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茶香飘万里 2020-10-30

河北昌黎自辽天赞二年(923年)到金皇统二年(1142年)为营州州治,领广宁一县。“一个营州领广宁一县”的模式持续了220年。

问题来了,河北昌黎史上“营州”之名是咋来的呢?1985年版《昌黎县史》(p7)上说,“唐朝后期,营州侨治到临渝关里,设置在今昌黎县城所在地……”。此说可能有如下问题。

唐朝是从618年至907年,共290年。唐朝营州在今辽宁省朝阳和锦州一带,上元二年(761年)被奚人占据。此后, 唐朝营州几乎唐史无载,静悄悄了146年,占了唐朝一半的时光。

假设从“被奚人占据”营州算作最后一次侨置(流亡他处临时安置),那么东北营州侨置于今昌黎地域的时间也太长了。如果说到了唐朝要灭亡时才开始东北营州侨置,似乎又不合逻辑。这两个问题是不是令人疑惑呢?

我们对此格物了一番,似有所获,兹呈读者分享。

一、唐朝安史之乱后东北营州还在

“安史之乱”始发于唐朝中期的755年,是唐朝最大的内乱,虽然从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反唐,但根源在于东北营州。表面上,唐朝于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结束了内战。实际上, “安史之乱”只是换了个马甲,一直存续到唐灭。东北营州也一直存在,只是不受朝廷控制了。

公元750年,具有胡人血统的安禄山同时兼任了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管辖今山西、河北、辽宁大部及东北边境广大地区。今昌黎地域当时也归安禄山管辖。皇帝信任、地盘广大、军权在手、能以蕃将镇抚两蕃(契丹和奚),都是安禄山能起兵造反的本钱。

“安史之乱”几乎灭了大唐,仗打了近八年,唐朝早就厌倦了内战,只希望河北地区(黄河以北)不闹事就行了。于是,唐朝不得不把河北地区划为“河朔三镇”,让其高度自治,不怎么管了。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在河朔三镇中,降唐的安史叛将被委以重任。张忠志赐名“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节制恒、赵、深、定、易、冀六州。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节制魏、博、德、沧、瀛五州。李怀仙仍为幽州节度使,节制幽州卢龙镇(含营(东北)、平二州)。

虽然河朔三镇的建立标志着安史之乱的正式结束,但也意味着安史乱局仍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河朔三镇的节度使皆为安史旧将,也就是说河北地区这个乱源之地仍被安史集团牢牢地掌控着。因此,河朔三镇成了独立王国,与唐朝的关系是“名为一朝,实为二国。”

河朔三镇建立后,幽州节度使对契丹作战不落下风,收复了东北营州。因为河朔三镇的独立性,东北营州即不向朝廷纳税,也不由朝廷任命官员。这可能是唐朝中后期不怎么记载营州事情的原因。因此,东北营州还是处于幽州节度使(平卢龙节度使)掌控之下有140多年,一直持续到907年唐朝灭。

二、唐末五代的营州

唐末并不是指唐朝最后那段时期,而是指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 )。在此期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纷纷自立。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唐朝907年灭亡前后,刘仁恭是幽州节度使(又称卢龙节度使),也应当是能控制营州的,当然也控制着平州(含今昌黎地域)。这期间契丹有从东北方向进攻河北地区,但主要是从北面越过长城向南攻击,平州也曾被契丹占领,旋即夺回。刘仁恭后期,东北营州可能被契丹占领过,所以有“刘仁恭以遗契丹”之说。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911年,刘守光(刘仁恭之子)称帝,改元应天,国号“大燕”,史称“桀燕”,包括今昌黎地域。刘守光统治残暴,不得民心,其称帝行为也遭到了各方反对。山西的晋王李存勖(xù)以讨叛为名,大举进攻燕国。913年,前晋灭了五代燕国,杀刘守光。

五代晋灭燕10年后,晋王李存勖(xù)923年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因此,晋就是“后唐前期”。913年晋王吞并了五代燕国,东北营州自然成了晋(后唐前期)要收复的地盘。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辽宁义县历史沿革中有:“五代前期后梁、后唐时,义县属营州的燕郡”。辽宁建昌县历史沿革中有:“五代十国时期,建昌属燕国营州,后为契丹割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舆地》记载:“营州……唐末刘仁恭以遗契丹。后唐庄宗取之,后复陷契丹。”

应当说,五代刘仁恭时期以及后唐前期还控制着营州,曾被契丹占据,也曾经被庄宗李存勖(xù)夺回。

三、辽代营州

辽国前叫契丹,947年后称辽。923年,辽国彻底取得了营(东北)、平二州,今昌黎地域也就地入契丹了。从此,辽国在今昌黎地域正式设置了营州和广宁县,并将从定州以北俘获的俘户中分3000户给予人口补充。

契丹923年一年内就取得营、平二州,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契丹先平州几年取得了东北营州,那么刘仁恭作幽州节度使期间或五代晋时期(后唐前期)的东北营州还有机会西撤,可以形成五代时东北营州侨置于平州今昌黎地的情况。

如果真像辽史记载那样,辽国一年内很快取得了营(东北)、平二州,几乎就没有时间进行东北营州侨置了。这样只能是923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今昌黎地域直接新置辽营州及其领县广宁了。

四、结语

史上有很多营州,有的也不在一地。761年以前,唐朝东北营州有过数次内陆侨置和回迁原地的情况。“唐营州曾侨置于今昌黎地”之说,大概是学者受唐朝前期东北营州多次侨置内陆的影响,形成惯性思维所致。

1985年版《昌黎县史》的历史沿革中,从唐朝直接到了辽代,中间忽略了本县短暂的“五代十国”史。其实,五代时期东北营州曾侨置到今昌黎地的可能性可比唐朝大得多。换句话说,即使有“东北营州侨置到今昌黎地域”的情况,那也不是唐朝的事,而是唐朝灭亡以后的事。具体说,是五代时期刘仁恭做幽州节度使期间或“后唐前期”的事,大约在907年到922年之间。因此,我们说河北昌黎的史上营州之名或与唐朝无关,但也不能排除”没有侨置,辽国923年直接在昌黎地域设立营州“的可能。

外行之言,错误难免,指正为盼。

附:

山河地理——古代营州如何来到昌黎地域刍议

作者:孙立安 来源:碣石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