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容斋011
2020-10-28 | 阅:  转:  |  分享 
  
读容斋01110217求为可知容斋:第四句盖承上文言之。抟扶摇按:哪四句?《论语·里仁》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何谓“承上文言之”?容斋主的意思是:你理解起来啊,第四句的句式要跟前三句是“闺蜜”,不能是“夫妻”。既然前两句是“不患……患……”
的式样,那么后两句也应该这样,而既然第三句已经是“不患”了,那么第四句就该是“患求为可知也”。儒师经生,处处标榜自得圣人真意而为圣
人语做正解,却不料往往抽了丧家狗的嘴巴子,大逆不道噫吁嚱!容斋主这不啻是说丧家狗说了狗屁不通的话吗?抑或是说徒儿们把通的话写成了不
通的屁,憋死人了,容斋主亲自来打开塞露了?《春秋》、《论语》碍于时代,惜字胜金不得不,却也不差多少一字吧?不加“患”字,句式虽然不
整饬,你可以挑刺儿,我为啥不能赞美以“同一中见变化”的生动笔墨?全部四句,同一是说自己要主动地有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你们三个不让
“我”指挥红军,“我”还是要为红军出谋划策,最好不要搞成后来的长征;洋面包不懂土包子好吃,“我”就蒸一笼狗不理让你俩吃得没话讲。这
样地理解夫子的话不是挺顺的吗?而且语句也通。所以容斋主是想多了,把“求为可知”理解为“一味地求人家使用自己”,为此会咋办呢?那就是
拍马逢迎、请客送礼、小姐免费、日后提拔。所以容斋主的“正解”是:“夫求之有道,若汲汲然求为可知,则亦无所不至矣。”“无所不至”者,
“啥下流龌龊地自损自己人格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也,然而以丧家狗人格言,他会这样地教导徒儿们“求为可知”吗?所以,我们讲解这四句时就
应该简洁地照原来的句式:不要怕不给你做官,就怕你因此而不努力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怕人家不了解你,你可以设法让人家了解你。最后
我们可以补充一句“脚注”,当然,狗狗的意思绝不是“可以不择手段、不顾道理地去让人理解你,比如日后提拔。”10218里仁容斋:予以
为此特谓阎巷之间所推以为仁者,固在所择,正合孟子之意。抟扶摇按:此,函矢巫匠,即造盾牌的、造箭的、治病的、卖棺材的这四种职业者。他
们是孟子为解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的道理而举的职业例子。容斋主说“正合孟子之意”,是说要学习孟子,不要抽象地理解“仁”
。仁不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譬如造盾牌,保护人不受箭伤,这“仁”了吧?可是假如盾牌保护了坏人杀不死,这还仁吗?那你说,造盾牌的人
仁也不仁?按照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问造箭人究竟仁不仁呢?医者在治病,固然仁,此时棺材店老板来做“优惠价”广告,这是不仁肯定的。但
是假如病人不治,附近却买不到棺材,你说这块的“里”仁吗?此是棺材铺老板及时来报价目表,供选购,那就仁了嘛。所以不能抽象地谈仁不仁,
其理明矣。孟子说,选择居处而不考虑这样“仁”方面,那是不明智的。因此,孟子举例很全面。你要住得安全生活得好。就要考虑:为保卫家园,
我住的“里”里既要有造箭的,使我可以打退强盗,又要有造盾牌的,使我能够不给强盗射杀;既要有治病的人,又要有安葬我的方便。这正像我们
今天买房,不但要房子称心,还要了解派出所和医院近不近一样。容斋主进而说,这些“函矢巫匠”都是里人公推的“仁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
他们的“仁”就在于满足人民和平生活的需要。最后,容斋主说“不然,仁之为道大矣,尚安所择而处哉?”是呀,要不然的话,“仁”就解释为“
人好”,这么抽象,一个“好”字的意思是这么地广大无边,这叫人们怎么去选择“仁里”呢?所以,容斋主说“仁亦在夫择之而已矣”。择,就是
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确定、判断。总之,抽象地谈“仁”就具体的实践而言是不足取的。因此今天,很多人不我国现在的实际而抽象地谈“国学”
,鼓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要儿童少年趋习之,此固不足道也。10301进士试题容斋:乃知唐试进士许挟书及见烛如此。抟扶摇按:以“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824)为例,说考试规则不同,则成绩也不同。先一次考,录取进士33名。因有人告此考不公正,皇帝就叫白居易
几人重新施考,结果剥夺了10人进士功名。但是老白奏章,报告两次考试的规则不同。前一次允许带书,宛如今天所谓开卷考,还允许通宵答卷,
宛如今天所谓不限时考,即24小时内无限。但是重考是不许带书,只许带两根烛,那就是严格限时了。于是10人涮下。老白的意思是:你允许带
书,考生就不“记”了,因为临场好翻书查;你又限制两根烛,那么……老白没有说下去。他没搞懂禁书和限时哪个对考生更厉害?这是中国传统思
维一缺陷的例证。我抟扶摇答:限时厉害。我参加过一场考试,限时,几点到几点,最长一般是3小时吧,比如下午1:00-4:00吧。但是开
卷,告诉你的参考书尽管带,这次的产超速是上下册,总页数千上下。你去临场翻吧!我当然带书去了,却一页没翻,还提前半小时退场,而最后分
数最高。详细道理就不在这里说了。我靠的就是平时关心和临场做有条理的论述。那近于千页的培训书,我是一周前才买来的。读两天就决定“随便
翻翻”而已,一周之后携书上考场,结果书也没有用,而我考得很好。因此听我言,我宁可闭卷考试而不是开卷的。老白分不清这个道理。既然限定
两根烛,你就全开放地让考生带书,想带几本就几本,只要自己带得动。因此考试,限时是最重要的公平因素。后来有人说这两次考试程序不同,这
在今天说来,就是信度不高,于是这样的考试应该无效。2)唐朝考试,题目一会儿是诗赋,一会儿出自经书。善于诗赋的人没必要熟经书。所以一
碰到经书题目就茫然了,居然聚集起来去问皇帝本人:“陛下出的题目出自哪本书?”这是测题信度低。3)直到仁宗景佑元年,御试进士才一律规
定题目从经史出。容斋:至景祐元年……御试日进士题目,具经史所出,摹印给之,更不许上请。抟扶摇:上请,殿试考生问皇帝:“题是你出的,
你说说,你这题出自哪部经典?”因为在这之前,唐进士考题出自各种书,虽然规定了“五经正义”是标准教科书。所以考生傻眼了,从来没读过这种“烂污三鲜汤”题目。所以居然斗胆问皇帝“你说蘑菇溜哪路?”至景祐元年(1034),正规了,都出自经史。这是中国科举考试历史的一个细节。很有价值。
献花(0)
+1
(本文系抟扶摇0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