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友:吴伯祥多次立功|纪实
文/山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说到故乡盐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穷。如果再往深层次上说还可以举出很多事例来,比如流传甚广的俗语:轻工业打饼子,重工业打石头,支柱产业火三轮,第三产业是告状。虽然这话有些偏激,有些愤世嫉俗,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说的还是实情。还有外地人形容盐亭人会说是吃糸(mi,方言即小之意)儿红苕或红苕酸菜长大的。总之拥有1600多年建县史的故乡盐亭就是一个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的山区小县,属于典型的不发达地区。狗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其实故乡盐亭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差,那么落后不堪。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故乡盐亭立足现状,迎难而上,“要致富先修路”,成德南、绵西高速公路跨境而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再加之通往各乡镇的公路升级改造以及连接广大农村的村社公路的胜利完工,凤凰大道、石龙大道、西陵大道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故乡盐亭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驶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盐亭县城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地盘狭小,街道狭窄且凹凸不平,到了晚上只有忽明忽暗的灯光在闪烁。可是现在大不一样了,以至于几年没回去的老乡回到故乡,竟然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不是“笑问客从何处来”惊叹不识故乡人,而是原来的参照物失去了意义。于是就有不少老乡说,灾后重建使盐亭的基础设施至少提前了三十年。从成都出发上成德南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盐亭。而从绵阳到盐亭,驶入绵西高速只需半个小时,前前后后顶多也就一个小时。也许你不相信,其实这要是放在几年前我也不相信。因为长期以来盐亭不仅经济落后,交通环境更是如此。过去到绵阳出差,都是要提前去的,因为路上的时间就要四个小时,办完事之后当天也是无法返回的,必须要再住上一宿。就更不用说到省城成都,没有七、八个小时是不可能的。过去到绵阳如果出发稍迟的话,中午定是要在三台灵兴吃午饭。而到成都必然要到中江新隆就餐。现在这一切都伴随着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没有了,无论绵阳还是成都,一、两个小时足以。下了高速,如果没有导航的话,你完全有可能找不到方向。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把你搞懵了。到了县城,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虽然街道还是那些,但已经进行了重新建设,新设了红绿灯、人行道、方向指示牌,路面还进行了黑化,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也由此变得精神多了。到了晚上,到处灯火通明,山环水绕,俨然就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山水田园小镇。背靠县城的高山庙是盐亭人的天然氧吧,是八十年代初期修建的高山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植被保护得好,早晚锻炼散步的人不少。但真正意义上成为人们的休闲之所那还是在灾后重建之后。当政者首先对凹凸不平的园区道路进行了彻底修缮,并黑化了路面,减少了尘埃;其次增设了路灯、座椅,沿途还种植了花草,进一步美化了环境,使得人们流连忘返。有不少退休老人早上就出发,很晚才回去,在景区内打扑克、斗地主,或者唱歌,享受这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在外工作回老家,我也会去高山公园享受这免费的天然氧吧。过去县城里的人休闲散步基本集中到高山公园,因为再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伴随着灾后重建的步伐,盐亭人围绕着弥江、梓江两条母亲河修建了河堤,沿途种植起花草树木,并且撤除原废弃的沙砖厂修建了两江广场。延绵五六公里的河堤将老城与新区连接起来。行政中心搬到新区后,虽然距离大多数居住的老城还有一段距离,但不少人竟然决然选择了走路上下班,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优美的环境。傍晚时分,不少家庭扶老携幼,居家而出,惬意地行走在河堤上。居住在河堤两岸的人们自不用说,就是老城区的人们也不甘落后。早早地吃过晚饭,一家人从家里出发,不是去逛商城买相因,而是去河堤散步,因为这里环境好,而且是平路,走路不吃力。八点一过,沿途的灯光亮了,把梓江两岸映衬得绚丽多彩,如若仙境,蔚然耸立的高楼在灯光的相互衬托下相得映彰,人们在散步的同时享受了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灯光秀,饱了眼福,愉悦了心情,不禁感叹道:美丽的盐亭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