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 作者:卢新芳

 大河文学 2020-11-02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父母结婚六十周年有感
8月5日,一大早妈妈就发来微信视频,手机里的妈妈,看起来精神很不错,一开口,便让我猜猜今天是什么节日。什么节日,我在脑子里飞快地搜索,按阳历,八一建军节刚过。按阴历,6月16,离中秋节还远着呢!看着妈妈神采飞扬而又神秘兮兮的样子,我不禁脱口而出:“是你和爸爸的结婚纪念日吧!”
知道爸妈一向对家人的生日、纪念日都十分重视,我便买了花和蛋糕去爸妈家祝贺。
爸爸妈妈已经结婚六十年了,两个老人对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感慨万千。
妈妈说:“我跟你爸订婚的时候才十一、二岁,那年咱们村也刚刚解放,秋天就办起了第一所学校。那时候女娃娃不时兴上学,你四爷(爸爸的四叔,当时是学校的校长)就亲自去你外爷家劝说。当时我刚从地里割谷子回来,你外婆在院子外面拉住我问,你婆家叔来劝说让你上学哩!你去不去。我听了,没加思索,就点头同意了。”
“我和你妈一个教室上课,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同学们在操场玩耍,当时有一个游戏,是大家手牵手围成一个圈,圈子里站一个同学,用手绢遮住双眼,其他同学围绕着他走的时候,其中有人往他身上拍一下,让他取下手绢后,找出拍他的那个人。每次只要你妈拍我,我一下就能认出来。”
“那是为啥?”我有点疑惑。
“因为你妈手劲大,拍我重。”爸爸笑着说。
“你爸小时候长得又黑又瘦,冬天穿了一身黑粗布棉衣,棉袄太宽,放学时,他把袄襟在腰的两边对折一下,两手插在袖筒里,使劲夹着对折的棉袄,戴顶黑瓜皮帽,像猴子一样往家回。”
“妈,你比爸爸大两岁,说这话,有点以大欺小了昂!”我笑嗔道。
“还别说,你妈小时候,你外爷家粮食多,吃得白白胖胖哩!红扑扑的脸蛋,可俊呢!那年我们俩一起考上大峪完小,往学校带粮食,你外爷家有大牲口,每次去学校,都是你外爷赶着骡,把我们的粮食驮在骡背上,翻山越岭送到学校。”
“那年公社去学校选派优秀的学生,一部分去供销社,一部分去信用社。我也没和你爸商量,就去了供销社。”
“供销社去对了,那时候物资紧缺,全靠票证才能买东西,你妈在单位也帮了家里不少忙。”
“就是嘞,第一件事就是你奶奶生了你小叔,老家有人捎信说,婆婆又给我添了个小弟弟,当时我还没结婚,就拿自己的工资扯了两块布料,买了几斤小米、白面,回来看望你奶奶。”
“后来咋就不工作,回家了呢?”这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怕引起妈妈在土里刨食时,那段艰辛岁月的回忆。
“结婚后不隔年生了你大哥和姐姐,把俩孩子带到单位上班,一月二十多块钱的工资,雇不起人来看孩子。你奶奶家还有你小叔,比你大哥大一岁。你外婆家还有你小舅,比你大哥大三岁。看着娃娃们哭天喊地,没人照顾的样子,我也没心再上班,和你爸一商量,我就辞了工作回家带孩子了。”
“刚回家,爷爷奶奶就给咱分家了。队里出不了工,要想分到粮食,就要补缺粮款,你爸工资十几块钱,一年200多元的缺粮款,咋弄!”
“你妈就喂猪来补贴家用,咱家人都没粮食吃,拿啥喂猪。你妈秋天就去东边(洛岭村)的橡树坡拾橡籽,白天不敢去,怕人家逮住,只有到了晚上,你妈把娃们锁在屋子里,摸黑从坡上背回一编织袋带着圪杂柴草的橡籽,到了白天再仔细筛捡。春天捋槐花、拔野菜。冬天我就去粮站低价买些麦麸、米糠回来。”
“最艰难的就是当时,吃的穿的都要人去做。第一年从单位回到家,看着队里分的一筐棉花,就发愁了,这咋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裳呢?”
“你妈脑瓜子灵,学啥学得快,还有一股子韧劲。我请假回家照顾娃娃,你妈白天黑夜地纺线,纺好的线穗子都放了好几筐。”
“就等你爸回来看娃,我才有整天的功夫干活,线穗子纺好了,浆线、经线还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几个人搭把手做。等到线上了织机,我一个人就能织布了。
“那些年你姊妹五个的单衣服,厚棉衣,鞋哩、祙哩,都是你妈一针一线地缝出来的。”
“咱们家没有缝纫机,当时咱村就周家洼你周婶家有一台,我每去一次,你婶都没有说过不让用。你婶说,嫂,你家娃儿多,做衣服也多,尽管来用,这机器也用不坏。”妈妈说到这里哽咽了。
“妈,别难过,春天回老家,你不是还专门给周叔送一箱牛奶,周婶都不记用缝纫机这事了。”
“哎呀!我们搬来城住的时候,你妈纳的鞋底还有20多双,放在包袱里舍不得扔,还是你妈做的布鞋穿上舒服。”爸爸忙转了话题。
“就是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咱们家人下地干活,只有布鞋耐磨、舒服。”
“说起种地,你妈还真是种地能手。你妈领着家人修大堰,深耕细作,别人家锄地锄一遍,你妈不惜力地要锄上两遍。”
“常言道: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你看那懒人种地,地边不垒堰,一场雨下的水顺坡流走了,地里不存水,大太阳一晒,玉蜀黍都蔫了。再说锄地,越是肥沃的田地,庄稼长得好,野草也长得旺,你不顶着日头锄,草晒不死,锄一遍也不中,草长哩可快,第一遍时还没有长出来的草,过几天就绿油油一片。”
“你妈整天在地里干农活,我和你哥哥他们在农忙时节请上四、五天假,干几天都走了,只有你妈无论谁回家干活,她都是主要劳力搭着干,经常是两头不见明。你妈整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最让人担心的,是你妈都累出了病,那年她在地里种红薯,都晕倒在地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醒来后又坚持把活干完才回家。”爸爸说着,眼里泛出了泪花。
“妈,从我记事起,您和爸爸一直在办大事,修房盖屋,为哥哥姐姐们筹备结婚,为侄儿侄女们操持喜宴,给爷爷奶奶养老送终。”我深有感触地说。
 “那些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了,刚有粮食吃,就想着你哥哥们要结婚了,先要盖房子。每一铺大事,你妈都要套上驴,淘洗好麦子,在石磨上磨出500多斤白面。头一年就买了小猪娃,喂上一年多,到办事的时候,杀上一头猪。
“那时候年轻,一个人恨不得劈成两个人用。你姐姐、哥哥们家的孩子年龄都挨着肩儿,往往是到这家伺侯完月子,又得赶往另一家。家里的庄稼,喂的猪、牛、鸡都顾不上管理。”
“你妈是咱家的大功臣。”
听着爸爸的话,我的眼眶湿润了。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爱。风雨同舟的六十年,迎来了钻石婚,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写到这里就用爸爸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吧!
“先婚后恋60年,彼此尊重相扶搀,勤俭持家助老幼,品味人生酸苦甜。风风雨雨60年,青年中年到暮年,热爱祖国忠于党,与时俱进余热献。执子之手60年,朝霞夕阳同浪漫,银婚金婚钻石婚,潇洒优雅颐天年。”

作者简介:卢新芳,河南济源人,就职于济源农商行轵城支行。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