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沛县的“藕王”——主传闪

 愚伯的自留地 2020-10-27

图文:朱迅翎

前天,我来到了沛县四座楼村,探访了当地的种藕大户,被村民誉为藕王的村主任主传闪。

初次见面,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白面书生,而是红脸大汉,热情、机警、聪慧、干练,一位典型的村主任形象。

走进王传闪的二百亩藕塘,深秋时节,已不见满塘荷花亭亭玉立,更不见蜻蜓点荷,听不见蛙声阵阵,只见残枝败叶,在秋风中摇曳。

沿着盖满枯草的田埂,来到藕塘的南端,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只见南端停放着一辆四轮车,藕塘里有七八个工人,穿着皮叉,在水中一边扒藕,一边装车,一片一片白花花的莲藕,停放在红白相间塑料布上,有的去泥,有的装筐,主传闪一筐筐过称记帐,一片忙碌丰收的景象。

真的没想到,枯枝败叶的荷塘下面,竟然藏着这么惊人的宝藏,粗的似娃娃的胳膊。

主传闪出身在沛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爷爷和父亲老实巴脚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日躬身于田地间。他六岁上四座楼小学,后考取郝寨中学,毕业于湖西中学。

下学后,他到长春和哈尔宾打工,当过沛县后煤电公司施工队队长,承包些建筑工程。2013年当选为四座楼村村主任,2014年土地流转,他承包二百亩土地,2016年当选为沛县人大代表。

主传闪想,我当选县人大代表,也不能光图虚名,要为村民干点实事,干群众拥护的事!

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种藕,因为他觉得,这个项目,不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也会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百亩荷塘,绿水袅袅,四季有花,绿柳掩映,使革命老区四座楼,旧貌换新颜,日月换新天!

言必行,行必果,他说干就干,第一年种上浅水藕,村民听说村主任种藕,全村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大家奔走相告,一位八旬有余的大爷,柱住拐杖,拉着传闪的手说,过去看荷花扒藕都要到微山湖,现如今不用出门,就能看荷了,好哇,为村民做件好事啊!

四月是植藕的季节。先平整土地,把地整的平平的。然后耙地,使土地松软。拉钩,像习红芋芽子。主传闪这个季节十分忙碌,每天他放下饭碗就往地里跑,村里的闲置人员,不分男女老少,紧急行动起来,比当年的生产队,组织更合理有序,一天一百元,不出门就可以打工。

种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植藕,种太深不行,太浅也不中,不深不浅正适中,另外株距和行距,也十分讲究,主传闪亲自坐阵,现场指挥,随时纠正,立时调整。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藕发芽生叶,主传闪天天从塘东溜塘西,从塘南溜塘北,观察铜钱大小莲叶,冒出一片两片,每冒出一片,在传闪看来,就像初生的婴儿,也似东方升起一片朝霞,更像十五的月亮,从他心中冉冉升腾,令他激动万分。

到了七月,满塘的荷花,红的白的,亭亭玉立,蜻蜒点荷,哇声一片,四座楼村,村里村外,弥漫着荷花的清香。

可是到了十月,收获的季节,却产量平平,行家评说,这种藕长花长叶不长藕,叫“看荷”?

这一年的失利,让主传闪损失惨重,来年要不要继续承包,是摆在主传闪面前的严重课题!

时县里的领导帮主传闪总结经验,同时也给他打气。在领导,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传闪及时调整品种,改种三七和花奇莲,这种品种,节短,一般两节,多则三节,减少枝蔓,集中肥力养份,壮根系,藕发白,像娃娃的胳膊,短而粗。

七月看荷,有人偷偷采荷采莲(籽)的事时有发生,于是,他就在荷塘藕田南北两端搭起草庵子,安排人专门看管。主传闪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儿媳轮流值班。

轮到主传闪值班时,他常常只身一人,尾随的是他伺养多年的大狗——虎子,虎子通人性,不论春夏秋冬,形行不离。两个儿子对爸爸说,我们可以与虎子聊天,懂得犬语:汪汪汪,地久天长;呕呕呕,庆藕丰收!

主传闪一听,笑了,但愿如此!销路至关重要,他为跑销路,节约资金,跑过济南、烟台、北京等城市他,不坐飞机,不坐高铁,乘普快和硬坐。并自备干粮,喝白开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终于打开了莲藕的销路。

一人富裕不算富,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他帮助村里和周边地区种植户,一起发家致富,需要技术的他亲自传授,需要资金的,只要张口他来者不拒。

夜深人静的夜晚,主传闪躺在护藕的奄子里,听着稀疏的犬声,闻着荷塘的陈陈清香,望着天上那一弯新月,想到儿时跟着爷爷引微山湖捉鱼扒藕的情形,禁不住自言自语道:四座楼,四座楼,解放前,无一瓦一楼,如今,楼房林立,百姓生活富足。但愿四座楼的明天,能像满塘亭亭玉立的荷花那样,芳香四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