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区域地理学概述

 谭老师讲地理 2020-10-29

人类社会活动早期,区域地理知识与历史学、哲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混杂在一起。后来逐步形成以地方志(chorology,chorography)为特色的区域地理学。早期的区域地理学以区域描述为主,许多地理著作都可被认为是区域地理著作。

普雷斯顿·詹姆斯(JamesP.E.)在《地理学思想史》一书中写道:“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前,人们即使在他们住家附近短距离内进行考察时,就能区别出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之间的差异。有些人感到有必要去塑造视界以外的意象,并把这些形象转告别人。”

大约在战国前后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和《禹贡》。《山经》是《山海经》一书中写作时间最早和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山经》对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广大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记述,记述以山为纲领展开。共论及400多座山,先按方位分为南、西、北、东、中五区,每一区又分成若干山系,每个山系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来。记述每个山岳的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等。

《禹贡》全书仅1200字左右,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组成。“九州”主要依据河流、山脉和海洋的自然分界把当时的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各州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和运输路线等特点进行对比。“导山”部分,专列山岳20余座,并归纳成几条自西向东的脉络。“导水”部分,专写河流(共计9条水系)。“五服”部分,反映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把广大地区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禹贡》的分区带有自然区划的思想萌芽,是早期区域地理著作的杰出代表。

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在《汉书》中专设“地理志”篇,开启了编写地理志的先河。《汉书·地理志》以行政区划为纲,共论述了103个郡(国)和郡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制以及各郡县的户口、山川、物产和名胜等。中国历代编修的方志以及全国性总志多带有区域地理特点,如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述了当时全国政区沿革、范围、山川、户口、贡赋和古迹等情况,并附有地图,其形式已接近近代的区域地理著作。中国古代有关域外的区域地理著作有晋代的《法显传》、唐代的《大唐西域记》、元代的《西游录》和明代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

西方古代也有许多关于区域地理的著作,如古罗马时期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对当时的已知世界按政治单元进行区域描述,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中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的见闻,是关于东方的区域地理著作。重要的区域地理著作还有老晋林尼(PlinetheElder)的《大自然史》、朱巴(Juba)二世的《阿拉伯志》和《利比亚志》、马林(MarindeTyr)的《地理学知识》、托勒密(Ptoleme)的《地球形状概论》和《地理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