分享

静坐听雨,方觉秋深

 橘子州头 2020-10-27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物道(ID:wudaoone),
转载请联系物道

秋天的时光,是留给静坐的。

闲时静坐,听窗外雨声,恍惚间已半日,方觉秋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说,春天当踏青,夏日要纳凉,冬天宜围炉,那么秋日的时光,是留给静坐的。

秋日静坐,云淡风轻,心安当下。

秋日,无事此静坐

一提起静坐,很多人会觉得非常复杂,或者是很神秘的仪式。

确实,静坐被包裹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叫法与规矩。但若放到秋天的景色里,我只想如诗人郁达夫那样简单。

他说,秋日的早晨,适宜捧一杯浓茶,往院子里一坐,抬头是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还能听见青天里驯鸽的飞声,数着槐树底漏下来的丝丝日光,会“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秋天里的静坐,先不必想得那么严肃。不妨,如一朵云,坐于山中,静默相对。

明代高攀龙说过:“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我们现在坐着不玩手机或回信息,便会觉得坐立不安,无法单纯地坐着。但其实对于古人来说,静坐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或许,我们可在悠悠秋日里,“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秋躁,静坐好养气

但每逢秋天,人易秋燥。或是头痛干咳,像得了风寒;或是身体燥热,人也心绪不宁。

自古以来,文人们就很懂得,用静坐来养生。

苏东坡曾仔细观察过,自己静坐时数息,“一二三……”数到几百时,杂念全无,心中寂然。数到几千时,感觉全身心的毛窍都打开了,气息就像云雾,自行散了去,各种病障也渐灭。

而且按这样的方法,静坐二十日后,他发现“精神自已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


初习静坐,能数到十就已相当不错。尤其是今天,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都像爆炸了,要消化的事情也太多了。

静坐数息,更像是给自己一个小亭子,让自己坐在里面,暂时清空一切纷扰,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空空如也。
 
有时候,人不想那么多,就没有那么多烦躁和焦虑。


静坐秋光,心安当下

到了秋天,有人感叹春华秋实,也有人悲春伤秋,尤其是秋浓露重时,备感萧瑟。今年,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也有百般难处。

《大学》里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越是不安,越需心定,越须静气。


有一次,宋代大儒程颢的学生们向他请教学问。他说你们在这也只是听我说,何不去身体力行?学生们说无可行。

程颢淡然答道:“无可行时,且去静坐。”

对生活有困惑时,向外界求索未必有答案,不如观照自我,静心从容。

他自己便曾在秋天里,静观自得。“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人只觉得秋日惆怅,他却能看见水波闲云之影,听见林下泉声。

因此,程颢说“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

静坐秋光,心安当下,看万物皆有蓬勃生机。

电影《功夫熊猫》中有一段话:

“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的时候,你很难看清楚。不过,当他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静,便是这样一种如水般的力量,“上善若水”。

静坐听雨知秋深,
见万物皆有春意,
在涵养静气中,
给心,一个安顿处
【版权声明】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物道(ID:wudaoon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