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清的大脑前动脉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yyzster 2020-10-30
看不清的大脑前动脉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小鱼儿
1小时前
阅读 105
关注

医院职工的家属,突发蛛血起病,常规正侧位造影看不到“罪魁祸首”。

常规三维旋转终于看清庐山真面目,右侧A1末端微小宽颈动脉瘤,1.8mm×1.4mm,真的是微微小的动脉瘤啊。工作角度不好闪,勉强找到一个角度,2D造影动脉瘤显影都不是很清楚。

手术预案:echelon 10预塑形微导管放到同侧A2备用,拟放置Leo baby 2.5×12支架辅助,栓塞微导管选用Headway 17(人品爆棚啊,在角落里发现的宝贝)。

微导管塑形两次,最后的塑形针和塑形后微导管影像。

因为同侧A2和动脉瘤都在向下的转弯处又向上翻起,担心微导丝在动脉瘤处划来划去,Echelon 10进入同侧A2还费些周折,Headway 17二次塑形后顺利进入瘤颈指向瘤体。

首圈1.5×2,成篮尚可(填塞的过程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减寿型动脉瘤啊),没敢完全推到位,拟用下一个弹簧圈推出去。

第二枚1.0×2弹簧圈,动脉瘤主体已几乎不显影,一样没敢将弹簧圈推到位。

释放Leo baby 2. 5×12支架,虽然瘤顶部的圈还有些稀疏,但瘤颈处圈已经很致密了,最后用一枚1.0×1弹簧圈将上一个1.0×2弹簧圈推进动脉瘤,最后的造影动脉瘤已不显影。

各角度造影确认动脉瘤栓塞完全,双侧大脑前动脉通畅良好。打完收工!

做个小结:

1.在FD血流导向大行其道的年代,似乎微导管塑形的要求越来越低,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特殊角度的动脉瘤,脑血管介入医生的看家本领还是不能丢,在特殊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2.微小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对于微导管的要求非常高,降低并发症的诀窍就是“绝不将就”,一定要将微导管顺利送入动脉瘤内并指向良好(目前可用微导管中Headway 17的塑形稳定性最好,对于角度刁钻的动脉瘤,有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3.Leo baby支架在A1、A2等细小血管内的辅助效果比较理想,而且释放导管就用栓塞微导管,到位一般没有困难。

发布于 1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