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涪江行 在水一方

 作家荟 2020-11-03

编导/张涛 撰稿/姚小红


今年71岁的刘成英,是涪江中游射洪县复兴镇雷堂村的老村主任。二十年前的每天傍晚,忙完白天劳动和村里事务的刘成英,就会到一公里以外挑三担水回家。这样的一担水,刘成英的老伴刘大妈从一个浅水洼里需半个小时才能舀满,担回家澄清后循环使用。

每天,村民们围着陈家院子这口直径2.6米、深3米的水井轮番取水,这口井也被全村1300多人叫作“救命井”。

1981年,全村水井全部干涸,只能靠消防车运水供给全村饮用。

因为久旱无雨,寸草难生,牛只能啃土求生,所以雷堂村有个别名叫“牛啃土”。

洪涝和旱灾一样让人们心生余悸。

在今天涪江、琼江跨境而过的重庆市潼南县有一座大佛寺,寺内竖有一座高达十五米的历年洪水水位线碑,碑上刻有九条潼南历史上的最高水位线。

武都引水工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曲折历程,该工程从涪江上游的江油市武都镇开渠引涪江水,至上而下灌溉川西北涪江以东千里丘陵旱区,同时也为涪江流域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