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汉之间的新朝为何一世而亡?看看“穿越者”王莽的新政就知道了

 绿水青山历史镜 2020-10-30

王莽(公元前451212日—23106日),一位曾经头顶万丈光芒,照耀整个西汉王朝的“世之楷模”(粉丝包括西汉的皇帝汉成帝、官员以及百姓)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让当时的朝野都十分看好他,认为王莽”才可大用”,由此让王莽一步一步靠近汉朝的皇权中心。

王莽生于西汉外戚贵族王氏,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是他的姑姑。但由于他的父亲王曼在他四岁时去世,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王莽十四岁时王政君当上了皇太后,接着他的五个叔叔都被封了侯,但由于他父亲去世过早,他没有得到封侯的待遇,并且饱受家族的冷眼。

  王莽

与其他王氏贵族子弟的声色犬马不同,王莽从小经常熬夜博览群书,并且悉心照顾母亲以及早逝哥哥的妻子和儿子。特别是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时,王莽亲自尝药照顾。王凤感恩于此,弥留之际把王莽托付给了妹妹王政君及她的儿子汉成帝。没多久王莽被提升为射声校尉,从此离汉朝皇权中心越来越近。

  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

王莽不断升迁的秘诀主要是孝顺、谦恭、仗义、无私。王莽对家人的孝顺不用多说。王莽俸禄不多,却经常接济同窗。他视他的侄子王光如同亲生骨肉,请儒学博士做侄子的老师,还经常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并带着大量礼物去拜访侄子的老师和同学。他侄子结婚时,一向节俭的他花了一大笔银子为侄子置办婚礼。

王莽喜欢在家苦读经书,更喜欢结交贤士,并不惜出卖家产资助宾客和名士。更为令人佩服的是,王莽的儿子王获失手打死奴婢,王莽非但没有袒护自己的儿子,还逼着儿子最终自杀给对方偿命。至此,王莽的道德光芒达到最大,名声传遍整个汉朝。

如果王莽好好辅佐大汉皇帝或者没有篡位前就死去,那历史上将留下一个人性几乎完美的贤臣的好名声。但王莽偏偏通过自己的影响和手段让孺子婴把汉朝帝位禅让给了他,他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永不覆灭的王朝。公元9年王莽正式登基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修身齐家”做得几乎完美,但是他“治国平天下”却很失败,新朝在“王莽新政”的折腾下于公元23年一世而亡,王莽也被农民起义军杀死,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乱臣贼子”的臭名。

  王莽篡汉

王莽新政在今天看起来有很多先进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人把他称为“穿越者”的原因。王莽新政不管在今天看起来有多好,但在当时对各个阶层而言几乎都是灾难。原因或许不在于新政有多超前,也不在于有多复古,而在于理论没有联系实际。下面看看王莽新政的几个措施是如何理论脱离实际的。

一、    土地国有,禁止私人买卖,伤“官心”也伤“民心”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王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仿照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即为“王田”,不允许私人买卖。一个家庭如果男丁有八人则授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人的家庭,多出九百亩的部分要分给宗族邻里,没有田地的人按上述方法授田。可是实际情况是一开始支持他做皇帝的的朝中重臣以及官僚都是大地主,哪怕一开始是平民,但一旦入朝为官,即利用手中特权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的利益代言人。因此,土地改革伤了作为统治阶层的官僚阶级的“官心”,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由于政策实施的人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僚和商人,他们不愿意白白把土地分给贫民,因此,没有钱的贫民基本上是分配不到土地的,而遇到灾年的自耕农想通过变卖自己土地来度过荒年的路也堵死了,所以土地改革实际上也伤了“民心”。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中,“王田制”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被迫低调废除。

二、    奴婢制度改革,造成走投无路的农民走上造反的道路

西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加上天灾等,破产农民卖身为奴者众多,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足,因此王莽要求冻结现有奴隶数量,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和婢女。

这项改革看起来很人性,但脱离了当时的国情。因为土地改革根本没有执行到位,很多农民没有分到土地,而食不果腹的农民原来还可以通过卖身为奴求得生存,现在被王莽的政策堵死了,走投无路的他们只能造反或落草为寇当强盗,社会失去了稳定的基础。

  绿林赤眉起义

三、    货币改革花样多,造成交易不便,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整个国家被绕晕

王莽的币制改革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过程相当花哨,后果相当严重。王莽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先后发明了二十八种货币,除了金币、银币、铜币,还有刀币、布币,甚至上古时的贝壳,乌龟壳都被翻了出来。

币制改革变来变去,新钱旧钱以及真钱假钱在市场上同时流通,造成物价上涨,各种货币的折算都能把人绕晕,交易非常不便,不管官员、商人还是平民都被绕晕,经济十分混乱,百姓负担加重,大家的财富都没有安全感,社会怨气加重,金融市场彻底崩溃。

  王莽新朝钱币

四、    修改地名,给百姓生活和官员管理造成不便

王莽还热衷修改地名。有的地方改了又改,最终还是改回了原来的地名。有些地方改名后,甚至连官员也弄不清楚,因此王莽后来的诏书往往还要备注原地名。

王莽改地名有时还很“六”。如把豫州的南阳、河内、颍川、弘农、河东、荥阳六郡,分别改为前队、后队、左队、右队、兆队、祈队(合称豫州六队),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六。但对当时的百姓和官员来说,却是麻烦事,弄不好睡一觉起来,就要变成另一个地方的人了,并且可能还不止变一次。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大量且频繁地改地名,王莽这是给百姓和官员添堵的节奏,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王莽登基

王莽还有很多改革措施看起来挺先进的,如建立贷款制度,政府干预经济等。但很多措施根本没有执行到位,不仅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也伤害了商人,农民的利益。

从以上几个改革措施就可以看出,王莽不顾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光凭着心中的儒家理想,刚愎自用,以为凭着自己皇帝的权力就能解决西汉末期的烂摊子,没有考虑到各阶层的实际利益以及实施的难度和效果,也没有培养自己的高效有威信的官僚班子来执行自己的政策,所用非人。最后不仅得罪了曾支持自己的官僚贵族,也得罪了商人,得罪了农民,几乎得罪完了所有人。甚至连上天都好像看不惯他,连年天灾不断。

王莽“修身齐家”和平得天下,却在“治国平天下”这里栽了跟头,改革彻底失败,天下民怨沸腾,内外交困,起义不断,身死国灭。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再美好的理想也是枉然。

王莽新朝的建立可以说是王莽道德实践符合当时要求,赢得当时人心的巨大成功,而新朝的快速败亡则是王莽理论脱离实际,一味崇古,生搬硬套,最终损害几乎所有人的利益,尽失天下人心的必然结果。

但不管后世对王莽评价如何,王莽新政是对社会的大胆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其中的教训和得失是值得后人思考的。对于王莽新朝的一世而亡,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