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德国物理学家阿瑟·舒斯特(Arthur Schuster)首次提出了反物质的概念,他猜想存在反原子,甚至由反物质组成的太阳系。1928年,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提出了狄拉克方程,并根据这个方程的解预言存在电子的反物质。 1932年,卡尔·安德森(Karl Anderson)第一次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的反物质,这种“反电子”后来被命名为正电子(电子本身带负电荷)。此后,物理学家对反物质的认识不断加深。
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正常物质要多于反物质,因此即使在相互湮灭之后,仍有足够的正常物质留下来形成恒星、星系和我们人类。 最常听说的反物质作用应该是未来航天技术,用于更远的星际旅行,还有就是用于制作反物质武器,还有就是它们的研究价值。 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和电影的话,你肯定听说过它们,在《天使与魔鬼》中,0.25克反物质炸弹就足以将梵蒂冈从地球上抹去,而《星际迷航》中的飞船动力来自反物质。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反物质并不是一种燃料,也不是机器人脑中的电子元件,而是一种由众多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在一个描述电子的方程中发现,其中电子的取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所以就开始推测,我们的世界可能存在一种反物质,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就像我们世界的物质由粒子组成。 早期的理论认为,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 反粒子是粒子脱离负能量状态后留下的空洞, 因此反粒子与相应的粒子可以湮灭。 这种湮灭有可能使粒子与反粒子同时转化为能量, 这是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能量转化效率。
曾经有人称5000万分之1克反物质释放的能量能摧毁一座大楼,只需要1克反物质就能毁灭整个地球。事实上当你真正了解反物质能后就会认为上述的说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2017年以色列科学家做过一次关于反物质的实验,发现1克反物质与1克正物质碰撞湮灭后释放出1.8E15焦耳能量。 1焦耳能量能将一个重为102克的苹果抬高1米,那么1.8E15焦耳能量能将1.836E13千克物质抬高1米,而我们地球重量约为5.965E25千克,所以1克物质释放出能量不足以毁灭整个地球,不过毁灭一座城市还是轻而易举的。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们地球上都没生产出1g反物质!因为生产反物质绝对不是一件便宜的事,甚至连生产的反物质如何保存都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对于反物质来说我们这个世界里的所有物质都是“正物质”!!那么放到哪里去呢? 科学家并不了解我们这个宇宙是如何从正反物质等量演变到如今的正物质占据绝对优势,这其中的物理机理并没有搞清楚,所以,也有这种可能,在另一个宇宙中,正反物质开始也是等量的,但由于未知的物理机理,反物质占据了绝对优势,在他们的宇宙中,几乎找不到正物质,与我们相似,只能在实验室中找到(我们与他们相反,只能在实验室中找到反物质)。
当然了这仅是一种科幻猜测罢了,至于是否存在一个相反的世界,何谓相反呢?反物质也是物质,只是一些特性不同罢了,可能在哪里存在一个与已知的物理定律相反的宇宙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