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柿子熟了

 大家闺秀1957 2020-10-31

柿子熟了

作者程  庚

秋风漫卷落叶,丫枝去繁就简,树林渐渐通透 ,叶已无力遮掩果的妖娆。此时,湛蓝的天空下,树树成熟的柿子红得尤为耀眼,乡村的秋看上去喜庆而又奔放。

柿树在农村是颇为常见的果木,农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和院子中间栽植柿树,除了柿子营养丰富,有“果中圣品”的美誉外,还因其丰厚的果实成熟后颜色红艳,有着红红火火的象征,亦包含有“一生一柿“柿柿如意”的美好愿景。

其实,柿子并非我最爱吃的水果,尤其是涩柿,感觉吃起来颇为费事。于我来讲,最为钟情的莫过于那满树喷薄的柿红,每到深秋初冬时节,它如团团烈焰温暖着微寒的时令,温存着微凉的身心,亦总能带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和秋天的不尽遐想。

春天,风和日丽,柿树抽出嫩绿的叶芽,谷雨前后,便开出黄花,柿叶也逐渐由浅绿变成深绿。不几天,便会有凋谢下来的淡黄色小花,花瓣四裂,晶莹剔透,爱美的孩子捡起新鲜的柿花穿起来做成项链和手链特别好看,无论自己佩戴还是赠与他人,心里都是美滋滋的。经过授粉挂果,六月,柿子长成纽扣般大小的时候,会有一些营养不良的幼果被淘汰落地,把个头和形状相似的小柿子捡起来,同样用彩线穿起,一条精美的绿色项链或手链便又做好了。童年如柿花一样美丽,那精致的带着淡淡清香的项链是大自然赐予童年最纯洁,最美好的装饰,它丰富了少年的生活,唯美了年少的时光。柿子树下,天真烂漫的笑脸,无忧无虑的嬉戏,那份雅韵天成的美好总会在漫红的深秋款款而来,在秋意阑珊中翩翩起舞,甜甜的笑随缤纷的柿花绽开,浅浅的醉随枝头的柿红摇曳。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秋末冬初,霜染大地,柿树叶如枫红,把秋的激情点燃到极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严霜八九月,百草不复荣。唯君粲丹实,独挂秋空明”,这个时候的柿子也已由黄到红,秋最后的殷实便高调的展示在枝头。当叶落殆尽,鲜红的柿子依然高挂在灰黑色的枝丫上,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装点着农家小院。喜鹊似乎特别喜欢成熟的柿子,它们或蹦蹦跳跳欢喜在枝头,或边啄食边窃窃私语,饱食后的则满足地盘旋在树的上空,呼朋候友,相约远方。阳光和煦,风轻云淡,深秋的乡村小院清幽中氤氲着无限生机,那份自然祥和的生态画卷满足了贪婪的眼眸,迷醉了多情的心田,而滚滚红尘中,本真的生活奢求的岂不正是这份和谐,淡泊和宁静!

说起小时候吃柿子,如今倒还记忆犹新。柿子按味道来讲有甜柿和涩柿之分,甜柿成熟后可直接食用,味道脆甜。涩柿在未充分成熟前,需人工脱涩后方可食用,而在树上完全成熟的则会变软,揭皮而食,清凉蜜甜,回味无穷。家乡的柿子多为小而圆的涩柿,由于完全成熟后会变软不易采摘,加之为了减少鸟雀的分食,大多会在接近成熟便采摘下来脱涩食用。涩柿自然是不被小孩子们青睐的,即便是看上去已算橙黄的那种,咬上一口也是涩得双眼眯缝。霜降前后,母亲把摘下来的柿子用清水洗净晾干,然后逐个涂抹上少量白酒,密封在袋子里,大约一周就能食用,那种甜美的感觉每每想起都充满留恋。这就是传统的捂柿子、暖柿子或封柿子。

如今,柿子再没有过去那样稀罕了,大多乡村人也已迁往城镇,撇下柿树在老家自生自灭,满树的柿子往往也是少有问津。而柿树总是以顽强的生命力坚守在乡村,笑傲在深秋,那一袭漫眼的红总在冷秋里给人以暖意和激情。我欣赏柿树,它朴实而又坚韧,没有硕大的花朵与百花争艳,亦不会争宠于果盛的时节,黑黑的枝干朴素而低调,尤其丰果压枝时更是躬身谦卑。它只是默默地努力修行着,历经酷暑和冷霜,最终苦尽甘来。即便霜叶落尽,没了陪伴,它也依然凌寒在枝头,一心向阳,无声无息的增色于初冬的蓝天和白云,那直指苍穹的虬枝干练遒劲,坚强豪迈,看上去不无感动。

“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赶满集”,这是印象中流行在老年人口中的一句俗语。初冬时节,柿子依然红火于枝头,在物质相对充裕的今天,相信已没有几人再去煞费苦心暖柿脱涩了,农村亦很少有柿子上市。总感觉,时光荏苒,流年似水,恍惚间,乡村已渐渐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一茬茬逝去的老人带走了太多美好的传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出门忽见丹青树,肠断家山柿叶红”,每逢深秋,每当看到柿叶红如染,总会有客思满山川的感觉,多年未见的亲人可否安好?红柿压枝的时节,那份乡音更浓重,乡情更浓厚,乡愁更浓郁,我眷恋着柿树漫红的故土,我依然在心底为家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默默祈祷,愿他们的日子能够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一季柿子红,一缕乡愁起。秋将尽,冬即来,远方的游子,让我轻轻递上一句话:院里的柿子又熟了!

作者简介

程庚,河南信阳平桥人,乡村教师,散文爱好者。一颗感恩的心,一怀浓烈的情,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感恩家乡,奉献家乡,心系故土,情满校园。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盗用版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