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星推荐!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都市女子图鉴”

 电影派Mr 2020-10-29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449

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宝宝,都明白生活的不易;

只要出门就要精神抖擞,上班时更要紧张兮兮。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也只想死宅

毕竟,偌大的城市里,能让人放松自在的地方……

好像只有那或许都没几平的小窝了。

在这里,可以得了软骨病爬不起来;

不修边幅,没一点淑女样也没关系。

只是,一个人宅久了,再自在恐怕也会难过吧

是否也想过每晚能有人送你回家呢?

派爷是看到这档综艺的名字,就被击中了——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二季(2018)

其实它是一档访谈向的真人秀。

作家丁丁张,每期陪伴一位女孩一整天,晚上送她们回家

派爷心想,难道能看到货真价实的都市女子图鉴了?

但前几期的嘉宾都是女明星,周笔畅、苏青、杨超越……

回到小区门口的周笔畅

她们回到家是怎样一副状态——往往是最接地气的一面,也没拍出来;

但忍住性子看几期,也会发现她们有着和多数人都相同的一面。

不走红毯、不跑通告的一天,她们也像一个上班族;

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而琐碎的

周笔畅,在节目里会日常地黑起好友杨幂:

通过尔晴一角被大众熟知的苏青,北漂之路开始的也没那么容易:

曾经带着2000块钱去了北京,和闹掰的家里半年没有联系;

工作忙到每天回到家,邻居差不多都睡了。

不过派爷却觉得最可能引发我们共鸣的,是20岁的杨超越

她在所有节目中流露出的真实,似乎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丁丁张带她去玩抓娃娃,她就像个小女孩沉醉在游戏中;

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了。

但更让人喜欢的,是她身上还有着特别通透的一面。

主持人丁丁张的表现,非常不尽如人意;

他喜欢问一些大而空的问题,似乎是为了尽快地为面前的女孩做出定义。

但杨超越的回答,总有着质朴式的大智慧

被很多人不服气的唱功、舞蹈能力,早成为了她在网络上被群嘲的对象;

但杨超越既不回避对她的争论,也不卖惨:

杨超越自己看能走到今天,基于一个很小的概率性

大众捧出了她,她也唯有努力好配得上这份肯定。

现在成名后,她最高兴的是可以给家里寄更多的钱了

听她讲起成名前的经历,你就会发现,杨超越本人并不神秘;

她就是都市中漂泊着的无数个懂事的女孩子之一

她的锦鲤体质,自然会让人不服气;

但杨超越身上,并没有让人不舒服的东西。

她会这样讲起和好朋友看了同一场演唱会:

我们都长大了,也是看了同一场演唱会,只是方式会不一样。

平凡的成长经历,和本就有的懂事,让她能看到社会的另一面

面对一个更假大空式的问题——“成名的代价”;

杨超越则能说出,工地干活也晒得不行


她会聊到自己的自卑,但也会“厚脸皮”地说:

北京并不属于任何人,但每个努力的女孩也该有自信说出这样的话

能看到明星真实日常的一面,是节目的看点之一;

但节目的嘉宾,又不仅仅是明星。

因而这档综艺给派爷的观感,也是相当复杂的。

到了采访朱芊佩的一期,就真实的令人鼻子发酸

朱芊佩住在香港,但她只会说:

从外形上看,你八成以为这是一个演员。

然而事实上,朱芊佩是一名搬运工

一年前她工作的时候被网友拍下,她由此在网络上走红;

尽管接受了很多采访,但一年后,她的生活依然如故。

她并不失望: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

从小被爸爸当做男孩子养的她,也做过其他工作;

但她总觉得不自由,也喜欢出汗的感觉,所以一直做搬运工。

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也有快乐

但这份快乐,在生活的重压中转眼又显得微不足道。

她的每句回答,总真实的自有万钧之力

现在她每月的工资是一万八千元港币,但仅仅吃饭每月都要花去四五千元。

看到朱芊佩租的房子,更是让人心疼了:

它一下子就让派爷想起了香港电影《一念无明》那张令人难忘的海报。

这种房间在香港叫做㓥房,是把普通的公寓房间再分隔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房间。

然而就是这样五平米的房间,仍然要六千五的月租。

这样一算,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何没有存款了。

主持人也套路般地问起,她的愿望

朱芊佩有些茫然,就像这个字眼通常都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望着发光的维多利亚港,她如此说道:

只是,这听起来遥不可及。

写到这里,派爷竟然觉得杨超越、朱芊佩二人,很相似

也正是多数人会有的模样。

杨超越度过青春的方式,又何尝不能是在工厂?

杨超越成为了一个手可以数过来的锦鲤之身,也成为了失去了现实意义的符号

派爷并不是想通过杨超越和朱芊佩,对比出命运的不公平;

就像我们需要偶像,也需要搬运工。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逃离北上广”就会成为朋友圈全民热议的话题;

可逃离了北上广,出路又在哪里?


乐观的朱芊佩,被丁丁张带着去“吃顿好的”;

路上朱芊佩如此自我开解:

事实上,不管是一份怎样的人生,总有无法为外人所道的酸甜苦辣。

重要的终究是自己如何去理解它。

夏志清曾经评论中国的文学作品说:

大部分的现代中国作家只把他们的同情保留给贫苦者和被压迫者。

他们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阶级和地位如何,都值得我们去同情和了解。

如果能用镜头一视同仁地记录下,众星捧月和微不足道的人生;

能拍出逼仄的出租房背后,那模糊的身份认同——

也拍出高楼林立的三里屯背后,一个女孩出汗的练功房。

又何尝不是一种直面时代的态度

每个努力的女孩,愿都能有那么一天,有人送你回到一个温暖的家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