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7 期 作者 / 薛景勋 四川省夹江县云吟公社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先介绍治疗毛囊炎十个小效方给大家 毛囊炎为毛囊发生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本病较为常见,尤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患处化脓性者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常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发生;非化脓性者多与职业或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皮肤经常受到摩擦、湿热等刺激,均易诱发本病。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丘疹,渐形成小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感觉疼痒等。主要发生于头面部、颈项部、四肢、阴部等处。西医主要采取局部用药、全身治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菌苗等。效果欠佳且易复发。中医认为,毛囊炎属中医“发际疮”“羊须疮”“燕窝疮”“眉恋疮”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湿热之毒郁于肌肤,郁结不发所致。故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消疮为基本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良方效果甚佳,且不易复发,现精选几则如下。 方一: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黄芩各12克,栀子、黄连各9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生甘草6克。同入砂锅内,加水600毫升,浸泡25分钟,大火煮沸,改小火再煎20分钟,滤汁留渣,加水再煎,将2次药液合并,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7日为1个疗程。本方有清热解毒,祛湿热,止痛痒的功效。适用于皮疹为红色丘疹及小脓疱,自觉轻度瘙痒疼痛,伴有疲乏不适、口干渴,或见口苦、舌质稍红、苔薄黄或黄腻者。 方七:苍术、连翘、大黄各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牛膝各12克,蚕沙、忍冬藤各24克,木通15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日1剂。可清热除湿,解毒散结。适用于各种阳证疮疡,湿热郁滞者,尤宜发际疮(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湿热重者。 方八:白术、苍术、猪苓、泽泻、炙甘草各3克,茯苓、蒲公英各6克,天花粉4.5克,白芷1.5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7剂。有健脾益气,除湿清热,消炎止痒之功效。适用于燕窝疮(颈项部多发性毛囊炎)、羊胡子疮(下颏湿疹)等。 方九:黄芪20克,天冬、麦冬、生地各15克,党参、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连翘各10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饮服。每日一剂。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作用。适用于面色萎黄,体质虚弱,食少纳差,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燥者。 方十:藤黄15克,苦参10克,75%酒精200毫升。将前2味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酒精,密封,浸泡5~7天后即可取用。用时震荡药液,以药棉球蘸药液涂搽患处,干后再涂,重复4次,每天涂搽3~4遍。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藤黄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功用;酒精有助溶解药物,也有较强杀菌作用。三味配伍外用,具有更强的清热解毒、杀菌止痒、祛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毛囊炎。 方十:藤黄15克,苦参10克,75%酒精200毫升。将前2味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酒精,密封,浸泡5~7天后即可取用。用时震荡药液,以药棉球蘸药液涂搽患处,干后再涂,重复4次,每天涂搽3~4遍。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藤黄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功用;酒精有助溶解药物,也有较强杀菌作用。三味配伍外用,具有更强的清热解毒、杀菌止痒、祛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毛囊炎。(以上摘自:《治疗毛囊炎中医有良方》作者:孟昭群,《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年第11期第18-1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