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树丰碑 ——戚继光与仙游抗倭寇的故事 连建明 2018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一代名将戚继光诞辰490周年暨逝世430周年。笔者根据有关史料整理出抗倭名将戚继光与仙游抗倭的故事及其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以资纪念。 戚继光(1528-1588年),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安徽定远人,自戚继光六世祖戚斌起全家移居山东登州(今蓬莱)。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自幼喜读兵书。青年时代的戚继光就有以苍生为念的良好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充满豪情的诗句。 明朝嘉靖年间。军事侵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北边的蒙古,另一面是来自南边的倭寇(日本),史称“南倭北虏”,而戚继光生平事业的两个高峰(一个是转战沿海抗倭第一线的十几年,在风波中铸就辉煌;另一个是在蓟镇练兵守卫北京的十几年,于平实中显现奇功)就于此有关。无论是转战沿海还是驻守边疆,戚继光都是从练兵治军开始的。他所领导的队伍被世人誉为“戚家军”。作为著名的军事家,戚继光还撰写了军事名著《纪效新书》(18卷本),阐述选兵、编武、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戚继光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是中国历史上继孙子之后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最有建树的军事理论家。 36岁的戚继光率领威名远扬的戚家军驰骋沙场,还创造出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成功解除了倭寇对仙游城的围困。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典型战例,并被赞为“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如此之震,军功未有如此之奇者”。十余年的浴血奋战,戚继光的足迹遍及东南沿海,建立了赫赫战功。 据记载,公元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七日,2万多名倭寇乘68艘倭船,在莆仙交界的东沙沿海登陆,进犯仙游。在仙游城郊建立东、南、西三巢,围攻县城50余日。知县陈大有一面向福州请援,一面率领全城民众昼夜坚守,倭寇用竹牌、木梯猛烈攻城,都被击退,勇士刘群芳连杀登城的倭寇多人,自己也身受重伤壮烈牺牲。 十二月二十六日,戚继光率兵2000名来仙游援救。戚家军到达今盖尾镇石马,并以石马作为前进指挥所部署作战方略。战略是先用疑兵之计迷惑倭寇,不时鸣炮鼓噪或故意调兵诱敌,夜间用长约2-3米的木板作为灯架,上面装置灯笼十几盏,命令士兵每人举灯一架(后来民间沿用至今的元宵游灯或游神),逼近县城。倭寇探知戚家军已到,先已胆寒。又见漫山遍野灯光簇簇,以为来了千军万马,慌忙向西北转移。这时,戚家军前锋童子明率部300名士兵已抵达今鲤城镇柳坑南门时,被水深流急的木兰溪挡住去路。为了解救城中的群众,戚继光命全军强渡木兰溪。战士们一个个奋勇踏潭前进,在虎啸潭与倭寇进行殊死的战斗,大破倭兵。不少戚家军壮烈牺牲在虎啸潭激流中,戚继光的妻弟王将军也丧身其中。因此虎啸潭成为抗战御侮的光辉旧址。 戚家军强渡虎啸潭后,正给倭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迫使倭寇向城西逃窜。戚家军连忙乘胜追击,在今鲤城镇洪桥七级土地庙附近和龙泉的一座小山上与倭寇分别激战十八回合和九回合。杀得倭寇丢盔弃甲、抢头鼠窜,鬼哭狼嚎、晕头转向。至此,倭寇精锐尽失,惟有残寇500多人慌不择路地往东逃窜,杀图出海,但被东门村民和守军堵住去路,只好北上大蜚山。蜚山附近一带的坝垅和富洋村民闻讯,无不同仇敌忾,英勇阻拦,倭寇只能乖乖地钻进九龙岩山的大峡谷。就在此绝地,残寇500多人被戚家军一举歼灭。为了纪念这次战役,后人将戚家军与倭寇战斗过的地方称为“十八战”、“九战尾”,并把无名大峡谷命名为“五百洗”(意为血洗500残寇)。如今,这些都已成为仙游县城的地名。 最后还有小部分残寇突围南逃,逃往龙华、大济一带,也遭到那里群众的截击,终为村民所消灭。大济三会寺僧侣奋勇参战,在抗倭中作出贡献。 据《仙游县志》所载,戚继光以“鸳鸯阵”战法溃围城倭寇,摧毁敌新造“吕公车”8辆,歼灭倭寇1000多名。并会同仙游军民捣毁倭寇东、西、南三巢,救出被俘男女3000多人。是役,抗倭军民死难3000多人。 如今,散布于仙游大地的戚继光纪念碑(坐落在枫亭镇霞街),虎啸潭、十八战、九战尾和五百洗等古战场遗址,还有民间盛传的元宵游灯(或游神)、白头春联(白额春联)、正月初二日不登门探亲访友和正月初五做大岁等风俗和故事,以及光饼等纪念品,都构成了仙游人民对戚继光与戚家军威名的历史记忆,成为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为纪念一代名将——戚继光诞辰480周年,中国邮政于2008年7月19日发行《古代名将——戚继光》纪念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案选取了戚继光戎马生涯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方面:练兵和大捷。 仙游县邮政局为配合邮票发行和戚继光在仙游抗倭事迹,于同日特此启用了2枚纪念邮戳,其中一枚为“虎啸潭”连体纪念日戳,供集邮爱好者加盖制作纪念封。笔者自制一枚纪念封。 延伸悦读 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