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始于朱元璋,败于朱由检,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但是说明朝败于万历各位怎么看呢?此时大部分人还是会点头称赞,因为万历时期,内外交困的环境早已让国家财政透支,三大征的发生让明朝积重难返。明朝的大船不翻并不是设备多么精良,而是太大,国家的衰败也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万历时期财政衰败,这样的言论当然有人赞同,同样的话用在康熙身上你怎么看? 康熙时期贪官断绝,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康熙于1679年清朝恢复科举制度, 把在乡村居于支配地位的乡绅阶层纳入了统治结构之中,并且循序渐进地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在1713年,康熙帝宣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意思是现在是太平盛世,以后出生的孩子不再收“丁税”(人头税)。此政策也可以理解为即使以后人口增长了,政府也永远不课人头税。由此清朝人口大幅增加,一度达到4亿。要知道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一个国家的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法国作为“千年老二”能够不停地向“老大”(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挑战正是因为它有数量庞大的人口。这种情况在东亚也是一样,中国正是依靠众多的人口而主导了各种改革、创新。众所周知,在市场大的地方会出现各种革新,因此拥有大市场的国家就会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也佐证了这一点。 一直到18世纪初英国和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两大强国,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这两个强国的情况。中国依靠种植水稻养育着庞大的4亿人口,人均收入可能比西方低,可是庞大的人口资源使其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军队。英国的人口没有中国多,但人均生产率很高,海军特别强大。虽然向遥远的中国派军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印度和新加坡等前往中国的中转站准备好充足的粮食和补给物品的话,就有可能威胁到中国。 但是如果冷静地进行比较,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方面,英国是不及中国的。所以英国希望尽量和中国保持和平的关系并与之进行贸易。但对清政府来说没有理由一定要满足英国的请求。 丨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部分数据丨 丨广州十三行丨 这样的规定让英国逐渐感到不满。最重要的原因是,英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产的茶叶,可是中国人对英国的产品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对英国来说,这导致了白银的持续外流。到了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伯爵作为特使来到中国,请求清政府让他们不仅能在广州,还能在浙江的舟山等地进行贸易活动。乔治三世自称是“大海之王”,还炫耀自己拥有的强大武力,而对于这些,正处在清朝鼎盛期的乾隆是不屑一顾的,于是他讲了下面一段有名的话。 丨鸦片战争丨 但是在当时,清政府内部也并非只有坚决控制鸦片贸易这一种主张。也有人认为,如果严禁鸦片贸易,会出现黑市交易,这会促使鸦片价格上升,会有更多白银流出国外,这样只会养肥外国商人和黑市组织,这绝对是大家不想看到的负面效果。如果允许鸦片买卖,并加以课税,那么作为商品,鸦片的价格会下降,黑市组织也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施行这个方案的话,鸦片成瘾者的数量会在短期内增加的可能性极高,可是却没有有效的戒毒方法。结果,鸦片合法化的意见被否决,清政府采纳了全方位严禁鸦片的主张。尽管如此,此时曾经强健的满洲八旗子弟也大都已经被鸦片侵蚀,已无法驰骋疆场了。 当时的英国人自己也知道,他们干的勾当不异于恶魔行径。英国教会的领袖们曾说“没有比这个更有损英国形象的事情了”。有一位匿名牧师直接称之为“国家犯罪”。但是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的立场却截然相反。他们对清政府严控鸦片进口表示愤怒,要求清政府进行赔偿。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的目的达到了。19世纪初英国赢得了与拿破仑的战争,这次又通过鸦片销售解决了和中国的贸易逆差。由此,英国拥有了发动侵略的资本力量。 本文摘自《金钱何以改变世界:换个角度看历史》 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4月出版 相关图书 作者:[韩]洪椿旭 译者:金胜焕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