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蜀汉集团中诸葛亮的真实地位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0-11-04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从开始就是刘备团队的核心人物。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出山为幕僚后,头两年为军师中郎将,掌管后勤,地位在将军与校尉之间,职务是专管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的赋税与军粮,无法参与军机大事。后刘备带庞统、黄忠等人去益州,把公安城的后方事务交给赵云,诸葛亮留在江陵辅佐关羽。 

其实,刘备本意不是要请诸葛亮从政的,而是为了借诸葛亮的名士身份,以及他在荆州的那张通达的社会关系网络,这是刘备集团迅速而顺利地实现在荆州本土化的关键。 

可以说,早期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重要地位反映的是刘备对诸葛社会背景的严重依赖。对此,清吴梅村的《绥寇纪略》中有记载:明朝末年,张献忠攻破荆州,发现了一张刘备的“借富民金充军饷券”,借券上有“武侯押字”,“纸墨如新”。明代何宇度的《益部谈资》也记载刘备“从南柤大姓晁氏贷钱千万,以为军需,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犹存”。 

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攻下益州后,诸葛亮才获提拔,接任董和为益州郡太守。该年年末,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与董和同任。刘备定蜀后,左将军府无疑是中枢机构,其最高佐辅当为左将军长史。不过该位置是年轻时已闻名天下且为刘璋重臣的许靖,以迎合东汉以来尊重名士及蜀中本土实力的政治需要。真正处理左将军府日常事务的是署左将军府事,为诸葛亮所有,刘备称大司马、汉中王以后,诸葛亮的署左将军府事应该称署大司马府事,可以说,从此时起,诸葛亮已握有实权。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众臣劝谏刘备进位汉中王并上表汉献帝,这是刘备上奏朝廷的官方文章,目的又是进位汉中王这么重大的事情,所以每一个字都是要斟酌的,群臣排位也是有讲究的。 

从排位看,名义上和刘备平级的马超领衔,紧跟的是许靖,第三名和第四名都是蜀中实权派人物庞羲、射援,刘备既给足了益州本土门阀的面子,又借他们来吹捧自己。在刘备原有的班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诸葛亮,其后是关羽、张飞等人。 

可以说,诸葛亮的政治地位极高,是蜀汉集团中毫无疑问的第二号人物。 

不过关羽覆败,荆州易主之后,荆州集团的身份迅速转为客居士大夫,在集团内部的硬实力自然也是骤减。 

对于集团内的各方政治势力,刘备生前的政策是兼而用之,力求平衡。不过,此时诸葛亮已掌握实权,地位并没有太多触动。甚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已堪称蜀汉一把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