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600年大展看点 | 养心殿背后的风云变幻

 清风322 2020-11-02

不知不觉间,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的展期已经过半。在紫禁城六百周年诞辰之际,不少观众纷纷走进故宫,瞻仰古老紫禁城的风采,打卡这难得的六百年大展。那么,六百岁的紫禁城应该怎么玩转,此次展览又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看点呢?

上一期,我们在《紫禁600年大展看点 |金銮永固 丹宸长在》中介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中太和殿的展陈细节和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养心殿,了解这座雍正帝以来皇帝的勤政燕寝之所,探索养心殿背后风起云涌的清代政治史。

养心门

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皇帝随即决定不再入住有着帝王正寝之名的乾清宫,开始以养心殿为寝宫,自此养心殿的命运可谓与大半部清代历史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相较于乾隆皇帝来说,雍正皇帝既没那么乐于到各地巡幸,也没那么喜欢为紫禁城“添砖加瓦”。在他当皇帝的13年中,经常宅居在京畿之内,而具体来讲,他在宫中主要活动的区域便是养心殿了。与这座宫殿有关的一系列历史文物,正在午门正楼展厅的东南侧进行展陈。现在就让我们为大家选取其中饶有趣味的几件来讲上一讲。

帝王御笔的横匾与字对

展厅中硕大的“勤政亲贤”匾额,与两侧字对上的“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都是雍正皇帝的御笔,直白地向世人坦露了他的为君之道。“勤政亲贤”不用多说,就是勤政爱民、礼贤纳士。而“惟以”和“岂为”一对,表露出万丈豪情,即皇帝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治理天下,而不是集全天下之力去尊崇皇帝一人。

勤政亲贤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实际上,最初“勤政亲贤”匾额处悬挂的是雍正御笔的“为君难”匾,它和两侧的字对“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都出自唐太宗时名臣张蕴古之《大宝箴》:“今来古往,俯察仰观,惟辟作福,为君实难……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后来大概是随着雍正皇帝执政心态的变化,“为君难”被撤下,替换成了“勤政亲贤”。

大名鼎鼎的“三希堂”

养心殿中最负盛名的一处,莫过于乾隆皇帝的三希堂。而题有这三个字的匾额,就在展厅南侧展出。据匾后字条记载,它悬挂于三希堂“南床罩内东墙上向西”。四周围以木框,于云龙纹地上墨笔书写“三希堂”三个大字,纸面上部正中钤“乾隆御笔”印一枚。

乾隆御笔“三希堂”匾

之所以称作“三希堂”,一方面是因为有3件代表魏晋风流的书法绝品穿越了千百年的治乱兴衰、存亡离合,在此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他当真对它们爱不释手,尤其在本身仅有28字的《快雪时晴帖》上,竟亲笔题跋达73处之多,且称它是“千古妙迹”,一有闲暇就临写一二。

另一方面,“三希堂”的命名还受到了乾隆皇帝恩师蔡世远“二希堂”的启发。许多人认为蔡师傅的堂号来自远取宋儒周敦颐提出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一语,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因一般人不敢“希天”,所以只取了“希贤”、“希圣”这“二希”。不过据他本人解释,“二希堂”与周敦颐的金句关系不大,其实是由于自己追慕范希文(仲淹)与真希元(德秀)两位宋代大儒的为人而得名。乾隆对他者的看法和老师的自白兼容并收,他在《三希堂记》里写道:“则吾今日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可。慕闻之(蔡世远,字闻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闻之之希亦可”。

三希堂-内景

在“三希堂”纸匾两侧有对联。上联“怀抱观古今”,出自南北朝谢灵运《斋中读书诗》;下联“深心托豪素”,出自南朝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对联意境幽深、洒脱清隽,将乾隆帝俯仰古今、寄情翰墨的逸兴雅趣表现得十分充分,与所处环境氛围亦较为协调。这幅对联以仄声结尾,较为少见。

带锁的漆皮折匣

除了体量较大的匾额,养心殿的展陈部分还不乏一些看似不起眼,却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小物件。例如,展柜中这件外形朴素的木质折匣,通体采用红色漆皮,正面有“奏”字,侧面有铜锁。

折匣

清代最重要的文书莫过于奏折,它是文书制度的一大创举,是政治运转体系的关键一环,自雍正朝开始,成为下情上达、发布政令的主要媒介。与明代皇帝常用的“题本”“奏本”不同,奏折内容广泛,地方情势、施政得失、官场风气、人际关系、请安谢恩等的公私事务兼容并收,而且有资格使用奏折的官员,无论品级高低,均系身居要职或皇上特别选任的官员。官员们呈递的奏折,需密封装入折匣内递送入宫,由内奏事处完成揽收,转呈皇帝亲自拆封、批阅。皇帝批示过后,奏折再随折匣交还具奏人。为防止被人私拆泄密,奏折都上锁封缄。

珠光宝气的金瓯永固杯

大名鼎鼎的金瓯永固杯是此次展览的明星展品。这只由纯金打造的杯子虽小巧,却凭借精致的工艺引得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杯子两侧装置一对夔龙耳,在龙的头顶镶嵌珍珠。杯身受三足鼎立,足部呈卷鼻象首形,嵌珍珠及红色宝石。杯身錾刻缠枝宝相花,花内嵌东珠及各色彩宝。口沿饰以带状回纹,一面錾刻篆书“金瓯永固”,另一面錾刻“乾隆年制”。原本通体以点翠为地,可惜多已脱缺。根据研究,这件金杯制作于乾隆六十二年。是年,乾隆皇帝已将皇位传给嘉庆皇帝,但他归政仍训政,宫中仍然使用乾隆朝纪年。

乾隆款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金瓯永固杯共有4件。除展览中展出的这件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1件,英国华莱士博物馆藏有2件,制成年代都在乾隆四年至五年间。除华莱士博物馆所藏1件为铜鎏金质地外,其它3件都是纯金的。4件“金”杯的款式基本相同,只在造型、嵌石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开笔仪式

每年元旦子时,乾隆皇帝都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以金瓯永固杯饮用能消灾延寿的屠苏酒,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再用“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祝福吉语,同时翻阅是年的历书,祈愿政权稳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匠心独具的喜棚烫样

此件明瓦木棚烫样便是为在养心殿东暖阁前院落内添搭临时戏台及木棚而做的烫样。据研究人员考证,该烫样疑为同治年间样式房所做,合一寸五分样,包括地盘、木棚及戏台三部分,共有红、黄二色纸签47张,上录“添搭明瓦木棚一座,南北进深四丈五尺,东西面宽三丈三尺七寸,柱高二丈六尺”,“添搭彩台一座,见方三丈,柱高一丈六尺”等营造信息。其地盘部分绘有辅助网格及尺寸信息;木棚部分三面用方格玻璃加步步锦槅扇,顶棚设明瓦天窗,四周围有蝙蝠花草纹挂檐及绿柱栏杆;戏台部分下接须弥座,上设万福万寿五彩天花,三面扎彩,台上三面围栏,后墙绘各式寿喜图案,设上下场帘门。总体观来,养心殿明瓦木棚烫样样式独特,工艺精湛,彩绘细微而精致,构造简洁而巧妙,为现存烫样藏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烫样

据清宫内廷档案记载,自乾隆朝起,养心殿便经常搭盖临时戏台,用于排演月令承应戏或帽儿排。戏曲史家王芷章曾访问宫内旧人,据说演出帽儿排时,仅于头上束网,所有官帽、纱帽一概不带,足下登靴,不用戏衣,只需简单化妆即可上台演出。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为广大观众带来的一场文化盛宴,于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这里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涵盖了众多文物与技艺知识,承载了紫禁城六百年的历史文化。

想要了解更多与紫禁城建筑历史有关的知识,探寻紫禁城600年的风云变幻,就请快快移步午门展厅,细细品读“丹辰永固”大展吧!

 
 

故宫博物院午门

地理位置图—>

参观故宫时,午门是穿过的首道门。穿过午门后向西即是午门西马道入口处,沿着马道可到达午门城楼展厅。

责编:李泊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