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又被黑了… 起因是大山里的女校长张桂梅当着媒体的面,痛骂了一个带钱回去捐款的全职妈妈,而这个全职妈妈,是她曾经的学生。 众所周知,张桂梅校长在云南大山里办了一所免费女校,10几年放弃所有,只为让那里的女孩子多一条出路—走出大山。 对她来说,每个女孩都是她用心血栽种起来的花。 所以,当这朵刚走出大山的花,突然带着全职太太的身份,带着一个有钱的老公,带着一大堆钱放到她面前的时候,她崩溃了。 “滚出去,带着你的钱滚出去。” “当初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指着男人养你,你有能耐的时候男的还拿你当回事,你没能耐了连花盆都不是!” 辛辛苦苦考上大学,还没展开拳脚,就走回了早早嫁人的老路,张校长字里行间都是恨,恨她没能靠自己活出另一种人生。 特别理解她的恨,但评论区却意外的刮来一股恶臭! 全职妈妈这个身份,再一次被黑的体无完肤。 “别往脸上贴金了,全职太太不就是家庭主妇么!” “家庭主妇是个什么职业?有社会价值么?” “全职太太不就是做饭洗碗扫地拖地生小孩带小孩么,识数认字水平就胜任了。” 突然胃疼。 大清朝都亡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人以为全职妈妈就是做饭扫地带孩子?! 说这样话的人,必是没有经历过素质教育的毒打! 可以看出,对全职妈妈的有色眼镜和歧视从来没有消逝,作为“对社会无用的蛀虫”,全职妈妈总能被口诛笔伐。 还记得46岁高龄拼死生下女儿的伊能静,也曾经因为一条感恩“全职生涯”的微博,被骂上热搜。 网友痛斥她“作为公众人物不应该鼓吹女性要放弃自我,全职在家”。 逼得她不得不点名回复黑贴! 真心想说一句:不必苛责张桂梅的“不原谅”,也不必污名化“全职太太”。 不鼓励女人做全职妈妈,但有些莫须有的歧视,她们不该一背再背。 01 全职妈妈没有社会价值! 从法律定义上来说,全职妈妈确实不是一份职业。 但没有任何一份职业比这份工作更辛苦,全职妈妈不直接创收,不等于没有社会价值! 一个合格的全职妈妈,必定是集烹饪技能、整理技能、医学技能、幼教技能、驾驶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尤其是自愈技能于一身的人! 按照市场最低价格来算,全职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个年代,孩子压力大,当妈压力更大。 外要辅导孩子语数外足篮排,画得了插画做得了手工,培养完孩子,自己都能当老师... 内要照顾全家的衣食住行,生活费学费医疗保险费娱乐支出费,考个会计证应该不在话下... 全职妈妈,都是凭本事吃饭的。 借用葛大爷一句话“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啊!” 全职妈妈呕心沥血的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为的就是让他成为更优秀的人! 这难道不是对这个社会贡献的最大价值么? 02 全职妈妈不就是带个孩子么! 说这种话的,麻烦你来带孩子,让妈妈去上班吧,她会做的更好的。 我一直相信:能当好全职妈妈的人,其他没有干不好的! 前一阵抖音上有一个点赞几十万的短视频,特扎心。 画面根本谈不上构图和唯美,甚至一片混乱,扔了一地的玩具衣服,摆了一桌子的吃完的餐具,厨房更是乱的没眼看,还有一个满地乱爬的娃… 视频标题:你不是想知道我一天都干了啥么?我告诉你我啥也没干! 这个视频治好了宝爸们难以治愈的幻觉,那就是:
生活琐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背后是全职妈妈在负重前行。 爱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努力, 爱家庭,为了维持家庭的平衡,在付出。 伊能静在上《妈妈是超人》这个综艺的时候,怕米粒会不适应,从台北带了200多公斤的行李到上海,到了之后一刻不停,尽量把酒店布置成家的样子。 收拾完以后,又转身走进厨房,想给辛苦工作的老公煮一顿爱的晚餐,哪怕眼睛被蚊子叮的肿的不像样,也是坚持收拾完一切才去医院问诊。 她过得轻松么?不轻松,但她加持的是对孩子和家庭的爱,所以才自愿背负这些甜蜜的负担。 03 全职妈妈不上班,就是逃避! 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这样的误解和质疑,一直伴随着女人的全职生涯,并且会不断施加重压,最后让女人觉得“如陷孤岛,没人理解。“ 看过一个投票,内容是“是什么原因让你成为今天的全职妈妈“,结果让人很意外。 相对于各种客观原因,为了更安心,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照顾和教育,选择主动成为全职妈妈的人占了投票人数的一半还多。 这证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被动的答案,而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大多数全职妈妈不是要逃避才做全职妈妈,而是想跟孩子共同成长,进入孩子的世界。 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调查,以10万个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为范本,发现: 其中接受了哈佛、普林顿等一流大学教育的女性,将近30%当了全职妈妈。 所以全职,只是妈妈们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中,按下事业上的暂停键,开启一个新世界,而已。 在伊能静的微博下面,我也看到了这些正能量的评论: “我儿羽翼未丰,我愿为他遮风挡雨。” 全职妈妈的勇敢,值得被尊重。 04 全职妈妈,不该被歧视! 还有人说为孩子而活的女人可悲,没有自我价值,我不这么认为。 姚晨曾说:我很感谢孩子,他让我重新活了一回。 深以为然。 第一次抱他,第一次喂奶,第一次看他学走路,第一次听他喊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妈妈都开启了“陪同成长模式”。 涉足一个新的领域,看到人生更多可能,体会孩子的乐趣,说是重生一次,也不为过。 所以养娃这件事,无论怎么养,都是一种选择。 就像姚晨所说,这只是“选择你所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仅此而已。 全职妈妈有风险,写这篇文章不是想鼓励更多的人成为全职妈妈。 只是想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生活的权力,每一个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全职这条路很难,要舍弃的更多,但绝不是自我放弃。 拿破仑曾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哪个妈妈不是卖了自由,换来孩子一天天的成长? 哪个孩子在妈妈的悉心教养下,一点点长大? 这双手,不该被歧视。 这份果敢,不该被诋毁! 这样的选择和人生,也值得被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