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的“灯下黑”:全力培养的嫡系大将,最后却要造他的反

 昵称535749 2020-10-31

2020-10-27 11:09 

华人号:杂谈天下

贞观年间的名将,侯君集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是出身秦王府的嫡系大将(其他人都是从敌营里挖的),在李世民的着力培养之下,终成手握生杀的领兵大将。在他手握灭吐谷浑、灭高昌两国的大功之后,爵封国公,位列凌烟阁功臣第十七位(程咬金、李绩都排他后面)。这么一位深受皇帝信任并且自身颇具才干的大将,为何最后成为了岑文本口中的“贪愚之将”,并且还要造李世民的反呢?明明前途一片光明,偏偏成为了唯一的、被李世民诛杀的、出身秦王的嫡系将领。

从战功赫赫的嫡系将领到贪愚之将

如果非要把李世民帐下的大将分个亲近,侯君集无疑是较为靠近“自己人”那一类的。像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都是从李世民对立的阵营里面挖出来的。作为正儿八经出身秦王府的嫡系将领,李世民显然是要高看他一眼。李世民即位之后,侯君集官封左位将军,封潞国公,食邑千户,甚至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然,从个人才干以及立下的功勋上看,侯君集也确实当得起李世民的恩宠。贞观九年,作为李靖的副手征讨吐谷浑,献上精兵奔袭之计,大破吐谷浑;贞观十二年,击退松赞干布的吐蕃军队,解松州之围;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又率军征讨不臣的高昌国,打通了唐王朝经略西域的要道。

只是谁也没曾想,侯君集率军征伐高昌的灭国之战,竟成了他的绝响。因为在高昌国的战役后,侯君集大肆吞没高昌国的金银财宝,导致属下兵将也跟着大肆劫掠,回京就遭到弹劾。朝堂上为了帮他脱罪,中书侍郎岑文本把他比作贪愚之将。听完岑文本的言论,李世民夜不能寐,侯君集虽然成功脱罪,此后想要大用,怕是再也不可能了。

战功赫赫,何以利令智昏?

李世民告诫尉迟敬德说,汉高祖刘邦不能保全功臣,他一开始认为是刘邦的责任,然而后来发现韩信、彭越等人未必没有责任。然而在侯君集一事上,李世民应该要负主要责任。因为烛台自身的遮挡,致使光线不能传播,在烛台下产生了黑暗的区域,这片区域就叫灯下黑。同样,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身边人,同样也处于“灯下黑”的区域。

侯君集此前一直是跟随李世民作战,贞观九年才作为副手征讨吐谷浑,解围松州是解救自己的城市,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贪墨的。因此征讨吐谷浑是侯君集第一次独自领军征伐他国,第一次就大肆贪墨,可想侯君集本性如何。

李世民号称慧眼识英,从王世充账下挖了程咬金、秦琼,从刘武周、宋金刚那里挖了尉迟敬德,从太子李建成那里挖了魏征。为何偏偏嫡系出身的侯君集,他看走了眼?原因无他,灯下黑而已。李世民本来就对侯君集没有看准,又因为侯君集还是他嫡系的秦王府大将,处于阵营平衡的考虑,李世民必须要不遗余力的培养他。这就造成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侯君集的“获得感”可能很差!

不知适可而止的侯君集

李世民为了培养侯君集,真的是不遗余力,亲自拜托李靖去教侯君集兵法。而就是这个学兵法,直接导致李靖与侯君集的反目。李靖认为,太宗治下,四海升平,我教给你的够平定一方就可以了,你学那么多是想造反吗?侯君集觉得,李靖藏私,不教给他,是怕自己将来胜过他,而李靖为什么怕我胜过他呢,是因为李靖自己想造反。两人甚至还各自向唐太宗告状,说对方有谋反之心。

其实是李靖不懂侯君集,因为李世民不遗余力的培养,侯君集觉得自己掌握这么好的资源,就要得到更多。跟着李靖学好兵法,侯君集就是想要在将来挣得更多功劳。可惜时间并不站在侯君集这边。历史上,贞观年间的大小战争大约三十多场,其中大部分发生在贞观十二年以前。战争频率从一年两次变成了两年一次,对于百姓是好事,可对于急于更上一层楼的侯君集,可就不那么好了。

侯君集觉得自己获取功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侯君集在贞观十二年解围松州后,第一次独自领兵征伐他国,就让他利令智昏的原因。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可惜已经晋位陈国公,位列凌烟阁功臣十七位的侯君集,并不懂这个道理。最后侯君集谋反事发,李世民还在朝堂上流泪替他求情,然而众臣皆言要杀。李世民无奈之下对侯君集说,只能与你诀别了,以后想见你,只能看你的画像了。

李世民洒泪,或许是真的很伤心,因为自己的嫡系爱将竟然堕落成这样。也不知道事后的李世民有没有想一想,自己身边的人,真的就都看准了吗?或者是没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