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安论坛】鲁胜宝:李流芳编年纪事表(上)

 风云际会2009 2020-11-03

/鲁胜宝 

李流芳(1575-1629),初字茂宰,后更字长蘅,以所居檀园为号,别署香海、泡庵、六浮道人,晚年,因奚冈题其《山水画册》,有“以笔墨诗酒自娱”之句,自称“慎娱道人”、檀园老人。诗、书、画、印皆负盛名,与嘉定的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并称为“嘉定四先生”。因其善画山水,宗元人梅道人吴镇,出入宋、元,故也是董其昌等“画中九友”之一,是一位有影响的文人艺术家。

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一岁

出生于嘉定县南翔镇书宦人家。祖籍徽州歙县。祖父李文邦曾任成山卫指挥使,封赠公爵,开始从安徽歙县丰南迁至嘉定县南翔镇侨居。

李文邦生有五子:李汝节、李汝简、李汝箕、李汝筠、李汝笠。李汝节、李汝箕为正室程氏所生;李汝简、李汝筠、李汝筠为妾室鲍氏所生。李流芳之父李汝筠为其祖父第四子。

李流芳生母陈氏,是父亲李汝筠在结发之妻徐氏故世之后,再娶之继室。李汝筠原配徐氏生有二子:李元芳、李名芳。李流芳为继室陈氏所生,为李汝筠第三子,字长蘅,故时人称为李三长衡。

伯父李汝节,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进士,授安吉知州,后任登州同知。

堂兄李先芳,明万历七年(1579)己卯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卒于四川布政使司参议任上。

大哥李元芳(15641637),字茂初,诸生,善七言长句,著有《梦庵集》。

二哥李名芳(1565-1593),字茂才,明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著有《李翰林集》。

弟李三芳,定海县丞。。

子李杭之,字僧筏,诗文书画皆有父风。中岁即弃诸生,放浪山水间,崇祯末,死于民乱。

孙李圣芝,字秋森,号衡霞,弱冠游郡庠,善诗文,入都名动公卿,著有《衡霞山人集》。曾孙李谦,字雪岑,仍世家业,擅长绘事,善守家法。

侄李宜之,字缁仲,李名芳子,三岁而孤,由母亲沈氏教养,博学强记,兼善诗画,才艺卓荦,别号寓园居士,著有《寓园集》。

外甥朱之屿,字鲁玉,经明行修,工诗词,有李流芳之风。

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十四岁

春日,作竹刻作品,上刻行书苏东坡《蝶恋花》词:“梅子黄时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落款:“唯翁道兄。戊子春日李流芳书于玉峰。”(现藏宁波博物馆)

明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十七岁

李流芳入学,为嘉定县学生员。(《明清嘉定诸生录》:“明万历十九年辛卯科入十六名:李流芳,字长蘅,茂宰,里居南翔。”)

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二十三岁

春,滞留京口(今江苏丹徒)一带,前往银山、玉山亭中摊书独坐。(《檀园集》卷八《游玉山小记》:“丁酉春,留滞京口,暇既来此,或摊书独坐。”)

游焦山。寓京口一带,连续数年。。(《檀园集》卷八《游焦山小记》:“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

偕郑胤骥游白门﹙今南京市江宁区西北﹚。(《檀园集》卷十《祭郑闲孟》:“丁酉之役,偕予(郑胤骥)白门,商谈邸中,听者舌扪,轻舟横江,风浪拍天,予啸吾歌,失其烦冤。”)

郑胤骥,字闲孟,嘉定人。少长于李流芳,皆为博士弟子。屡试科举不第,益嗜饮。文章雄健,好谈经济,擅长古诗,为李流芳所推重。(《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

与潘方儒游胥门横山。(《檀园集》卷十一《横滨》:“往时曾与潘方儒阻风于此,寻径至山下,有美松、竹、小方桃花,是若异境,因相与攀跻。至绝顶,风怒甚,几欲吹坠,二十事也。丁巳中秋后三日书于孟阳阊门寓舍。”)

秋日,在东堂与程嘉燧观曝图画。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安徽休宁人。少从父亲徒居嘉定,举业未成,学剑又不成,遂刻意攻诗,声名渐起。李流芳好友,兼擅书画,天启中应友人邀北游充幕府,崇祯间与钱谦益过从甚密,晚归故里辞世。著有诗选《松园浪淘集》、文选《偈庵集》。

立冬后二日清晨,闻启祥从涌金断桥所见,有诗兼怀李流芳。(《自娱斋集》第八页,《立冬后二日清晨,从涌金渡断桥所见,兼怀李三长蘅》)

闻启祥,字子将,钱塘人。生性淡荡,博综群书,工制义。钱谦益称其为诸生祭酒二十年,始举于南京(明万历壬子科)。后屡受荐征,坚辞不赴。享年五十八岁。(钱谦益《初学集》卷五十四《闻子将墓志铭》)

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二十五岁

与王志坚同游西湖。(《檀园集》卷十一《紫阳洞》:“余己亥与淑士同游,后数至湖上,以畏入城市,多放浪两山间,独与紫阳洞隔阔。”)

王志坚(1576-1833),字淑士,初字弱生,昆山人。少与李流芳同研席。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崇祯初,以佥事督湖广学政,卒于官。善诗文,著有《读商语》、《古文渎编》等。(《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

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二十八岁

春,与徐孺谷、张君实、史荃之同游弹山赏梅。(《檀园集》卷一)

偕郑胤骥在西隐之偏读书。(《檀园集》卷十《祭郑闲孟文》:“虽在壬寅,西隐之偏与予读书,感彼二贤,心迹偶得,遂谐姻连。”)

夏日,作《墨菊岩石扇》。题款:夏日,李流芳。(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秋日,作《山水图》卷。(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二十九岁

偕徐兆稷过白下,登玉山亭子小饮。(《檀园集》卷八《游玉山小记》:“癸卯,偕孺穀过白下,登亭子小饮。”)

徐兆稷,字孺榖,学谟次子,工八分,书少师,能诗文,卒年仅四十。著有《绣虎集》。

除夕,与幼子及母亲在家共渡。夜深,无睡意,作五言律诗一首:“除夕人犹病,挑灯思惘然。梦魂惊隔岁,雨点入新年。笑为小儿剧,酒因慈母颠。生涯兼世路,只有且随缘。”(《檀园集》卷三《除夕(癸卯)》)

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三十岁

二月,与王志坚、王志长兄弟,同参云栖。饱览西湖雪景,作《六和晓骑图》。舟中作题画诗;“燕子矶上台,龙潭驿口路。昔时并马行,梦中亦同趣。后来五云山,遥对西兴渡。绝壁瞰江立,恍与此境遇。人生能几何?江山幸如故。重来复相携,此乐不可喻。置身画图中,那复言归去。行当寻云栖,云深渺何处?此予甲辰与王淑士、平仲参云栖,舟中为题画诗。”(《檀园集》卷十一《六和晓骑图》)(《檀园集》卷十一《江千积雪图题跋》:“甲辰同二王参云栖,时已二月,大雪盈尺。由赤山步,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王志长,王志坚弟,字平仲。举乡荐,读书好古。(《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

除夕,作五言律诗四首,其一:“愁事殊不了,如何已岁除。千门宵鼓后,半榻佛灯初。性癖甘从笑,交贫或易疏。随缘吾未得,世路正踌躇。”(《檀园集》卷三《除夕(甲辰)》)

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三十一岁

春,同程嘉燧、郑胤骥出郭看梅,期游江桥。(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卷八《同闲孟、长蘅出郭看梅,期游江桥作》)

春尽,同龚方中泛舟溪山堂游景。(《檀园集》卷三《春尽,同仲乐泛舟溪山堂》)

龚方中(1574-1634),字仲和,嘉定人。好诗文,笔致清雅,所居垒石种花,翰墨自娱。崇祯甲戌殁于家。侯峒曾其外甥。(《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

同龚方中泛舟石冈园池,并作五言律诗一首。(《檀园集》卷三《石冈园池同仲和泛舟作》)

好友朱简来访。两人七年未见,听说李流芳正建檀园,欲知究竟,赋诗问询,流芳次韵答之,诗曰:“七年不见喜重过,共指生涯素发多。池上新庵仍署泡,阶前旧壑已名萝,畏人小筑犹难成,对客高吟岂易哦。便欲相留同结夏,扁舟峰泖奈君何。”(《檀园集》卷四《朱修能见访,闻予方葺檀园,以诗枉讯,次韵答之。时修能将至葺上》)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安徽休宁人。工诗,擅篆刻,治印自何震之外,劲迈奇肆,开丁敬浙派之先河,著有《印经》、《菌阁藏印》等。

始建寓所檀园。檀园的次醉阁落成,新安派早期画家程嘉燧赋诗《题长蘅次醉阁》:“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栊。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棂晓日烘。白拂花飞方丈雨,素屏滩响一床风。但名次醉犹嫌俗,合作禅栖住运公。”以恭贺。李流芳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下《小葺檀园初成》:“短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放将苍翠来窗里,收取清泠到枕边。世欲何求休汗漫,我真可贵且周旋。一龛尚拟追莲社,不用居山俗已捐。”(《檀园集》卷四《小葺檀园初成》,伯化以诗落之,次韵言怀))

五月,为郑胤骥作《白岳游纪序》。(《檀园集》卷七《白岳游纪序》:“乙巳醉日。”)

夏,为宋珏题画诗七言绝句一首:“盘螭山外太湖明,万顷堆银五点青。我卜新居开小阁,松风梅雨爱君听。”。(《檀园集》卷六《为宋比玉题画》)(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珏《山楼对雨图》轴,上题隶书诗曰:“山雨楼中试墨时,霜豪雪茧对君披。别来对雨遥相忆,添写松间雨后枝。”其后一段小字说明:“戊申冬孟八日有雨意,午后忽晴,予坐长蘅小楼中,出古子石研,试叶道人墨,遂拈高丽纸相对作画。时已渐暝,而予画未竟,因携归清凉庵补之。是日忽雨,人迹不到,补竟因系以诗,长蘅见之,为一莞尔否?宋珏识事,十三日也。”同图对角,又有楷书题写:“别君数笔出云峰,来看当年雨里松。十载再来明又别,秋山知隔几千重。丁巳秋八月十一日,重过山雨楼,明日之青溪矣,用长蘅旧韵戏题,珏。”)

宋珏(1576-1632),字比玉,莆田人,因慕程嘉燧诗,以兄事之。来虞山,与钱谦益、瞿式耜诸公游。能诗,善书画,尤以摹大痴笔称。长蘅友。客死吴门,归葬故里。

除夕,感伤于冬去春来,壮志成灰,作七言律诗一首。(《檀园集》卷四《除夕(乙巳)》)

万历《嘉定县志》于本年刊刻。此书乃知县韩浚邀乡贤李流芳、张应武、唐时升、金可绶、娄坚、宣嘉士、徐兆稷、郑胤骥等共同参与修篡。(万历《嘉定县志》共二十二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三十二岁

春,与钱谦益同举于乡。(《檀园集》钱谦益序)

四月,与程嘉燧、郑胤骥游泖上(今上海市松江区)九峰。程嘉燧有诗纪此游。(《松圆浪淘集》卷九《中宵》诗题下附注:“四月,同长蘅、闲孟游泖上九峰还。”

秋,与周之谟、朱贞一、钱谦益同举南京。李流芳追随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非同凡响,令钱谦益心动。(《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选举志·举人六》:“万历三十四丙午科(邹之麟等一百三十五人,只列九十七人)周之谟:嘉定人;朱贞一,嘉定人;李流芳:嘉定人。”)

十月十六日,与程嘉燧、潘景升等在南京游清凉台。程嘉燧有诗。(《松圆浪淘集》卷九《清凉台同李长蘅即目有怀子柔》,题下附注:“十月十六日。”诗曰:“斜阳马集花宫,踏阁攀台坐竹。佳客正逢新赏惬,前期还惜故人同。”

偕陆化熙、程嘉燧游滁州龙潭山。(《檀园集》卷四《旅宿滁州,同子将、无际步屐至龙潭山,忆丙午偕羽明、孟阳来游已一纪矣》、卷四《滁州道中见梅感赋》)

陆化熙,字羽明,常熟人,金华知府陆化淳弟。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工部郎中。治《毛诗》,著有《诗通》行于世。

秋,在白门结识徐方广,后年在昆山洽谈良久(《檀园集》卷七《徐思旷制序序》)

徐方广,字思旷,松江人,以擅长时文著称。

偕龚方中游玉山。(《檀园集》卷八《游玉山小记》:“丙午,复偕促和至此,皆值秋涨,石没水中。)

与龚方中、汪伯昭寓清凉寺(在今南京市)。(《檀园集》卷六《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口至栖霞寺,因忆旧游,走笔得四绝句》,第四首绝句后的小注:“丙午,余与仲和寓清凉寺,时伯昭自鸡笼策蹇相访,值雨宿留。”)

冬日,作《仿米山水图》扇页。(今藏上海博物馆)

冬日,动身入京赴试。娄坚作《送长蘅会试五首》,有“如君早闻道,为实不为华……鱼鸟轮蹄外,超然乃大通。”(《吴小歈草》卷五)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三十三岁

春,第一次赴京参加会试。与钱谦益一起落第而归。同过滕县,饮酒赏梅。(钱谦益《初学集》卷一《丁未春与李三长蘅下第,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已十四年矣。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

钱谦益(1582-1664),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与温体仁争权失败,革职。弘光时谄事马士英,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诗文甚负盛名。家有绛云楼,以藏书丰富著称。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另编选有《列朝诗集》。

四月,同程嘉燧、郑胤骥游泖上九峰。(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卷九《中霄》)

夏仲,同程嘉燧、郑胤骥游云间诸山,往还五日。(《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山题词·石湖》)

与钱谦益一同拜谒华山雪浪洪恩大师。(钱谦益《初学集》卷六十九《华山雪浪大师塔铭》)

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三十四岁

春,同程嘉燧入灵岩山看梅。(程嘉燧跋邵松年《仿倪、黄山水卷》曰:“戊申春,余同长蘅入山看梅。”)

五月,入夏以来,淫雨水患,有感于去冬今春干旱,作《苦雨行》五言长诗。(《檀园集》卷一《苦雨行·纪戊申五月事》:“冬春苦不雨,井竭水值钱。入夏雨不休,出门水接天。咄哉造物功,旱涝何其偏。贫家少生事,俯仰资薄田。平陆成江湖,一望令心酸。二麦既已尽,稚苗不得安。岁功苟如此,何以供粥饘。阿母向我言,汝忧良未殚。且勿计岁功,目前亦艰难。斗米如斗珠,束薪如束缣。鉼中蓄田罄,爨下寒无烟。小妇谋夕春,大妇愁朝餐。前日雨压垣,舍北泥盘盘。昨夜雨穿屋,帐底流潺潺。篱落坏不理,衣裳湿难干。黾勉慰阿母,独坐穷忧端。海内方嗷嗷,常苦征赋繁。去年北大水,三辅民骚然。司农乏远筹,往往苛东南。连年稍成稔,额外不肯宽。虽有卒岁储,倾囊输上官。吾观闾左情,岂堪一凶年。惜哉此长虑,谁为叩帝阍。传闻四郡间,告荒牍如山。贤侯轸民瘼,步祷良亦虔。庶几回天心,拯此鱼鳖患。褰裳出屋头,仰视云根蟠。水鸟立我旁,鸣蛙跳我前。础石润欲滴,青灯光不炎。晴占杳难期,雨势殊未厌。翻思二三子,裹足不到门。何时一相呼,诉此情缠绵。且当冒雨出,弄舟村东湾。远水正澹荡,树色相新鲜。浊酒尚可赊,聊以开心颜。”)

送座师林先生被召北上,并作五言诗纪之。(《檀园集》卷一《送座师林先生被召北上》:“去年西北饥,今年东南水。极目三吴间,洪涛荡千里。”)

九月九日,与孟髯同游石湖,并作五言诗纪之。(《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图册题词——石湖》:“戊申九日,余与孟髯同游,值风雨,游人廖落,山水如洗,着屐至治平寺,抵暮而还。有诗云:‘客思逢重九,来寻雨外山。未能凌绝顶,聊共泊西湾。茶磨风烟白,薇村木叶斑。谁言落帽会,不醉复空还。’山下有紫薇村,髯尝居于此,今已作故人矣,可叹。”)

秋,与侯震旸及其二子梁瞻、雍瞻登苏州灵岩山,游馆娃宫旧地。(《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图册题词·灵岩》:“余往来西山,数过灵岩山下,戊申秋日,始得与起东及其二子梁瞻、雍瞻一登。”)

侯震旸,字得一,一字起东,嘉定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进士,授行人。天启初,擢吏部给中事,崇祯初召复原官,已卒。其有一子峒曾于明亡后,抗清被捕,不屈而死。

侯岐曾,字雍曾,号广维,峒曾弟。以文学生游太学,中崇祯壬午1642副榜,性矜贵,敏姿博览,与兄齐柄。文章名教者三十年,奖掖人才甚众,忠节即殉,奉母隐居厂前沿,顺治丁亥(1647)瞻为陈忠裕子龙亡命坐累,被逮,不屈死,年五十二。

孟冬八日,宋珏坐檀园山雨楼中,作《山楼对雨图》轴,并题:“山雨楼中试墨时,霜豪雪茧对君披。别来对雨遥相忆,添写松间雨后枝。戊申冬孟八日,有雨意,午后忽晴,予坐长蘅小楼中,出古子石砚,试叶道人墨,遂拈高丽纸本,相对作画。时已渐溟,而予画未竟,因携归清凉庵补之。是日忽雨,人迹不到,补竟因系以诗,长蘅见之,为一莞尔否?宋珏识事,十三日也。”(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鹿城(今浙江省温州市)徐方广家中洽谈。(《檀园集》卷七《徐思旷制义序》:“去年在鹿城,过思旷寓舍,谈良久,颇洽,知思旷非常人也……己酉花朝前二日书于西碛之六浮阁。”)

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三十五岁

二月,程嘉燧宿李流芳斋中,即事有怀宋珏。(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卷十《宿长蘅斋阁即事有怀比玉》)

二月十三日,为友人徐思旷时文集作序。(《檀园集》卷七《徐思旷制义序》:“己酉花朝前二日书于西碛之六浮阁。”)

春日,到弹山看梅。连续两夜借宿山阁,读壁间旧题,思及当年与徐兆稷、张君实、小史、张荃之同游情景,怅然兴怀,有诗。(《檀园集》卷一《己酉春日,以看梅到弹山,信宿山阁,读壁间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共事者徐孺谷、张君实与小史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兴怀,爰作此诗》:“七载阁中人,重来死亡半。巡览惊孤游,数往疑梦幻。当年诗酒徒,徐生意何悍。小史最清发,与我情宛委。张生实同调,时亦偕汗漫。一朝俱灰尘,萧条空里閈。”》)

清明前一日,冒雨泛舟杭州西湖之上,作《西湖烟雨图》卷,题云:“己酉清明前一日,烟雨,汛舟西湖,为忍公兄作。”(《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画续集》)第67-68页。画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忍公,即严武顺,字讱公,太常卿大纪仲子,严调御之弟。(《杭州府志》卷三十一。)

三月,与程嘉燧、郑胤骥、汪明标、张廷棫、李无垢、李宜之,登杭州乌石峰,游紫云洞、九溪十八涧。(《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紫云洞》:“己酉三月,偕闲孟、无际、子薪、舍弟无垢、从子缁仲,登乌石峰寻紫云洞。”)(卷十一《洞中第一桥》:“己酉始至十八洞,与孟阳、闲孟、无际、子薪、舍弟无垢、舍侄缁仲俱至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之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洞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与飞霞,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说法。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汪明际,初字叔达,后更字无际,一字雪庵,嘉定人。少孤力学,孝母抚弟妹。博涉经史,尤精易学。万历戊午(1618),中举人,谒选得寿昌教谕。读书魏万川房,倡导古学,僻邑风移。由国子监学录,历大理寺督察院司务,升工部营缮司主事,晋员外郎,告归。科臣邹士凯心仪其操,以书招之,不应。后因误被杖死。(《南翔镇志》卷六、《嘉定县志》卷十九)

张廷棫,字子薪,嘉定人,兵部郎楙族子。工诗文,与李流芳、程嘉燧等为友,常相与结伴出游。李流芳称其骨清而坚,气弱而恬,神悴而全。天启四年(1624)二月病逝(《南翔镇志》卷六,《檀园集》卷十《祭张子薪文》)

上巳日,作《山茶花图》扇页。(现藏上海博物馆)

八月,北上赴考,途中行船经过莲泾,访积善庵双林上人,并为其画竹卷题字。(《檀园集》卷十一《题灯上人竹卷》:“往岁己酉北上,舟守莲泾,访识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

秋,同程嘉燧在虎山桥观月,程嘉燧作《送长蘅北上三首》。(《松圆浪淘集》卷十一)

九月九日,北上应试途中,在黄河边作五言诗一首,寄怀家中兄弟。(《檀园集》卷一《黄河九日,寄怀家中兄弟》)

冬日,抵达京师,安心准备考试,并在寓舍作《山水图》扇页。(《石渠宝笈初编》卷四《明人画扇四册》第四册十一页:“己酉冬日,长安邸中作。流芳。”)

与同在京师准备参加会试的袁中道、钱谦益、韩敬、徐田仲、贺中泠等举人于城西极乐寺结社修业。

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三十六岁

元夕,作《山水图》扇页。(现藏上海博物馆)

春,再次落第。而同年举人钱谦益殿试一甲三名,入翰林;王志坚亦中进士。在京结识钱塘人沈守正。(《檀园集》卷十一《祭沈无回文》)

沈守正,又名无回,钱塘人。诗文有时誉,盖画山水,规摩倪云林、黄子久,深得远旨趣。(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五十八页)

在都下与王志坚漫步檐下,读郑胤骥所寄《郑胤骥诗册》。《《檀园集》卷十一《题郑胤骥诗册》:“往岁庚戌,在都下,闲孟寄予,病起诸什,余与淑士负暄檐下际开卷读之,时叫绝。”》

燕中归,为郑胤骥画《烟林小景》,并题诗。(《檀园集》卷一《燕中归,为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而作》)

四月,过宜兴。应潘克家、蒋韶宾之邀,游善卷洞,为山僧作《善卷洞图》,系以长诗,署名六浮道人。(《辛丑销夏记》卷五《明李长蘅善卷洞图》)

夏,寓居西湖,与娄坚力邀程嘉燧来湖上相聚。(程嘉燧《松圆浪淘集》总目《荆云十二》)

秋,偕友人朱鹭在西湖苏堤、白堤赏月。(《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题语·江干积雪图》:“庚戌秋,与白民看月两堤。”)

朱鹭(1553-1632),初名家栋,字白民,自称“西空老人”,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工古文词,尤邃于易,善写墨竹。卒年八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二三二页)

十月,送程嘉燧游楚中。作诗《送程孟阳游楚中》:“我昨劝君为楚游,喜君翻然即掉头。今日置酒与君别,见君行色我始愁。平生心知两莫逆,人言君痴我亦癖。村扉城郭嫌疏束,那能别此长为客。去年送我扬子湄,焦山落日江逶迤。岂意今年复送君,楚云湘水劳相思。君家书阁秋山中,千山万山松入风。我亦买山梅花里,诛茆卜邻期子同。惜哉此意不得遂,连年漂泊徒西东。人生万事常相左,饥来驱人欲谁船。君今新得贤主人,相将且拽寒江柁。江月山花远趂君,诗囊画本留贻我。”(《檀园集》卷二《送程孟阳游楚中》)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三十七岁

春,同家弟李无垢往苏州西碛山雨中看梅,过灵岩,作诗十首。(《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图册题词·灵岩》:“辛亥同家弟看梅西碛,过灵岩诗云:‘灵岩山下雨绵绵,香径琴台云接连。忆得秋山黄叶落,松风水月梦中禅。盖谓此也。’”)

三月,在双桥舟中,为严赦作《山水图》扇页。(今藏上海博物馆)

严赦,字无赦,严武顺同母弟,补邑弟子。随仲兄游太学,屡试不中。晚才力愈健,诗卷盈匣。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与武顺、调御三严并祀乡贤。(《杭州府志》卷三十一)

四月游西湖,值莼菜方盛,以采撷饱尝美味,作《三潭采莼图》,并作晚明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长诗《莼羹歌》:“怪我生长居江东,不识江东莼菜美.今年四月来西湖,西湖莼生满湖水。朝朝暮暮来采莼,西湖城中无一人。西湖莼菜萧山卖,千担万担湘湖滨。吾友数人偏好事,时呼轻舠致此味。柔花嫩叶出水新,小摘轻淹杂生气。微施姜桂犹清真,未下盐豉已高贵。吾家平头解烹煮,间出新意殊可喜。一朝能作千里羹,顿使吾徒摇食指。琉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浅斟细酌意未足,指点杯盘恋余馥。但知脆滑利齿牙,不觉清虚累口腹。血肉腥臊草木苦,此味超然离品目。京师黄芽软似酥,家园燕笋白于玉。差堪与汝为执友,菁根杞苗皆臣仆。君不见,区区芋魁亦遭遇,西湖莼生人不顾。季膺之后有吾徒,此物千年免沉涸。君为我饮我作歌,得此十斗不足多。世人耳食不贵近,更须远挹湘湖波。”(《檀园集》卷十一《三潭采莼图》:“辛亥四月,在西湖,值莼菜方盛时,以采撷作羹饱噉。有《莼菜歌》,大意为:“西湖莼菜,自吾友数人而外,无能知其味者。袁石公盛称湘湖莼羹,不知湘湖无莼,皆从西湖采去,又谓非湘水浸不佳,不知莼初摘时,必水浸之,经宿则愈肥。凡泉水湖水皆可,不必湘湖水也。今人但知有湘湖之莼,又因石公言谓非湘湖水浸不佳,皆耳食者耳。然而湖人竟无知之者。图中人舞纵横,皆萧山卖菜翁也。可与吾歌并存,以发好事者一笑。”)

夏,偕邹方回、程嘉燧避暑法相寺竹阁,题扇作诗送友人。(《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法相寺山亭图》:“去年在法相有松友人诗云:‘十年法相松间寺,此日淹留却共君。忽忽送君无常物,半间亭子一溪云。’时与方回、孟阳避暑竹阁,连夜风雨,泉声轰轰不绝。又有题扇头小景一诗云:‘夜半溪阁响不知,风雨歇起视杳霭。闲游悠然间微月,一时会心都不知。’”)

在小筑,与邹方回池上看荷花,作诗一首。(《檀园集》卷十一《雷峰暝色图》:“辛亥,在小筑与方回池上看荷花,辄作一诗,中有曰:‘雷峰依天如醉翁。’印持见之,跃然曰:‘予将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情态也。’”)

五月,同邹方回从湖上小筑,游杭州云居寺,拜访张懋良,顺便重游紫云洞,有题跋纪之。于落日中坐长廊上饮酒。夜,伴月踏歌而归。次日,为邹之峄作《云居寺图》。(《檀园集》卷十一《紫云洞》:“辛亥偕方回访友云居,乃复一至,盖不见十年,所往来于胸中竟失之矣。”《西湖卧游图册跋语·云居寺》:“去年五月,偕方回泛小舟,自小筑至清波,访张懋良寺中。落日,坐长廊沽酒小饮。己徘徊城上,望凤凰,南屏诸山,沿月踏歌而归。翌日,遂为孟阳画此,殊可思也。”)

邹之峄,(1574-1643),字方回,钱塘人,李流芳游览杭州的湖山主人,亦为李流芳书画的主要收藏者,读书好修,不事生产,老而贫困而死,卒年七十。

孟秋,作《行书般若波罗密多经》,署“云栖弟子李流芳,法名广熩和南敬书”。(《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第二册)

冬日,为侄儿李宜近两年习作集作《庚辛草序》。(《檀园集》卷七《从子缁仲庚辛草序》:“辛亥冬日。”)

嘉平日,作《仿白阳山人笔笔图》轴。(今藏上海博物馆)

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三十八岁

正月,访旧,重游西湖。同行有邹之峄、严调御、闻启祥等。后一日,独往断桥徘徊终日,作《断桥春望图》。翌日,为杨谶西题扇,以寄寓自己的寂寞冷落的心情。(《檀园集》卷十二《西湖卧游图册跋语·断桥春望图》:“壬子正月以访旧重游湖上,辄独往断桥,徘徊终日。翌日,为杨谶西题扇云:‘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又明日,作此图。”)

正月三十,与仲锡、闻子和自云栖上步行至永兴寺。夜返西湖之滨,于湖上小筑与邹之峄、严调御、闻知祥等把酒言欢。二月一日,作《永兴兰若图》。(《檀园集》卷十一《永兴兰若》:“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两山间,凡十里至永兴寺。永兴山水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十里,梅花绵亘村落,弥望如雪,一似余家西碛山中。是日,饭永兴,登楼啸咏。夜,还湖上小筑,同孟阳、印持、子将辈痛饮。翌日,出册,予画此。”)

二月二日,为邹之峄作《云栖晓雾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云栖晓雾图》:“壬子正月晦日,与仲锡、子与出云栖,慧法师、李和居士送予辈至三聚亭下。是日大雾,山林模糊,己而霁,至西溪,还小筑。明日孟阳持册予索画,遂追画此意。”)

二月,为闻启祥题《夜游卷》,作五言长诗一首。(《檀园集》卷一《为子将题夜游卷》:“题诗纪岁月,二月壬子岁。”有“天寒湖水阔,想见子兴寄,子兴增远怀,我亦发画思”句。)

夏,汪关来访,为李流芳刻印数枚。长至前十日,题汪兴《汪杲叔印谱》:“今年夏,汪杲叔自海上来访余,为余刻名字数枚,余未尽赏之,已见杲叔印谱而爽然自知也。余尝论篆刻之事,以为今人皆知有秦汉印章,而不知当时自钟鼎大篆而外别有摹印一种,其字之传既有限,而后之人复不得以意增减,其间则不得不借钟鼎、大小篆以补其所不及。故秦汉之不得不降而为宋元也,势也。所谓穷则通焉者也。胜国有吾子行,号精于此道,然已不能不通秦汉而为宋元矣。国初名人印章皆极芜杂可笑,吾吴有文三桥、王梧林,颇知追踪秦汉,然当其穷,不得不宋元也。新安何长卿始集诸家之长而自为一家,其体无所不备,而各有所本,复能标韵于刀笔之外,称卓然矣。余少年游戏此道,偕吾友文休竞相摹仿,往往相对,酒阑茶罢,刀笔之声,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嚣,互相标目,前无古人。今渐老,追忆往事,已如隔世矣。见杲叔不觉童心复萌。今世以此道行者,自长卿而后有苏啸民、陈文叔、朱修能诸人。独杲叔贫而痴,足迹不出海隅,世无知之者,然能掩有秦汉宋元之长,而独行其意于刀笔之外者,不得不推杲叔。吾谓长卿而后,杲叔一人而已。世有知者,当不以吾为妄也。万历壬子长至前十日,泡庵居士李流芳题。”(《历代印学论文选》206页)

汪关,原名东阳,字杲叔,后因得古汉印改现名,李流芳为之更字尹子,安徽歙县人,徒居娄东。擅长治印,为明末印坛翘楚。有《宝印斋印式》、《印谱》传世。

在邹之峄寓舍小筑,于酒酣之后画《紫云洞图》,并题。(《檀园集》卷十一《紫云洞》:“己酉三月,偕闲孟、天际、子薪、舍弟无垢、从子缁仲,登乌石峰,寻紫云洞。洞石甚奇,而惜少南山秀润之色。然境特幽绝,游人罕至也。后三年,在小筑,灯下酒酣弄笔,作水墨山水,觉旧游历历都在目前,遂题云《紫云洞图》,竟不知洞果如是画否,当以问尝游者。余画大都如此,亦可笑也。”)

在小筑,为邹之峄画《孤山夜月图》,并题。《《檀园集》卷十一《孤山夜月图》:“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冷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定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阳写出,真是画中矣。”

十月四日,与程嘉燧、闻子与夜话,题《断桥春望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断桥春望图》:“壬子正月……小春四月与孟阳、子与夜话偶题。”)

十月六日,在定香桥舟中重题《六和晓骑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六和晓骑图》:“壬子十月六日定香桥舟中。”)

十月,作《断桥残柳图》(一名《泛舟柳下图》)扇页。题云:“壬子十月,同孟阳、方回、子与泛舟断桥,残柳差差不令致,因为作两株扇页示子与。新月欲上,子与且将被从予招提。并识此。使它日见之,思我傲船窗时也。流芳。”(现藏上海博物馆)

是月,又于大佛寺倚醉楼题《法相寺山亭图》。(《檀园集》卷十一《法相寺山亭图》:“壬子十月,大佛寺倚醉楼灯下题。”)

十二月十三日,在金阊舟中,题邹之峄所携《胜果寺月岩图》册。(《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胜果寺月岩图》)

十二月十三日,北上京师,赴会试。程嘉燧、方应祥、徐元晦、金尔珍、翁子远、郑子野、张彦、李无垢、李宜之等至金阊舟中送行。程嘉燧携《胜果寺月岩图》册请题。(《檀园集》卷十一《胜果寺月岩图》:“……壬子腊月十三日,书于金阊舟中,时孟阳以送予北上,携此册至,同观者为方孟旋、徐元晦、金尔珍、翁子远,郑子野、张伯美、舍弟无垢、从子缁仲。”)

十二月,在鹿城(今江苏昆山)舟中,重题《云居寺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居云寺》:“壬子十二月鹿城舟中题。”)

程嘉燧作《放歌行送长蘅北上,兼柬陆羽明》。(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卷十三)

北上,为乃师友谷老人作《闲家具序》。(《檀园集》卷七《闲家具序》)

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十九岁

春,与闻启祥一同抵达京师,备考。与方应祥、胡休仲、闻启祥一同路经肖士玮住所,访肖士玮,相互攀谈。(《春浮园集》卷下《跋李长蘅书唐六家诗册》)(钱谦益《初学集》卷五四《闻子将墓志铭》记李流芳、闻启祥两人未及会试而返,钱谦益遣人制止却掉头不顾。)

肖士玮(1585-1651),字伯玉,泰和人。善诗文,奇肆奔放,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举人,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进士及第。历任吏部郎中、太常寺卿,后移疾还乡。明亡,自屏草野,日痛苦祈死。辛卯(1651)四月卒于西阳之僧舍,年六十七。士玮易闲静,天性淡宕,以朋友为性命,以缁衲为伴侣,以杂宾恧容,烦文澜语,为黥髡疻痏,故其生平无俗交。著有《春浮园集》。

方应祥,字孟旋,西安人。胸次磊落,气度汪洋。初以选贡肆业,金陵与徐元晦定交,所刻《冶城诗草》,人人传诵,后遂领袖词坛。孟旋与人交,倾肝沥胆,即之蔼如婴儿,至是非所关,侃侃莫假借,海内士大夫多倾响之。

再次下第。同行的闻启祥亦未能金榜题名。南归,作七言古体诗《南归戏为长句自解》:“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不然计且无复之,请屏所爱不一留。先卖几头子石砚,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次卖商尊父丁篆,不爱宝色剥落夔龙虬。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如此不足办吾事,天实为之吾何忧。人年四十老将至,譬如已死亦即休。”(《檀园集》卷二《南归戏为长句自解》)

八月,在清晖阁题《两峰罢雾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两峰罢雾图跋语》:“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中秋,在西湖赏月,因流连两山间,滞留杭州,至深秋红叶落而还。(《檀园集》卷七《沈雨若诗草序》:“去年中秋待月于西湖,因流连两山间,至红叶落而还。”)

十月一日,作《花卉竹石图》册,题云:“予醉后往往喜弄笔,山水、木石、花竹,虽不似而气韵生动,反似能造诸种种者。正不解何谓,徒供醒者一笑而已。今夜得酒连画,得十八帧,孟阳爱而藏之,幸勿示人。癸丑十月一日,西湖小筑清晖阁灯下题。流芳。(《十百斋书画录》卷三)

十月,题《雷峰暝色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山跋语·雷峰暝色图》:“癸丑十月醉后题。”)

是月,补题《江干积雪图》。(《檀园集》卷十一《江干积雪图》:“癸丑阳月题。”)

十月,与邹之峄、闻启祥兄弟同舟至吴门,夜泊乌镇,酒后题《云栖晓雾图》。(《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图册跋语·云栖晓雾图》:“癸丑十月,孟阳及子将兄弟与余同舟至吴门,夜泊乌镇,酒后题字。”)

在乌镇舟中补题《永兴兰若》。(《檀园集》卷十一《永兴兰若》:“癸丑十月,乌镇舟中题。”)

同月,在吴江舟中补题《三潭采莼图》。(《檀园集》卷十一《三潭采莼图》:“癸丑十月吴江舟中篝灯题。”)

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四十岁

三月望日,题有汪关百余方作品的《宝印斋印式》,其中说到为其改名“尹子”的缘由:“一日过吴市,得一汉铜章,龟钮碧色,斑斓错锈,其文曰‘汪关’,杲叔宝爱之,遂更名‘关’,问字于余,余字之曰‘尹子’。”(《历代印学论文选》第五五四页:“甲寅三月望日,李流芳赠。”)

四月初八,与江士衡、李无垢泛舟桐泾,在积善精舍,与灯上人啜茶试墨,再次重题《灯上竹卷》:“少时见余友髯朱画竹,喜而效之,度不能胜,辄弃去为林木山水以自娱。大都竹于长卷位置尤难。寒梢万尺,虽不乏烟云变化而诘曲高下,坡陀掩映,往往不能遂其耸然干霄之势。古人以竹卷传者,予亦未睹奇绝也。尝以此语友人潘与归休皆以为然。二子专工画竹,已卓然成家,而独以位置长卷为怯,其它可知也。”(《檀园集》卷十一《题灯上人竹卷》:“甲寅四月浴佛日,雨初霁,风日清和,同江子士衡、舍弟无垢泛舟桐泾,自云隐庵步至积善精舍,与上人坐窗下啜茶,试墨信笔题此。”)

孟夏,程嘉燧将游广陵宿李流芳家,因夜论诗,约为黄山之游,为作《李长蘅檀园近诗序》。(《松圆偈庵集》卷一)

是月,再题《题灯上人竹卷》。(《檀园集》卷十一《题灯上人竹卷》:“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九月九日,为友人沈雨若作《沈雨若诗草序》:“夫诗人之情,忧悲喜乐,无异于俗,而去俗甚远,何也?俗人之与情,固未有能及之者也。雨若居然羸形,兼有傲骨,孤怀独往,耿耿向人,常若不尽,吾知雨若之于情深矣。夫诗者,无可奈何之物也。长言之不足,从而咏歌嗟叹之,知其所之而不可既也,故调御而出之,而音节生焉,若导之使者,而实制之使不得尽言也。非不欲尽,不能尽也。故曰无可奈何也。”(《檀园集》卷七《沈雨若诗草序》)

九月十一日,为友人沈巨仲作《沈巨仲诗草序》:“余往时情痴,好为情语。有无题讨数十篇。尝自命曰:仆本恨人,终为情死。至取二语刻为印记佩之。”(《檀园集》卷七《沈巨仲诗草序》:“甲寅重九后二日。”)

九月,回故里新安扫墓,途经吴门,与季弟无垢话别于寓舍。无垢持素册相赠,嘱作新安山水美景。(《檀园集》卷十一《题画册》:“甲寅九月,扫墓新安,过吴门,别季弟无垢于寓舍。持素册授余,曰:‘遇新安山水佳处当作数笔,归以相示,可当卧游。’颔之而别。”)

腊月,自新安还,与好友邹之峄、李大白、邹方回、闻启祥饮于西湖小舟上。大雪,夜宿舟中,作诗画不得,终觉一欠事。时已近年关,但闻启祥等苦苦相留。次日,大雪初霁,李流芳早早起来,招一小船独自归家去了。(《檀园集》卷十一《西湖卧游册跋语·江干积雪图》)

作《仿米山水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四十一岁

夏,为世远仁兄作《松图》扇页。(现藏天津市博物馆)

秋,作《仿吴仲奎山水》扇页。(现藏上海博物馆)

冬,北上赶考,虽携带画册,然“京师尘埃蔽天,笔冻欲死,画意益不得发。”(《檀园集》卷十一《题画册》:“乙卯北上,,乃复携之而行。京师埃尘蔽天,笔冻欲死,画意益不得发。”)

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四十二岁

在京师,第四次应会考,与龚本立、徐廷葵同住显灵道院。寒夜,与虞山徐廷葵拥火,促膝谈心,通宵达旦。居所后有楼阁,每雪夜后朝曦,两人便携酒登眺,尽揽北京西山之秀,亦欣赏大内宫阙之壮丽,对饮几乎不醉无归。(《烟艇永怀》卷二:“而丙辰之役,同寓显灵道院,比邻往还无间,朝夕始习廷葵之人与其文。”)(《檀园集》卷七《徐廷葵燕中草序》)

龚本立,字渊孟,常熟人。明万历乙卯(1615)举于乡,选太平教谕,迁福安知县,调崇德政最,迁南京刑部主事,是时江东烽火相望,兵部日谍奸细百余人下刑部,立本提牢奋笔纵舍若干人,尚书范景文大怒,立本跪告是民非贼,乃解,卒坐鞠狱,轻降调归。

作《游西山小记》一文,寄与程嘉燧诸兄在西湖者一笑,文曰:“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匒匌,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翩,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如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檀园集》卷八《游西山小记》)

春,仍落第。夏,南归,过拂水山房,作《山水扇页》。款为:“丙辰夏日,过云初口拂水山房作。”

夏,闲居思理笔墨。(《檀园集》卷十一《题画册》)

六月立秋,作《徐廷葵燕中草序》。(《檀园集》卷七《徐廷葵燕中草序》:“丙辰六月立秋日。”)

腊月,屏居檀园,岁暮穷愁,百感交集,作《题溪山秋意图》卷,并题。(《檀园集》卷十一《题溪山秋意图》卷:“去年残腊,屏居檀园。岁末穷愁,百感交集,酒杯书卷皆为愁具。篝灯无睡,间以笔墨自遣,或一木一石,期于引睡而上。”)

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四十三岁

四月,前往杭州,时程嘉燧正好暂留阊门,遂同舟入溪山。(《古缘萃录》卷六《溪山秋意图》卷程嘉燧之跋:“丁巳四月,余居停阊门,长蘅将之武林,因复同舟入山。”)

五月二十四,作《题画册》谓:“甲寅九月,扫墓新安,过吴门,别季弟无垢于寓舍,持素册授余曰:‘遇新安山水佳处,当作数笔,归以相示,可当卧游。’颔之而别。自禹航从陆至丰于,一路溪山红树,掩映曲折,或旷或奥,皆在画中行。归自屯溪,买舟沿溪而下,清流见底,奇峰怪石,参错溪中,两岩束之,上限云日,所谓舟行若穷,忽又无际者。昔人称新安江之胜,今始见之,每欲下一笔,逡巡不敢。归与无垢言之,但相对一笑而已。然此册犹在余箧中,每开视之,犹作新安山水想。乙卯北上,乃复携之而行。京师尘埃蔽天,笔冻欲死,画意益不得发。丙辰落魄而南,长夏闲居,思理笔研墨,得此册,则曩时新安山水,又付之子虚乌有矣。因随意弄笔,以解烦热,数日而册满,尚欲题字,识此一段因缘,邹仲锡一见便夺去,固索不得。好画如仲锡,便脱手相赠,不足复惜。但此册未画时,已走新安,往返二千里,京师八千里,中间游览之乐,车马风尘,菀桔凉炭之感,历历皆影现于此,不可不惜也。因题而归之,丁巳五月二十四日。”(《檀园集》卷十一《题画册》)

六月十一日,在西湖小筑为邹之峄题《溪山秋意图》。(《檀园集》卷十一《题溪山秋意图》:“丁巳六月十一日题于西湖小筑。”)

八月中秋,偕邹之峄、张崇儒过吴门,游虎丘。(《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题词·虎丘》:“今年八月,孟阳过吴门,余拏舟往会,中秋夜无月。十六日晚霁,偕游虎丘,秽物不可近,掩耳而去。”卷二《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鲁生》)

张崇儒,字鲁生,张廷棫族孙。工诗文,筑招隐亭,多与名流过从。(《南翔镇志》卷六)

八月十七日,复偕邹之峄至虎山桥看月,饭后舟次横塘,作《行书卷》,并题诗一首。又同邹之峄、张崇儒游虎山,并作七言长诗《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鲁生》。(《檀园集》卷二《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鲁生》)

八月十八日,引邹之峄至苏州铁山。盖因曾购铁山一小丘,欲建六浮阁,望邹之峄捐资。作《六浮阁图》,并题诗一首。诗中有“十年山阁不得就……非我求君君自谋”等句,提醒邹孟阳未忘此盟。(《檀园集》卷二《余买一小丘于铁山下,登步不数十武而尽揽湖山之胜,尤于看梅为宜,盖踞花之上,千村万落,一望而收之。久欲作一小阁,名为六浮。六浮之名遂满人耳,而阁竟不就。友人邹孟阳见余叹息,每欲代为经营,今日始引孟阳至其地,亦复叫绝不能已。余因为作《六浮阁图》,并题一诗,冀孟阳无忘此盟,时丁巳八月十八日也》)

是日,游苏州胥门横塘。在邹之峄苏州阊门寓舍画《横塘》图。(《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图册题词·横塘》:“丁巳中秋后三日,画于孟阳阊门寓舍。”)

八月,在洞庭看梨花,柬别王志坚。(《檀园集》卷二《盘山访觉如上人不遇》)

九月,复与邹之峄同舟至武林,雨夜,泊舟朱家角,补题《横塘》图:“去胥门九里,有村曰横塘。山夷水旷,溪桥映带村落间,颇不乏致,予每过此,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意思豁然,风日亦为清朗。即同游者,未喻此乐也。横塘之上,为横山,往时曾与潘方孺阻风于此,寻径至山下,有美松竹,小桃方花,恍若异境。因相与攀跻,至绝顶,风怒甚,几欲吹堕,二十年事也。丁巳中秋后三日,画于孟阳阊门寓舍。九月复与孟阳至武林,夜雨,泊舟朱家角,补题。”(《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册题词·横塘》)

九月六日,于清溪道中补题《虎丘》:“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今年八月,孟阳过吴门,余拏舟往会。中秋夜,无月。十六日,晚霁,偕游虎丘,秽杂不可近,掩鼻而去。今日为孟阳画此,不觉放出山林本色矣。丁巳九月六日,清溪道中题。”(《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丁巳九月六日清溪道中题。”)

九月七日,于西塘舟中补题《灵岩》:“余往来西山,数过灵岩山下,戊申秋日始得与起东及其二子梁瞻、雍瞻一登,余皆从舟中遥望其林石之秀而已。灵岩为馆娃旧址,响屧廊、采香径、琴台皆在其上。石上有陷痕如履,相传以为西施履迹,殆不可信。少时梦与友人至此僧舍作诗,醒时记有‘松风水月皆能说’之句。辛亥同家弟看梅西碛,过灵岩诗云‘灵岩山下雨绵绵,香径琴台云接连。忆得秋山黄叶路,松风水月梦中禅。’盖谓此也。丁巳九月七日西塘舟中题。”(《檀园集》卷十一《江南卧游册题词·灵岩》)

十一月,为邹之峄作《怪石图》,并题五言诗一首,自号慎娱乐居士。(《檀园集》卷《题怪石卷》:“丁巳十一月,慎娱居士题。”)

作《南山云气图》轴。(现藏天津市博物馆)

为友人邹孟阳作《吴中十景山水图》册。册中绘制了苏州名胜虎丘、岣嵝云涧、横塘、石湖、灵岩、虎山桥、天池、石公山、毛公堰、天平山等十景。全册一画一题,前五开对页为李流芳自题画跋,后四开为钱谦益题诗,另一开则由今人吴湖帆题跋。(现藏上海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