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靠只言片语,便能窥得好记者?

 种花家的熊孩子 2020-11-02

熊文今享 |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字

12月27日,财经网报道了一则新闻,是关于“敲诈”记者张永生的。










△文章截图

该新闻转载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不得不佩服重庆晨报的笔杆子,“妙笔著文章”,短短数千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深受组织迫害的正义者形象。

可是有句话叫,“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不是吗?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一些新闻事件可能只有三分钟热度。

热度过后,很多人选择了遗忘。

但是,互联网不会。

2015年12月30日,永昌县七中初一女生偷拿巧克力遭索赔,最终跳楼身亡。

我们为此表示惋惜。

可张永生当时是怎么报道的呢?

——仅仅因为偷了几块巧克力,竟导致了一名妙龄少女自杀身亡的悲剧发生。

恩,偷了超市上百元财物的一名13岁女孩,变成了“几块巧克力”的“弱者”。

在“你弱你有理”的错误思维引导下,永昌县当地上千人聚集、少数人闹事,并且,在冲击超市的过程中闹事者与维持秩序的公安武警发生冲突,金昌市市长张应华也在现场劝解群众时头部受伤。

△市长现场被打伤

△涉事超市被人群围堵。网络图片

“铁肩担道义”也不过如此。

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

百度对记者如此定义。

记者是真相的挖掘者、报道者,保持客观公正的报道,是每个记者理应恪守的准则。

尽管现实中的大多数记者都很恪职尽责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害群之马的存在。

比如说,甘南记者被打一事。

在12月20日的舆情看三方:从“记者”暗访被打说起(点击文字即可阅读)一文中,笔者对此事件中的涉案三方作了分析。

12月25日,一篇题为《甘南涉事教师打破沉默控诉“被打”记者:他俩违规进入校园并高呼让我们付出代价!》的文章道明了真相:记者涉嫌捏造重要事实!

报道中所提及的“一女老师大喊,他们是调查营养餐的,不能让他们走”,实则为“他们给咱们录像了,不能让他们走”。

关键事实出了偏差,以至于舆论暴力的甚嚣尘上。

最终,甘南县委书记道歉,涉事警察撤职。

“无冕之王”通过舆论实现成功反扑。——结果达到了,过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事实也在一片狂欢中被埋没。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后一句我最想说的: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服者,只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文章,才能称之为“妙笔著文章”。

张永生如果真的是蒙冤入狱,我倒是希望上级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此事,还他一个清白。

|号外|

熊儿子开通了百家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