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商在浙江兰溪的经营特色和管理创新(上)

 宣城历史文化 2020-10-31

徽商在浙江兰溪的

经营特色和管理创新

王世华 黄彩霞

江浙一带是明清徽商活动的重要区域,关于徽商在江苏的活动,学界已有不少成果,至于徽商在浙江的活动,目前也只有数篇文章,涉及到杭州、衢州、严州等地以及杭嘉湖的市镇 ,显然研究的空间仍然很大,比如浙江金华府的兰溪县,曾是徽商的一个重镇,但这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口述资料,对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徽商在兰溪的经营活动此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明清时期徽商在兰溪的经营

兰溪位于浙江中部偏西,钱塘江中游,富春江畔。兰溪于唐咸亨五年(674)始建为县,因沿江之兰荫山盛产兰花,水以兰得名曰兰溪,县即以溪为名。明清隶属于金华府。光绪《兰溪县志》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洵不诬也。” ”从地图上看,兰溪踞杭、严之上首,执衢、婺之门钥,扼富春江之咽喉。兰溪虽然不大,但水路交通非常便利,浙江的衢江、婺江、兰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称为六水,兰溪可谓“六水之腰”;兰溪又为赣、闽、皖、湘、苏及两广七省贸易交通要道,故兰溪又称“七省通衢”。顺富春江而下可直达杭州,非常方便。尤其是新安江成了徽州与浙江联系的黄金水道,把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据清憺漪子编著《天下路程图引》 “徽州府由金华至温州府路” 载:“本府梁下搭船五十里至深渡,五十里街口,巡司,四十里云头潭,四十里淳安县三十里遂安港口三十里茶园九十里至严州府,转搭横港船,二十里大洋,三十里三河,三十里女埠,巡司,十五里至兰溪县。”从徽州府到兰溪县总路程只有425里,而且都是水路。本书“徽州府由严州至杭州水路程”中还引了一首《水程捷要歌》曰:“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县,茶园六十有。九十严州府,钓台桐庐守。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到了严州,换乘横港船,百里即到兰溪。

由于兰溪的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自然成了徽商的一个重镇。这里离两浙盐场很近,也是浙盐的行销地区,所以盐业是这里的一个主要行业之一,但与两淮两浙那些长途贩运的大盐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盐业乃属于就近销售;同时这里盛产桕油,光绪《兰溪县志》卷二载:“桕油,名兰油。(桕子蒸煮,取脂成腊,可浇烛,又名蜡油。《本草》桕为乌臼,金衢各属田塍皆植之,邑产较胜,名兰油,昔年有兰十万之称,邑产居其半云)”所以油业也是这里的主要行业之一;这里也是绸布的集散地,因为这里离绸布的主产区苏州、杭州、湖州、嘉兴都很近,商人将绸布贩到此地批发,其他商人再通过这里的水路转运到其他各地。此外,上江各地所产的药材、竹木、粮油等各种杂货土产经山客水客贩运到兰溪,再由兰溪商家贩运到沪、杭、宁、绍等地。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自然吸引了不少商人。

据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早在明中叶就有徽人来兰溪经商。汪道昆所撰《处士云溪吴公墓志铭》载:“处士(吴时起)为余先大母赠淑人仲弟之子,先司马称内弟,余称吴氏叔云。系出溪南,族最著高……盖以正德丁丑(1517)秋七月旬有四日,叔始生……叔既冠,字叔曰时起,则又纳金氏妇为叔婚。先大母则以吾父独孙,白先大父,使从先司马贾盐筴。先司马既受命,则遣叔居贾兰溪。”文中先司马应是汪道昆的父亲,汪道昆父称吴时起为内弟,因汪道昆祖父母的意见,吴时起跟随汪道昆的父亲经营盐业,“居贾兰溪”,这正是嘉靖年间的事。到了万历年间,随着徽商势力的进一步上升,来兰溪的徽商当更多,有的还在这里定居下来,如明代“张柏,字世茂,其祖由歙迁于兰。柏少习举业,旋以父病痞久,乃弃而专读《内经》医学等书,遂业医。手诊多验,而父病亦得以就愈,医道大行”。显然,张柏祖父最迟亦在明中叶就来兰溪经商,后来在此定居了。完全可以想见,在此定居的徽商当然不止张柏一家。

清代康乾年间,徽商势力在全国发展到鼎盛阶段。同样,兰溪的经济在徽商的推动下也进一步繁荣,俨然成为金华府所属各县之冠,经济地位甚至超过金华府,乃至民间传有“大大兰溪县,小小金华府”之谚。史籍上有关徽商在兰溪经营的记载也有很多。如歙县“(程)永洪,字涵度,国学生,……行尚信义,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又建业于浙江兰溪,置田产,增资本,家道日渐蒸蒸。……公生康熙丁卯,卒乾隆甲戌。”永洪的堂弟“ (程永湘)自幼随父佣耕,无力从师诵读。性直而好勤,不欲以田园终。堂兄永洪公常器之,携至江西玉山栈,习练贸易之道;复携之浙江兰溪,荐于柳君兼山、项君圣遇,宾主相投得以立业四十余年。”程永洪这个人可了不起,不仅在兰溪置了大量产业,还扶持堂弟到兰溪创业,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他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意做得更大。“(程廷柱)字殿臣,号理斋,永洪公长子也。国学生。自幼豁达,卓有立志,厚重少文饰。随父侧奔驰江广,佐理经营。父殁后,克绍箕裘,友爱诸弟。总理玉山栈事,增置田产;兰邑油业命二弟廷柏公督任之;命三弟廷梓公坐守杭州,分销售货;命四弟廷桓公往来江汉,贸迁有无。创立龙游典业、田庄,金华、兰溪两处盐务,游埠店业,吾乡丰口盐业,先绪恢而弥广焉。公生康熙庚寅,卒于乾隆辛丑。”程廷柱亲自总管江西玉山的货栈之事,添置了不少田产,同时命二弟廷柏督理兰溪的油业,命三弟廷梓坐守杭州销售货物,四弟廷桓则长途贩运各种货物,他们还在浙江龙游开设典当、田庄,在金华、兰溪两地还经营盐业,又在游埠(镇)开店,在家乡丰口销盐。他们兄弟四人凭借父亲打下的基础,经过共同努力,乘机而上,发展成一个有相当规模和财产的商业世家。乾嘉时人“章必鉴,字衡若(乾嘉时人),……先在宛陵贸易,精于筹算,有大志,不甘为人伙,后到兰溪游埠镇创立万泰基业,以贻子孙,家道所由兴也。”康熙时歙县人汪明若,“年二十二,弃儒术,操百缗以往贾于浙之兰溪,及艾而归里,则尽传家事于其子,而一以施济为己事。”他在兰溪经营了二十八年,五十岁时才把产业交给儿子,自己告老还乡。

清代在兰溪经营的徽商以歙县与绩溪人为多。如绩溪人“汪锡畴,字惠臣,号禹泽,孔灵监生。贾于兰溪,先贫后裕,有不给者必周之。”嘉庆时绩溪人章策,其父早在兰溪经商,他自己“年十二,随父至兰溪,师赵虹桥明经,习举子业,明经深器之。年十八,父殁,大父年老,君随叔父侍养,事母抚弟,遂弃儒承父业学贾,往来兰、歙。精管(仲)刘(晏)术,所亿辄中,家日以裕。”

明清时期,在兰溪的徽商除了经营盐业、油业、典业以外,还有不少人经营布业。如绩溪周承纲在兰溪经商,后感到力不从心,乃将其子周锡圭招至兰溪,当其助手。不久承纲因病去世,锡圭独承父业,其弟服贾宛陵而患病。为照顾弟弟,锡圭将其招至兰溪,与他共同经商。后来逐渐发家,“以所积资斧创仁泰布业于兰溪,家用以充,皆得力于公之友爱以致之。”锡圭很善于经营布业,也乐于助人。他早先来兰时的一位居停主人张氏,是海宁一个经营布业的富商,后来“家计中落,布业渐不能支,势将休歇。”锡圭思念旧谊,不忘其恩,“慨然以兴复为己任,虽资本不敷,恃季布一诺,取信江湖,间挹注赖以不匮,不数年而居积之富,反过于当日鼎盛时,然处之澹然,未尝有德色。”可知周锡圭不仅在处世上知恩图报,在经营上也是行家里手。道光二十一年,徽人郑友峰也在南门大街开设三阳布店 ,这个布店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徽商在兰溪也有开设碗店的,如一份《清道光二年正月汪子周立并店号约》载: 

汪子周,原于乾隆五十八年,与今光尊太翁等在兰溪县朱家马头地方合伙开张恒茂碗店,获利匀分,提无异言。并因各归各业,情愿将己股分并与英培亲翁名下独开,我股下所存店本俱概支讫。其店底家伙,计钱贰佰千文,我四股之二,该得钱壹佰千文,亦当支讫无存。自并之后,获利亏本俱与子周无涉。今欲有凭,立此并字存照。

大清道光二年正月日

立并字   汪子周(押)

凭中   程以嘉(押) 

汪子周不仅与人合伙开设“张恒茂碗店”,又于嘉庆四年与同合伙人开设了“张永茂酱坊”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徽人在兰经商的人数很多,行业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寓兰徽商人数众多,并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为联络乡谊、维护共同的利益,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徽州商人程士章等人多方集资,在兰溪兴建了新安会馆,门楼高大,雕梁画栋,实为兰溪一大壮观。

清咸丰年间,清政府与太平天国在徽州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徽州尤其是祁门、歙县、绩溪遭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在徽州已无法生存,大批徽人纷纷外逃避难,其中一个重要地点就是兰溪。避难都是投亲靠友,这么多徽人来到兰溪,充分说明此前在兰溪,徽商是非常多的。逃难的徽商来到兰溪后,又开展了各种谋生经商活动,更壮大了徽商在兰溪的势力。如绩溪章筠避居兰溪后就在水门开设章恒升酱园。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领兰溪,造成城厢店肆十室九空,徽商又受到一次劫难,但两年后太平军就撤出了兰溪县。迨战争结束,社会秩序稳定后,昔日徽商又纷纷来兰溪复业、创业。如同治六年,龙游姜益大丝线毡帽店因资不抵债,不得不归并到兰溪徽商广发京货店,仍以原牌号改为绸布店在龙游经营。可见,徽商是很会经营的,竟然吞并了龙游商人的店业。同治九年,兰溪开设“万通当”,由“徽州朝奉”主其事。同治末年,绩溪人胡既勤在西门开设聚丰酱园。光绪初年,歙县汪岔叶氏在兰溪开设振裕衣庄。光绪二年,游埠镇郎六里开设“协通当”,徽州人程立明任经理 。所以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兰溪,徽商是占绝对优势的。

旅兰徽商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不少人相继致富。钱囊已丰的徽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嘉庆、道光时在兰溪经商的绩溪人章策就说过:“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瞻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绝于天,天必夺之。”所以他热心公益事业,每逢灾荒,慷慨解囊。道光壬辰(1832)、癸巳(1833)间,绩溪频饥,“君偕叔父捐千数百金,邑令王玕以‘克承世德’表其门。”

在兰溪也是如此,“隆礼门河步圮,以五百金倡众修成,儒学沈君逢吉、秋河纪于石。又以二百金拯饥民。”兰溪有一龚姓人家,“贫不能养母,将去其妻,君怜其一子尚幼,妻去不能独生,为赎其田宅而周之。”对于在兰溪经商死亡的徽人,“君募金给归柩费,数年不归则葬之,复广其法,凡前后瘗棺数百,君之力居多。”有一次他路过严滩,看见一船翻覆,淹死七人,尸暴岸上,“君使殓葬之,而厚赠其舟子。” 

同治光绪时绩溪人周锡圭,也是“平生乐善不倦,凡修道建梁,赈贫施药等事,无论在徽在浙,苟力所能为,皆不吝推解。 ”光绪辛巳(1881)旅兰徽商周锡熊六十初度,朋友准备好好为其庆祝一下,而他婉言力辞,“而以宾筵资作善举”,然而由于其“令名重婺睦间,称觴者仍不得拒。兰溪唐立夫孝廉,浙右名士也,素重公行谊,为撰寿言,有云:‘光前裕后,品高石照之山;仗义疏财,谊笃金兰之地。’一时传为诵焉。”

类似情况还有不少,如“程永洪,字涵度,槐塘人。乾隆十六年,浙江兰溪饥,永洪输资助赈,数在三百两以上,县令张鹏尧汇报大宪,奏请议叙正八品,又给‘乐善好施’匾额。” 绩溪人汪锡畴,“贾于兰溪,先贫后裕,……在兰溪,施棺掩骸,置义塚数十亩,义声达于远迩。” 歙县江村人程文荨,“孝义性成,尝割股以愈母疾,捐千金倡修宗祠,置祀产,施棺木,设义冢于村东。又于浙之兰溪县新德庵造高厂三楹,以贮徽人客死无归之柩。”旅兰徽商的这些善行义举,不仅继承了徽商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后世徽商起到了启迪示范作用。

二、民国时期兰溪徽商的经营特色

从清代道光以后,随着盐商的败落,加上咸同兵燹的浩劫,徽商从整体实力上确实衰落了,康乾时期徽商那种呼风唤雨、富可敌国的风光确实不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徽商从此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受到徽商精神培育和滋养的徽州人就像岩石下的树种一样,总是寻找一切机会、一切途径,顽强拼搏,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民国时期的徽商就是这样。有的行业不行了,他们就经营新的行业;有的地方不适合了,他们就开辟新的空间。

民国时期,由于兰溪徽商没有从事盐和茶的长途贩运,因此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当社会局势比较稳定时,兰溪徽商一直在稳步发展,但与明清时期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途贩运不多,大多从事坐贾

徽商向以长途贩运见长,正如万历《歙志·货殖》所载:“故邑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者皆有之,即山陬海壖、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但云大贾则必处都会耳。约略而言,亦有五焉:一曰走贩,即太史公之所谓周流者也;二曰团积,即太史公之所谓废著者也;三曰开张,即太史公之所谓陈椽者也;四曰质剂,即太史公之所谓子母钱者也;五曰回易,即太史公之所谓以所多易所鲜者也。而下贾、中贾、大贾、廉贾皆在其中矣。”列为首位的就是“走贩”,也就是长途贩运。明清时期的徽商所从事人数较多的行业多是长途贩运的行业,比如盐业、茶业、木业、粮食业、布绸业等等,明清时期非常著名的徽商也大多从事这些行业。但民国时期的寓兰徽商,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从事长途贩运业的并不多,而大多从事坐贾,开设商店经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是因为兰溪的地理位置和出产使然。兰溪既不临近两浙盐场,也不毗邻棉布、丝绸产区,更不出产大量茶叶和木材,在这里显然不适宜从事长途贩运,虽然也有人从事盐业,但基本上就近销售。也有人从事茶业,但也并非在国内长途贩运或对外贸易,而且规模也不大,也属于就近销售的性质。正因为规模不大,它往往和漆业并称为茶漆业,显然和那些从事对外贸易的徽州茶商不能相提并论。二是受到资本的限制。徽州盐商败落后,再加上咸同兵燹的浩劫,可以说徽商元气大伤,资本损失极大。而长途贩运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的,劫波中幸存的徽商此时还处于恢复元气阶段,在资本不多的情况下,开店经营自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上述同治年间在兰溪先后开设的“万通当”和“协通当”,老板都不是徽州人,而都聘徽州朝奉经理,就说明徽人此时的资本状况了。

2.经营行业非常多,不少为徽商所创办

民国时期的兰溪徽商所经营的行业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据徽商后代方念浴老先生回忆,这一时期兰溪徽商经营的行业多达三十二种:花爆业、估衣业、茶漆业、南北货茶食糕点业、山货业、地货业、蜜枣加工业、典当业、钱庄业、油业、绸布业、夏布业、百货业、卷烟业、药业、参燕业、运输业、酱园业、纸业、粮食业、鲜肉业、火腿业、银楼业、酒业、卤味业、瓷缸业、图书笔墨文具业、水客业、布厂、线厂、印刷业、裱画业等等 。这些行业显然都是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徽商经营的这些行业中,不少就是徽商创办的。如花爆业和成衣业,最早就是徽人来兰创办的,起初是徽人制作烟花爆竹和制作成衣的手工艺人,以后分别开设了花爆店(花爆作坊)和估衣店,成了徽商在兰的最早的两个行业,乃至徽州同乡会举行活动,酬神演戏或设醮超度亡人,均推花爆与估衣两业为首事,两业首事不出场,便不得举行祭奠仪式。徽州婺源人所设的詹源生花爆店在民国二十一年被《中国实业志》誉为浙江省最大的花爆店,时称“徽州爆竹”。兰溪县城徽州爆竹店最盛时有十余家。估衣业是离不开当铺的。当铺一般将过期不取的各种旧衣搭配成一包,估价批发给衣庄。最初绩溪裁缝章文高将这些“估衣包”

廉价购进,经过拼拆改制,销路竟然很好,从此开创了估衣业。民国十六年兰溪估衣店有十余家,完全是徽商所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蜜枣加工业,也是徽商一手开创的。蜜枣原产于徽州,是由产于歙县的青枣加工而成。1911年,兰溪元泰茶漆店老板歙县人吴竹三回乡省亲,看到大青枣货源充足,发现商机。他于是从家乡招聘了制枣师傅和工人在兰溪设厂加工蜜枣,厂名“恒泰”,创立“新安金丝琥珀蜜枣”品牌,一炮打响,闻名遐迩。接着寓兰徽商纷起仿效,鼎盛时蜜枣加工厂达十余家,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前述咸丰年间绩溪章筠创办“章恒升”酱园以后,到民国继续发展,产品质量也有大幅提升,民国四年该园出产的“三伏秋油(酱油)”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民国十八年又获西湖博览会优等奖,授五彩奖章,为徽商企业赢得了荣誉。在南北货茶食糕点业中徽商开设的天泰南货店制作的糕点早在嘉庆年间就驰名省内,以后不断精益求精,博得官场上层人士的青睐,成为馈送之佳品。该店创业160余年,虽几经改组,徽商资本一直保持不变。 

(作者王世华系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教授,黄彩霞系安徽师范大学讲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