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方解析#血府逐瘀汤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0-31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用法】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证治机理】本证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本方取桃红四物汤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

君药-桃仁红花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臣药-赤芍川芎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

臣药-牛膝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

佐药-生地黄当归赤芍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为佐药。

佐药-桔梗枳壳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

佐药-柴胡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

使药-甘草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佐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   川芎各一钱(各3g)  桃仁研泥  红花各三钱(各9g)  老葱切碎,三根(6g)  鲜姜切碎,三钱(9g)  红枣去核,七个(5g)  麝香绢包,五厘(0.15g)  黄酒半斤(250g)

【用法】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灵脂炒,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各二钱(各6g)  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一钱半(4.5g)  红花三钱(9g)  枳壳一钱半(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炒,七粒(1.5g)  干姜炒,二分(3g)  元胡一钱(3g)  没药研,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生,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   红花各三钱(各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去土,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血痹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

1.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相同点:皆为王清任创制之活血化瘀剂,习称“五逐瘀汤”。五方均用川芎,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

不同点:

血府逐瘀汤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佳,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通窍活血汤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好,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

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

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医案举例】

胸不任物: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

按:患者年高体弱,“胸不任物”,故夜间睡觉露胸,不盖被已七年,疑其推知,胸中必有血瘀。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结果服药5剂,霍然而愈。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