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的金丝绣裙】/ 张正雄

 泾渭文苑 2020-10-31


武则天的金丝绣裙

张正雄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能够佐证其传奇人生的大多为文史典籍和传说故事,与之相关的实物极为罕见。1987年在法门寺唐代佛塔地宫中出土了一件武则天的金丝绣裙(残件)——地宫中出土的《衣物帐碑》明确记载“武后绣裙一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的遗物。可以说这件珍贵的文物凝结着唐史中最为华丽的篇章。

       武则天母亲杨氏是隋朝宗室后裔,但早年一直未嫁,直到44岁时才由唐高祖李渊做主将其嫁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此时的武士彠已经五十多岁,前妻虽逝,但留有好几个儿子。古人讲究母以子贵,杨氏想要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就必须要有亲生儿子。不巧的是她却连生三女,此后再未生育。没有儿子成了杨氏的一大心病。幸好二女儿武则天长相俊秀,极类男儿。所以武则天从小就被母亲当作家里的男儿培养,就连穿衣打扮都模仿男儿。随着年岁的增长,武则天对自己的性别定位产生迷惑,明明是女儿之身为何要强扮男儿?当得知不得已的情状时,她十分无奈,但是内心深处却对女儿们身上的缤纷服饰充满渴望。虽然后来母亲也矫正了对孩子的妆扮方式,但由此留下的阴影却伴随了武则天的一生,正因为这样,武则天对自己的服饰格外重视且十分敏感。

       贞观九年(635年)武则天的父亲去世,当时武则天只有十一岁,此后武氏家族的社会地位骤降,母亲杨氏和武则天姊妹三人受尽兄长和族人的欺侮。但是在族人中伯父武士让和他的儿子武怀道却是例外。有一年,恰逢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寿辰,然而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什么人前来祝寿,想到当年曾任工部尚书(后转任荆州都督)的丈夫武士彠在世时,每逢自己生日家里都十分热闹,不禁心生凄凉。好在稍晚一些时候武怀道携带礼品前来祝寿,这为杨氏母女送来了可贵的温情。在这些礼品中有两匹朱红锦缎,色泽艳丽,质地上好。杨氏将锦缎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没料到今天的这两匹红锦缎如此惹人爱怜。回头时发现武则天也看得入神,便随口说道:“等你出嫁时,我托人用这缎子做件绣裙给你。”武则天倒没在意母亲的话,只是上前又摸了摸这手感很好的红锦缎。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武则天已到出嫁的年龄。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武则天被后宫选中,即将成为享正五品之位的才人,但此时她毕竟只有十四岁。杨氏纵然不舍爱女将去,但君王征召时不可待,于是取出前年珍藏起来的锦缎,准备托人给女儿做条出嫁时穿的石榴裙。宦官见状却摇头道:宫人服饰自有定制,不能随意穿戴,才人的衣物早已备好了。杨氏只得勉强将锦缎装进行囊,穿是穿不成了,只盼女儿想娘时能拿出来看看。

       初入宫时的武则天还能得到李世民的宠幸,但是好景不长,李世民似乎忘记了这个小才人,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再几乎没有亲近过她。深居掖庭的她在得知皇帝喜欢书法,很多人通过书法特长获得皇帝的青睐之后,曾一度在教坊苦练书法。教坊是宫中女子学习才艺的地方,又名众艺台,是高祖李渊创制的,位于掖庭之内,由身负专长的宦官和女官教授刺绣、绘画、书法、舞蹈等项。武则天在教坊之中坚持临摹《真草千字文》、《兰亭序》等书法作品。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她也结识了一些裁剪、刺绣技艺超群的宫女。于是她将自己进宫时母亲送给自己的那两匹朱红锦缎拿出来委托其中一位心灵手巧的宫女为自己缝制一件绣裙。为了能使这件秀裙做得非同寻常,武则天不惜送出当时自己身上最值钱的两样东西——一只羊脂玉镯,一支凤翅金簪。这两样东西不仅仅是手工费更是材料费,因为这件精致的绣裙在制作时就耗费了大量的金银。

       这件精美的绣裙使用了唐代顶尖织绣法——蹙金绣工艺。杜甫的《杜工部草堂诗笺·丽人行》中有:“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的诗句 。蹙金绣,或称簇金绣。蹙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杜甫的诗歌与法门寺地宫中的实物互证互释,让我们有幸重见盛唐时的高超织造工艺。

       从后来在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绣裙残件来看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加工复杂,它的中间是一根丝线,外面缠绕金丝,每米蚕丝上绕金箔3000圈,据考证当今世界手工捻金线的最细直径为0.12毫米,而l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种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的最细直径仅为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堪称古今一绝。绣裙的刺绣针法精细纤巧,制作工艺精湛,质料考究,作为宫廷加金绣品,虽历经千载,依然色泽艳丽,不愧为丝绸史上的一大奇迹。

        武后绣裙残件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绣制,这件精美华丽的绣裙终于做好了。武则天本人非常满意。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此时的武则天长居深宫,难得皇帝召见,也就没有心思经常穿它,只是十分郑重的将其收藏起来。

       星移时逝,时过境迁。一代天骄唐太宗李世民刚过五十便身染沉疴。晚年的他再难纵马沙场、叱咤风云,而是时时刻刻需要妃嫔们的悉心看护。一代才女——太宗晚年的宠妃徐惠扮演了陪伴、照料太宗的重要角色。而武则天恰恰和徐惠关系很好,利用这层关系武则天才有机会陪侍太宗。在这段日子里,武则天先前托人制作的精美绣裙几乎每日着身。十四岁入宫的她已经二十五岁了,最美的年华、最美的绣裙仿佛只有在此时才能结合起来。毕竟能有多少机会陪侍自己的丈夫——国家的君主呢!尽管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如若朽木。

       太子李治在父亲病重的时日里也时时前来探望,经常亲侍汤药。有一回父子俩交谈甚久,旁无他人,太宗忽然想起已到服药时辰,李治便亲自去催促献药。哪知出了殿门,就见一位嫔妃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汤药走来。李治伸手接碗:“给我吧,我侍奉父亲......”两人抬头,四目相望,武则天轻瞟太子一眼便赶紧低头。李治边伸手接碗边留意武则天——修眉俊眼、凝脂玉颜、神采非凡,瞬间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觉。李治是个腼腆的人,此刻的他已经脸颊泛红,尤其是想到她是自己的庶母时,更是羞惭之心顿生。低头捧过碗的当下,却又被武则天所穿的精美绣裙深深吸引,耀眼的蹙金绣,嬉戏的双鸳,硕大的石榴,他都看得仔细,记得清楚。此后在侍奉太宗的过程中,他们彼此留意,暗中交流,感情渐渐加深。

       太宗病逝后,按宫廷规定,妃嫔们如有子女就得跟随子女在宫外生活,安享晚年;如无子女,大多被安排在为故去的皇帝修建的别庙里,或者被安排到朝廷指定的尼姑庵或道观之中,当尼姑或者道士。武则天虽然入宫已有十多年,但未能生育一男半女,其命运只能沦为后者。《唐会要》记载:“太宗崩,武则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出家感业寺的两年岁月中,武则天以青灯古佛、经声佛号为伴,寂寂度日,那件华丽的金丝绣裙只能长存箱中,难以着身。在这孤寂绝望的日子里,武则天曾经写了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的大意是:我的心绪纷乱,神情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为何如此憔悴呀?就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如果不信的话,请打开箱子看看那件石榴裙吧,那上面洒满了我思念的泪痕。

       幸好李治未忘旧情。《唐会要》记载:“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太宗周年忌,高宗赴感业寺行香,两人相遇,双双潸然泪下。

       真情未断固然重要,机缘巧合也不可或缺。对于落发为尼的先帝嫔妃武则天而言,要想重入后宫成为新皇帝的嫔妃绝非易事。但彼时,后宫争宠斗争非常激烈,王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却无子嗣,不得高宗宠爱,萧淑妃接连了一儿两女。永徽初年,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并且极有可能会被推为太子。王皇后内心极度不安,当她得知皇帝与宫外的尼姑有染时,立即看到了一丝希望之光。如果能将这个尼姑引入宫中,便可转移皇帝对萧淑妃的专宠。在这种背景下武则天顺利蓄发入宫。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晋升为仅次于妃的二品昭仪。其爽朗泼辣又成熟稳重的性格深得高宗喜欢。

        武则天为逐步高升,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毒辣的手段打击、迫害竞争对手,王皇后、萧淑妃等皆未能幸免。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一日,武则天被正式册封为皇后。自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历经十八年的挣扎,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此后,武则天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固。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染上了风疾,经常头痛难忍,目不能视,难以理政,一度将国事委托给武则天,而武则天也不负重托,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时至麟德元年(664年),有一个叫王伏胜的宦官告发武则天,说她和一个叫郭行真的道士在宫里作法,行厌胜之术。厌胜之术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在宫廷行厌胜之术是大忌。高宗面对宦官的状告,一时拿不定主义,这毕竟牵扯到当朝皇后。所以他征询宰相上官仪的意见,然而上官仪出语惊人:“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武后的权势越来越大,对高宗无疑也是一种威胁,听宰相这样说之后,高宗内心的不安之感更为强烈,立刻命令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

       武则天通过自己安排在高宗身边的内线很快得知这个有可能导致灭顶之灾的消息。她反应迅速,快速穿好那件见证她和皇帝爱情的金丝绣裙,急速赶到皇帝面前。废后诏书墨迹未干,武后已经赶来。武后与高宗已是十多年的夫妻,对高宗的性格拿捏得非常准。她知道高宗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人。因而软硬兼施,先哭诉自己和高宗多年的感情,接着厉声质问自己有何罪过。面对多年依赖惯了的妻子,高宗还是妥协了。最不该的是他还说了一句:“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这样,武则天渡过了人生一劫,而上官仪却因开罪于武后,很快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处斩之罚。

       由于高宗身体每况愈下,国家大事几乎全由武后听断。此后她自封天后,谋害太子李弘,废掉继任太子李贤,废黜儿皇李哲更立小儿子李旦,平定徐敬业等人的叛乱,然后顺理成章登上帝位,此时她67岁。君临天下的武则天改唐为周,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高度重视科举取士,鼓励人们相互推荐和自我推荐,这就发现并培养了大批治国之才,并且扩大寒门子弟的进阶渠道。这无疑为开元盛世的到来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晚年的武则天疾病缠身,还要处理武姓与李姓两族的尖锐矛盾。为了祈福也为了报恩,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命崇福寺法藏和尚迎奉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至皇宫中供养。武则天下令王公以下“精心事幡华幢盖”,具乐奏迎于明堂。武则天自己“身心护净,头面净虔,请藏奉持,普为善祷。”武则天还供奉了大量的丝绸、珠宝,佛教法器等。自己早年最为喜欢的那件金丝绣裙也被作为供品,献于佛前。也许有人会问,自己穿过的衣服怎么还奉于佛前呢?事实上,古人有“以身奉佛”的讲究。严重者断指割肉供养佛祖,轻者以自己的头发、所穿衣物或所用物品奉佛,以示长伴佛身,祈求佛祖护佑。

        然而就在神龙元年(705年)廷臣发动政变,结束了武氏政权,同年武则天归天,终年82岁。后来在中宗归葬佛指舍利时将武后供奉之物悉数安奉于法门寺地宫之中,包括武后那件精致的金丝绣裙。

        可以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绣裙是武则天一生大开大合、大起大伏的人生的缩影,其中凝结了她人生中的爱与恨、绝望与希望、苦涩与甜蜜,同时也是武周一代风云历史的见证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正雄,男,汉族,现居陕西扶风,文字爱好者。联系方式:2789073795@qq.com

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