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94期】音频学《论语·季氏篇第3章》孔子怎样用鲁国史证明其历史观?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音频学《论语·季氏篇第3章》孔子怎样用鲁国史证明其历史观?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所谓去公室”,是指脱离鲁国公室五世”,指鲁国的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字,指达到,及。四世”,指季孙氏的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三桓”,就是鲁国的三卿仲孙、叔孙、季孙,他们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爵禄之权脱离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本章承接上章,记述了鲁国的历史,用鲁国权力下移而导致的混乱与衰败局面,进一步证明上章的观点。

决定各级官员的爵禄,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爵禄之权脱离鲁国公室”,标志着鲁国国君政治权力的旁落。自鲁君丧失政治权力到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经历了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代;自季氏最初把持鲁国政治到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经历了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其时,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孔子用鲁国的历史事实,具体论证了他关于国家大事“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的结论。

以上两章,反映了孔子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态度。

附:

【原文】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注释】

    五世:指鲁国的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及。四世:指季孙氏的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三桓:鲁国的三卿仲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

    孔子说:爵禄之权脱离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