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实录】0423魏化春-高考作文能力要求和应对措施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高考作文能力要求与应试对策

时间:2016-04-23周六晚八点

创意作文私享会-第二十二期 

嘉宾介绍:魏化春 

学生嘴里的“春哥”、心里的“父亲”、心灵的领路人: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从教近二十年,送走11届高中毕业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000余名毕业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注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走在探寻高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提纲:

一、文学写作与高考作文的区别

1、文学写作的特点

2、高考作文的特点

二、高考作文的能力要求与应对策略

1、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与思考能力

3、思想文化认识能力与境界

4、处理材料与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五月份以后我们还能为高考作文准备些什么

1、熟习、演练写作思路,形成并熟练写作套路

2、分类储积素材

3、演练并精细化语言表达

4、审题、拟题演练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刚才扒拉了一下群名单,好多同学朋友,感谢创意作文私享会的老师们为本次讲座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感谢颜语老师!感谢大家的光临!

这次讲座的内容是我教学的经验和想法,期待与各位进行真诚的交流。

一、文学写作与高考作文的区别

1.文学写作的特点

(1)什么是文学写作,文学写作有什么要求?

对于写作,现代汉语词典上给出的解释是“写文章;创作文学作品”。而所谓“创作”就是“创造文艺作品”,这里最关键在于一个创字,也就是说,一定要新创,原创。

在我看来,写作是思想情感表达以期交流、传递的过程,是人类汇总自己的思想情感以丰富充实知识、思想、认识的途径与方法。而要传递的东西,当然是越有价值越好啊,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是原创的,首创的。所以,写作是注重原创的!原创性是写作的重要属性,但是它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不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更没有规定的篇幅长短限制,更没有标题的限制,只要是原创,只要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独到看法、独特感悟等,有助于人类的思想道德等诸方面的进步或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愿望与需求等就都足以流传后世。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自由的作者在自由自然的条件下完成的丰满表达,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查资料,翻档案,还是求教于别人都是允许的。

(2)文学写作都有哪些特点?

一是原创——文学写作的内容必须具有原创性。那些独立原创的文学作品且不说,但就改编丰富的文学作品而言,我们都知道,很多文学作品虽然其实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再创造,再创作,但如果这里没有作者的思想、内容添加、丰富,那它一定是失败的,为读者所不喜欢看的。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长生殿》之于《长恨歌》,其内容之丰富,其情感之充沛丰盈,其人物形象之突出、鲜明皆非原作之可比,原创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是独创——文学写作的技法必须具有独创性。要有属于自己,别人没有的。

三是灵魂的自由——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独立自由的心灵,否则不但不是写作,甚至还会亵渎写作。这里不仅有心理、心灵的自由无拘,还有创作时的时间、场所的无拘。

四是表达的自由与力求创新——文学写作的表达必须是自由的,同时又是力求创新的。

五是对于认识水平与思想境界超前要求——文学写作的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应该是超前的,超越时代的,否则作品不具创造性,必然“行而不远”。

2、高考作文的特点,本质和能力要求

(1)高考作文的本质

而高考作文不能等同于写作或者创作。高考毕竟是一场选拔考试,而高考作文,作为这场选拔考试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它是出于对于一个人的写作水平的考查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选拔式测试的内容,是在特定形势下,固定时间内,甚至是特定标题,至少是特定范围内对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与水平的一种测试。所以它戴有不能等同于写作的很多镣铐。

但是它又不是和写作没有关系。它毕竟是一种写作能力考查,所以还是要带上写作的一些属性的,如,在单位时间内,虽然受时间、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它不能成为一种完全的创作,这大概也是一些作家真正上考场获得的作文成绩并不一定比考生优秀的一个重要原因了!但无论如何,写作的独到与深刻性、写作的表达的一些要求,写作的思想传递功能等,它还是要保留的。因为高考作文的本质是一种能力测试,一种针对写作能力评估的测试。

所以,高考是选拔,高考作文是选拔的手段,这里就是拿着原本不能比较的事物硬要比较,正如平时的歌手的唱歌和选秀节目里的唱歌、竞赛唱歌不一样,平时很好听的歌未必就适合在比赛中唱,选错了歌就有可能被淘汰!于是高考作文也就有了很多的比赛性质,它是——它成了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的途径,同时还要符合一般人们对于文学创作的一定的理解和要求,当然,限于时间,这些急就章一定是允许出现小的纰漏和瑕疵的。但无论如何,它必须是以下我所说的样子的:

一能体现考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这里包括拟题,审题,设定中心,每一句话的表达,炼字,修辞的使用,情感的表达,观点的确立以及论述,等等。

二能展示考生的思考归纳能力——审题能力。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它是第一位的,而我却把它放在了第二位,这是因为它已经被过分强调甚至曲解了。考生的思考归纳能力和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的能力具有反向的一致性,一个是从现象里发现本质,而另一个则是把本质展现为一定数量的现象。

三能体现考生的单位时间内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品质。这样的考查就思维深度而言就变成了考查考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思维敏捷度了,同时他对于考生的思维品质的要求会更高,但是思维结果的呈现反而不一定尽如人意。这里要说到书写错字,是有累加效应的,即错一个字,扣一分。

四能体现考生结构文章的能力,这一点也可以归入到第一点里,但是我一定要将它独立出来,是要强调高考对于结构的突出要求,它不要求艰深的内容,但一定要求鲜明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这是囿于高考阅卷的速度所致,只有这样才能令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你的行文思路,看到你表达的严谨与严密度。

五能体现考生的书写能力,高考对于书法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清晰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清楚美观的书写才能让人赏心悦目,这一点并不在文学创作之中——从目前所见相当一部分作家的汉字书写水平上就可见一斑,但是对于高考作文来说,由于其评比、竞赛性质,就需要面面俱到,处处留心,不仅书写要清晰,美观,还要注意卷面的干净整洁。(注意:考生和阅卷老师的心理差别在于:考生往往都具有给分心理,处处都以为应该给分;而阅卷老师往往都具有扣分心理,处处都要想着怎么扣分,表达、书写等等,我们要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审查者必须要有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考试性质对于他们的要求,所以,考生备考要站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应考,要站在命题老师的心理上备考。

二、高考作文的能力要求与应试对策

基于以上对于高考作文的认识,我把高考作文对于考生的能力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1、书面表达能力

包括了以上所说的书写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一方面它要求清晰美观的书写,整洁的卷面;另一方面又要求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基本要求,注意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炼字等等。这方面的能力要有专门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先要明确高考的考查要求,比如在书写方面的要求,并非要你成为书法家,只是希望我们的书写便于交流,让人更容易认清。字体大小合适、清晰、美观、一目了然。

2、思维与思考能力

思维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是目前家长和老师们最没有办法的,其实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那么的难!我目前能想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看思维训练方面的书,学习、掌握思维技巧和方法。这是有意识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比如求异思维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表达发射型思维的训练,结构化逻辑思维的训练等等,这方面的著作如《学会提问》《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逻辑思维训练》等等。

(2)老师指导思维思路。写作思维的训练还是要老师在实践中多指导孩子们一些思维思路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走一遍思考过程,再让学生们自己去走几遍,不断纠正其思维游离的地方,但是只要是正确的思维方向就要给予肯定,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都与自己的思维方向相合,角度相同。不能确定的地方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全班同学讨论。实在不行了就记录下来,慢慢地想,等明白了再下结论。千万不可盲目下结论。我所给予的思考思路有:

①.基础提问方面,有“是什么”(解决概念的问题、实质的问题),“为什么”(解决原因的问题)“怎么办”(解决方法论的问题)

②.拓展提升方面,是作文出彩的重要方法,有“真的只能这样吗”“不是会怎样”“换个角度会怎样”(个人、社会群体、国家、人类、万类)举例,信任的说明,可以从个人角度,也可以从社会群体来说明,上升到国家层面,如果一个国家都相互信任,那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会怎样呢?

(3)通过自己思考以及和别人讨论的总结反思,寻找思维方法和途径。这个过程其实更多的是实践思维方法,真正靠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也不是没有,但是效率上不高。但是实践也是必要的,只有一遍遍的反复实践,才能让思维方法的落实水到渠成。

(4)看哲学著作,掌握认识原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才能深入到本质里去,哲学是学问之上的学问,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和终点,说它是起点是因为,没有它我们无从知道该怎么去认识,认识错了也不知道错了,所以它是我们的先辈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说它是终点是因为,一切的认识的结果都可以归结为哲学,从而验证和丰富哲学。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的践行和验证中逐渐积累经验、丰富认识,进而提高自我的。

3、思想文化认识能力与境界

知识,作为现成的识记材料还是要积累的,因为它们是认识的开始,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很难谈什么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更没有境界的提升(无论是认识境界还是道德境界)。

所以,对于思想文化认识能力来说,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文学鉴赏敏感的确立是非常必要的。曾经,很多人曾向我抱怨文学难懂,文学创作者的某些行为看着就非常奇葩,其实,这里有一个疏远产生隔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见到怪,是因为我们对他的陌生,而知识的积累正可以消除这种陌生感,进而循序渐进地达到某个境界,这就是认识的境界。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境界和文化境界,思想境界的达到,需要不断的文化认同的提高,文化境界的达到需要不断的文化积累的提高。这些方面的提高都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仅仅关注应考,更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引领学生遨游于文化的海洋,思想的宝库,认识的高地,从而提升境界的层次。同时作为学生,还要有广博的兴趣,按下浮躁的心灵,真正踏实地读书,思考、总结、归纳,提升境界的层次,最终的目的,让孩子有话说,学会记录和反思。

4、处理材料与提炼观点的能力

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与实现表达的能力本是写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高考作文的要求更高,考查的是“围绕一个特定中心展开论述与表达的能力”。而这个“特定中心”更多的还是需要由写作者本人通过归纳分析去概括出来,这当然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审题!关于审题的方法与思路,我此前曾在创意作文私享会的总群讲座中和大家分享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然如果您没有听那次讲座的内容,请看相关文章。

当然,审题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考查尺度标准本身的需要,可以给考生一个公共的话题,使得试卷能够有一个共同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以考查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的深度、表达的精准度等;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改卷者更容易把握、驾驭,可以给老师们一个公共的尺度、标尺来评阅试卷。这样一种要求不仅仅给考生带来了审题的麻烦,更带来了跑偏题的危险!但这也使阅卷更可以成为一个技术行为,可以更具有操作性。 理性化、技术化的思路保证了高考公允性和可操作性。

在这里,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实现表达的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了。这里面有拟题能力,开头能力,行文结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路整理与打开能力。打开幅度是十分重要的,切忌中间段落思维重复,否则只能达到起评分。作文要求学生思维的延展度,“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切忌思路平而无延展。

三、五月份以后我们还能为高考作文准备些什么

1、熟习、演练写作思路,形成并熟练写作套路

  一定的模式有利于表达的条理清晰,思路清晰,观点更明晰,而这些正是高考作文所需要的,所以无论你此前曾多么讨厌格式化和模式化,都要试着学习一些格式,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总胜于杂乱无章。形成模式的原因还由于高考有时间限制,且容易由于紧张而导致手足无措,如果没有熟练的格式,很容易会造成无所适从,而写不出东西来。

  比如前些年一直被力推的起承转合格式,近两年对于时评类作文常用到的“引议联结”模式,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和升级。二者本身都是很好的格式,只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写未免格式化,不符合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的原则,但是格式的落实过程中也可以有一些变化,不能太死板,应该加入个人的理解和升级,会让它更高端,大气。

2、分类储积素材

  素材的积累是必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关键在于一些同学储存的素材根本用够不上。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理解素材的含义,所以,我感觉素材的储积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每一个素材都能深透地理解。最好是自己能够做一下深入的分析,能够考虑到它的尽可能多的运用方向,而这样的训练不仅仅能够储积素材,而且还能够锻炼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同时我还想提醒一点,储积素材的时候还要重点关注一下细节,精彩的细节是作文出彩(分析切入点更新颖、表达生动性更好)的关键。

3、演练并精细化语言表达

  一些固定的表达格式是作文表达的关键,每一种问题都有其合适的表达句式,精彩的表达的组合一方面要看有助于说理透彻,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深入。这些不仅仅是要背诵,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之要在于运用,套搬之中体现变化,换对象,甚至换一些细节之处的格式。 

最后,还应该注意审题和拟题的训练。

感谢各位的聆听,祝愿各位金榜题名!

本周四,仍然有高考服务季系列讲座为您呈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