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湖山下白菜碑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晚唐诗人王驾有一首《社日》,曰: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长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在落日的余晖里,正是飞鸟还巢、猪鸡归圈的时候,迎丰收的社戏才刚刚散场,孩童扶着醉酒的老父亲回家……

诗人为我们勾勒出江南农村晚景中一幅鹅湖山下生动的风情画。由于是在唐诗中传诵,所以铅山县的丰腴富庶广为人知。

笪继良画像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时铅山地方却正遭逢连年灾荒,粮食和蔬菜早已吃光,如今只有吃树皮草根了,甚至有的人在卖儿鬻女。可是,明政府借口辽东战事吃紧,前后三次向地方加派“辽饷”,铅山县当时人口锐减至不足两万,竟也被加派“辽饷”三万两白银,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此时是万历44年(公元1616年)的夏末初秋,江苏句容人笪继良青衫小帽,来到铅山就任县令。

面对如此严峻现实,笪继良上任伊始即励精图治,力改弊政、体恤民情、鼓励农耕,尽力维护贫苦百姓的利益,使铅山人民在朝廷狂征暴敛和地主的盘剥压榨下得以温饱。他本人也布衣素食,轻车简从,不事奢华,并且又亲自动手描绘了一棵大白菜,并题辞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他请来匠人,将书画镌刻在一方长4.5尺、宽约2尺的石板上,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僚属,时刻记着以民为本、为民办事。

白菜碑石质青灰、绿叶扶疏的白菜白梗瘦硬,那自勉题辞字迹方正,笔划劲挺,一丝不苟且凛然有神。观其画、品其文,则可知其人其心矣。

白菜碑拓片

白菜碑建成之后,笪知县择黄道吉日,净身沐浴,虔诚斋戒三天之后,燃香跪拜,立之于县衙大堂“明镜高悬”的右侧。立碑之日,笪知县还举行了一个仪式,请来县城父老和乡村代表参加。他在众人面前高声朗念白菜碑上的题辞三遍,然后又以声震屋瓦、振聋发聩的语调作了一番治县演说。

他说:“本官受命于朝廷来铅山治县,定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的冷暖温饱,体恤百姓的悲苦辛劳;定要尽心竭力地为民办事,不慵惰腐败,勤政务实且清正廉明,与黎民百姓休戚与共;定要努力使治下的百姓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丰衣足食,安宁康乐。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报效铅山父老乡亲。以上誓言,敬请父老乡亲监督。”

想想笪继良区区一位县令,竟敢立如此白菜碑,这无异置身于炎炎火烤;敢出如此之豪言,不亚于引来天下目光聚焦自身。笪县令行走在江湖如履薄冰,旦夕就会祸福加身,一瞬间便会如倾巢危卵,这些智者所不为之事而笪县令却坦然处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啊!

白菜本为百姓大众餐桌上的家常菜,其味至淡,其价至廉,历来被达官贵人所贱视,为文人雅士所不齿。然而,笪县令却人贱我贵,人弃我取,让白菜入画图,借青石以明志,足见其识见之不凡。笪继良这位谦谦君子,他敢于以一棵白菜抒发殷殷爱民之情,以两句格言表明自己的为政之心,可见笪县令胸襟之坦荡,胆识之过人,言行之一致。

与笪县令同时代的《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就曾有言:吃得菜根,百事可做。笪县令政有德声,史有贤名,的确是青史之上的一位廉吏,不愧是一位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员。

鹅湖书院

笪继良的勤政爱民,大多表现于平日里的细微之处。他到任铅山之后,即走访地方贤士乡人,向他们了解乡风民俗、地方物产,广纳治县之良策。他支持教育,认为这是开启民智、振兴县邑的首务。他主持修纂铅山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铅书》,以承前启后、存史资治。他见县内迷信之风盛行,百姓患病不延医问药,而是请巫师求神驱鬼,以致耽误病情,枉送性命,便从外地请来名医,力劝百姓弃巫信药,并广设药铺,以方便群众购买。

报本坊

笪继良在铅山县县令位置上,一干就是六年。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发展经济、振兴文化,使铅山一改旧貌,百姓生活安泰。万历50年(公元1622年),38岁的笪继良被擢升为虔州牧,告别铅山时,家家户户焚香燃竹,男女老少洒泪相送。百姓念其恩德,铭其功绩,集资在铅山县城永平镇北彭溪桥兴建了“笪公祠”,将白菜碑和笪公塑像供奉于祠堂内。逢年过节,铅山百姓便络绎不绝前往叩拜。想来,笪公受此尊敬,享此殊荣,也是应当的,在吏治腐败、空气污浊的明朝晚期官场,他敢于独树一帜,实在是一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红莲。

几百年来,笪继良和白菜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940年,重庆经济学院教授马寅初先生,因提出“杀孔祥熙,以谢国人”而被囚禁于铅山鹅湖书院。其间,马先生曾数度前往永平镇,仔细观看白菜碑,叹息道:“若国之官员皆笪县令境界,何愁国家无望?”

作者:王珏,1948年生于辽西,终生以语文教师为业,退休后任《图强文艺》主编。在《工人日报》《诗刊》《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约200件,有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诗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