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清华翻译人!

 阿里山图书馆 2020-10-28

编者按

翻译,一个正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往往被忽略的存在。遇见看不懂、听不懂的外语,拿出翻译软件,输入、输出,动作一气呵成,人人得心应手。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软件的功能愈发强大,于是,人工翻译终将被机器取代的观点势力日盛。

然而,在清华园中,依然有一群人坚持在翻译路上不断求索。是什么让她们走进翻译,在字幕组、口译和诗歌英译的背后,又有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且听研读间为您一一道来。  

戴着「镣铐」起舞

刘子畅(外文系日语专业2018级硕士)

刘子畅在进行字幕翻译

对于日语专业的研究生刘子畅来说,加入字幕组不仅是爱好,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大二的时候,刘子畅第一次真正将翻译作为一项堪为职业的特殊技能来看待。「全国口译大赛在我们学校举办,那一年我作为志愿者,看到选手们用流利的语言将难度十足的材料精准地翻译出来」——那一刻,她自言深深感受到了翻译的魅力与华光。

回顾迄今为止的翻译经历,让刘子畅记忆最深的,是参与日本TBS电视台纪录片《世界遗产》的汉化工作。字幕组常被人形容为「为爱发电」的典型代表——因为爱与热情相聚,不问姓名,不求回报。《世界遗产》的汉化团队亦是如此。这部纪录片每集用25分钟介绍一处世界遗产,字幕组的每期视频发布后的点击量总是能达到上千或上万。

字幕组校对稿

虽然字幕组的工作在观众看来只是简单的加字幕,背后却经历了找片源、听译、时间轴制作、压制、到最后发布的层层工序。片源的获取一般是通过联系在日本的同学,拜托对方从电视上录下来,或者是购买日本发行的高清4K/8K的DVD,承诺不用作其他商业用途。有的视频自带配套的日文字幕包,只需要转化格式便可直接进行中文翻译;有的则需要从零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听译出来。「刚进字幕组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个参考模板,里面整合了一些常用的字幕表达方式和格式规范,字幕翻译也是有一套自己的文字风格的。」

刘子畅初入字幕组的第一次翻译,是介绍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内容。这次的经历于她而言是翻译技巧上的一次飞跃性锻炼。「我们人手不多,组员翻译完第一稿后交给组长,组长修改第二稿,通常没有问题就直接送去打时间轴、进行压制了。」 这种扁平化的作业方式要求每个人都对自己手头的内容高度负责;同时,从日语水平极高的组长身上也能学到不少只可意会的翻译真经。

「这部纪录片非常打动我。我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将这份感动延续到中文当中去?比如片中有一句:‘その底では美しい湖が澄みきった水をたたえていました’,我最开始翻译成:‘在天坑底部,美丽的湖湛着澄澈的水。’虽然意思都翻出来了,但组长改成了:‘在天坑底部,清澈的水流汇聚成一片美丽的湖泊。’他并没用什么华丽的辞藻,这‘汇聚’一个词就用得妙极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世界遗产》字幕呈现

在刘子畅看来,翻译就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所谓「镣铐」,指的是原初的文本,而「跳舞」即指翻译并不是一字一句完全照搬原文,而是在两种文化之间切换语言、切换思维方式,并且或多或少的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融入到译文当中去。

虽然翻译的门槛并不高,在很多人眼中甚至有些日常化,但若要做到自如起舞,则需日积月累的深刻技术——不仅要培养针对特定语境的独到见解,每一次面对不同的文本和受众,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逻辑定位。翻译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刘子畅认为「反复琢磨一部好作品的过程本身就能让人收获很多感悟和启发。而且做字幕其实提供了一个创作者的视角,这与平常单纯的观看是不同的。」

此外,怀抱着学习姿态、充满求知欲的观众,也是译者的动力与自我鞭策的来源。「我们做的很多节目与热点有结合,观众肯定也会比较了解相关的东西,所以至少要和他们保持在一个水平、最好更多,这也敦促我们不断学习。」字幕组的成员之间,以及和观众之间,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同好小团体。

专业能力、负责任的心态、以及对于文本的热情,是刘子畅眼中做翻译最重要的事情。「来自原文本的‘镣铐’可以是束缚也可以是抓手。虽然训练翻译能力并不轻松,但我永远不会停止翻译!」

翻译是有温度的中转站

杨雅捷(外文系日语专业2014级本科,

法学院2018级硕士)

左一为佐佐木美结,《小偷家族》中友里的扮演者,杨雅捷在《小偷家族》北京首映礼中负责帮她翻译和照顾她

本科就读于外文系的杨雅捷从学习日语开始,便对翻译产生了极大兴趣。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正式的交替传译经历,是在2018年日本歌手谷村新司先生来华的一次专访上。原定的翻译由于时间原因无法继续承担工作,找到杨雅捷帮忙。在此之前,杨雅捷的口译经历仅限于非正式场合,对象主要为身边同龄的同学。「这是第一次为知名人士做翻译,参加正式的专访活动,我非常紧张,用了一周时间尽可能做了准备」

中译日方面,杨雅捷手里有主持人提问内容的中文大纲和翻译公司做好的日文大纲。但日文大纲使用了过多的汉字词和书面语,杨雅捷认为并不十分适合口头交谈,便自己根据中文大纲的内容重新翻译了一遍,再请日本朋友帮忙订正后熟练朗读。

而日译中方面,学过日语的朋友也许会有同感——虽说都是日语,日本中老年男性说的话相对来说更难听懂。为了达到较好的采访效果,杨雅捷提前在网上搜索了谷村先生早先的各类采访,尤其关注记者的提问和谷村先生回答时的习惯用语,记下他经常提到的主旨思想,了解他对于中日音乐交流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扩展开来,收集相关单词备用。

此外,杨雅捷对采访中可能提及的问题与关键词也做了准备。谷村先生在采访中可能会提到其歌曲的内容,杨雅捷去检索了几首重点歌曲的歌名和歌词,比如在中国最有名的《星》。「谷村先生和中国香港的谭咏麟等歌手曾有过合作与交流,我便特别记下了这些歌手姓名的日语念法,注意英文名片假名念法和中文名(粤语)音读的区别,避免发生在采访中听不出来的情况」。

谷村新司采访现场

在上述详尽的准备工作后,采访正式开始了。杨雅捷欣喜地发现,自己特别注意检索的几个点全都派上了用场。「谷村先生说一句开头,我便可以根据他历来的观点和态度预测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预测的内容准确度比较高」;预想的歌曲和合作歌手也在采访中出现了!「对我来说,这第一次正式的交传经历比较成功,证实了准备思路方向的正确。」这让杨雅捷备受鼓舞,同时也为能有机会与谷村先生对话深感幸运。「谷村先生非常温和,完全没有大牌脾气。我翻译时,他会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听我说话,我莫名地有些感动,又觉得受到了鼓舞,更想着一定得把翻译做好!」

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而在其后不断丰富的口译经历中,令杨雅捷最为印象深刻还要数在「小津安二郎的内与外」主题研讨会上同声传译贾樟柯导演的发言。「当时,参加研讨会的嘉宾、老师们虽然提前发来了大纲和部分讲稿原文,但关于贾樟柯导演的部分却是一片空白」。毫无头绪的杨雅捷只得检索了贾樟柯导演曾经谈及小津的内容,又复习了在大四日本影视鉴赏课上学习的相关内容。当天,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杨雅捷坐在三位日本老师旁边紧张得手抖,心跳如擂鼓。「好在贾导的用词非常平易近人,语速方面也会留心照顾翻译,用眼神与我沟通进度,让我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这段长达二十分钟的同传」。

小津安二郎研讨会

在大众看来,译者通常是隐身工具人,但在杨雅捷看来,翻译可比作信息的中转站与加工厂。「在翻译过程中我要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在脑子里把接收到的信息迅速理解并切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思维,然后按照输出语言的习惯向他人传递。」

「好的翻译」需要用脑、用心。虽然一直有声音认为翻译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杨雅捷认为「翻译是需要思考的、有温度的跨语言沟通中转站」。机器目前还无法像人脑一样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去从文法角度拆解句子的意思并重新拼装。「译者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翻译机器,就是在于‘人’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说出的话、写出的文字都是有情绪的——在翻译中,我们决不可自说自话,而是要去贴近被翻译人的想法、传达出‘那一刻’的心情。」

口译的不确定性和即时性,既考验语言能力,也考验心理状态。「会紧张、会害怕,但做下来很有成就感」,杨雅捷觉得作为一个「菜鸟」,还需要更多的经历不断地磨练。「毕竟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幸运地遇到贾樟柯导演这样‘用简单的词汇,说真诚的话语’的嘉宾。」怀揣着对口译的热爱,杨雅捷不会停止在译者之路上的马拉松。「我想成为一位用脑、用心、有温度的译者」,她这样对我们、对自己说道。

赋予每一首诗歌以生命

白申昊(外文系英语专业2014级本科生,已毕业)

白申昊在清华图书馆

白申昊与诗歌翻译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大二的时候。盛夏里的一天,她看到莫奈的画作《吉维尼的草地》,画面映于瞳孔,浮现于脑海中的却是中国的一首古老诗歌——《郑风·野有蔓草》。「我希望外国的朋友也能读懂这样美的一首诗,和他们分享我此刻的感动。」

莫奈画作与白申昊翻译的《郑风·野有蔓草》

在白申昊看来,诗歌翻译追求的并非字与字的对应和句子的准确性;而是寻觅最恰当的词语,传递一种情感以为寄托。「翻译就是三位知音对谈,互相点头微笑。」她在诗的田野里与诗人漫步、谈心,不知不觉中用另一种语言将这种与时空对话的感受表达出来,翻译后的诗歌就似有了其情感寄托,文字突然活了起来。

在留学期间,白申昊也把这种与诗相交的方式带入到生活当中。身在异国他乡,想家的时候,便翻译几首诗,排解了很多思乡怀人的情绪。诗歌翻译之于她,更像是一种「兴之所至,兴尽而归」的交友之道。「目前的翻译过程中还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可能是因为翻译的时候大多是真情实感,所以文字也自然流出。」在疫情期间,倾注浓厚情感翻译顾贞观的《金缕曲》,也成了白申昊迄今为止印象最为深刻的译作。

白申昊翻译的《金缕曲》

「我读到‘季子平安否?……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想到了心中牵挂的人分散在在世界各地,想到世界蒙受的苦难,想到曾经的笑脸,有一种特别想要把美好的事物抓住的感觉。但是却空落落的,无所凭寄。正好这首词的结尾是 ‘置此札,君怀袖’,给了我启发。译了这首诗,把想说的话包裹在字句中,发到社交媒体上,用这封词作的信向各种语言背景的朋友,道一声,珍重,珍重。

不断累积的翻译经历,让白申昊对于翻译的认识和方法逐渐成型。在她看来,在翻译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语言的灵性。「语言是有生命的,每种语言,每篇作品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和灵魂。如果翻译能够把握住这种语言和作品的独特性,将其忠实而巧妙地传达出来,在我看来就是好的翻译。」因此,白申昊在翻译时并不会特别意识到诗歌翻译相较于小说翻译、散文翻译等在文体与分类上的不同,而是将每一首诗歌当做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去对待。

当谈及译者与原著、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时,白申昊倾向于将作品与作者分而视之,将目光投注于作品之上。「原作好像传记主人公,译者是传记作者,翻译就是传记作品。成功的翻译就如同那些得到主人公本人认可的的某本传记。」虽然译者往往隐身于作品之中,是在大热的出版物背后独守一隅的幕后英雄,然而当下随着大众文学素养的普遍提升,译者逐渐走入舞台的光圈之中。

白申昊也表达出期望读者更多关注译作、提升翻译鉴赏力的心愿。「其实是一个挺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程度的大众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但是反过来,大家对翻译作品挑剔,也会促进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可能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语言本身,使语言能与人真正地更亲近。」而这份亲近语言、分享美好的心境,也是引领白申昊走近翻译、坚持翻译的动力来源。

于她们,翻译犹如一场衣香鬓影的舞会。蒙面的众人擦肩而过,点头神交,分享心中情感的瞬间震颤。几多思绪缠绕,在两种语言间流转;一如翻飞的裙角,划下的美丽痕迹。宴会散去,感动却不会消失,留心间,慰一腔情深。席间一期一会、酒畅言欢,便是她们坚持的理由。

策划|居居

文字|居居 虎子与花小豹 颜喵

编辑|西红柿教主

责编|巫山云 西红柿教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