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期,朝内宦官专权,朝外藩镇割据,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起义的呐喊声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再也找不到曾经繁荣昌盛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穷途末路的空壳。 如此没落的时代,涌现出很多忧国思民的官员和文人,他们也想努力为这个末期的王朝呐喊,也想让这浑浊的天下因自己能有所改变,然而如此乱世下,他们中大多数人最后都只能看着自己的期望而无能为力。也许有人取得过小小的成就,但很快淹没在内忧外患的朝局中。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学著作,很多都是表现百姓疾苦的主题,或是无力改变现状后寄情山水中的情感。 皮日休,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经历过各种不公,最后甚至下落成谜。虽然在唐诗史册上,他着实算不得有名气,但在他生活时期的一千多年后,著名的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曾评价他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读书无法换来平等和机遇 皮日休无疑是有才华的,他饱读诗书,尤其崇尚儒家学说,他一心想通过科考进入仕途,以此来实现报国的志向,对于他来说,书本是与自古圣贤沟通的桥梁,也是他充实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
万贯家财自是比不上万卷丛书,满屋罗列的书籍,会带给他远超金银财宝的安全感,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们一定会互相欣赏,若是生于同一时代,一定会享受着思想和才学的碰撞。他自然将自己归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他们都是那样热爱知识,充满思想,他深感读书带给他与其他圣贤交流的机会,仿佛老友相见,一见如故。
这位饱读诗书的才子,想通过科举之路,实现人生抱负。对他而言,进入仕途后的荣华富贵都不值一提,他真正想为社稷江山奉献力量,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名臣。然而,现实却无法让他践行这样的理想。他科考的过程十分坎坷,他首次考进士失败,再次参加考试后以榜单最后一名的成绩勉强及第。 关于他为何是最后一名,《皮日休献书》中曾记载,时任礼部侍郎郑愚担任进士考官时,十分欣赏皮日休考场所著文章,便亲自约见皮日休,不料皮日休不佳的容貌让郑愚惊讶,并出言讥讽:“子之才学甚富,入一目何?” 在郑愚看来,皮日休眼睛长得太丑了,仿佛只有一只眼睛,这实在无法和他心中那位写出优秀文章的人联系起来。面对他的讥讽,皮日休答曰:“侍郎不可以一目而废二目”,显然皮日休是在反击郑愚因为自己眼睛不好看而被蒙蔽双眼,虽有两只眼睛,却识人不明。 这样的回应无疑是得罪了郑愚,相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节,皮日休变成了榜单最后一名。 这是皮日休刚考上进士就经历的不公待遇,因为相貌,他的才华就这样被埋没,面对郑愚的嘲讽,他没有阿谀奉承,更不想为了中试而降低身价,巴结高官,这样的性格自然很难在腐败横行的唐末生存。因此,虽然中了进士,但时代和性格早已注定皮日休不可能有远大的政治成就。 乱世容不下真挚的情感 虽然仕途之路频频受阻,但皮日休却始终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他以文字抒发情感,忧虑着这个日益惨淡的国家,他眼中可以看到平凡百姓的痛苦,对所处的时局表达痛心。
这首《橡媪叹》描写的是最底层平凡人民的艰辛生活,年老体弱的妇人,要早早起床劳动,清冷的早晨,映下的是老妇被生活压弯了筋骨的模样。她辛辛苦苦劳作,拾橡子是唯一的生活来源,然而身处这样的乱世,很多人都在争抢橡子以维持生计,老妇的收入少得可怜。 然而,老妇曾经的生活也是“山前有稻熟”,也是一副年年丰收的景象,但官府的严苛赋税、剥削农民等一系列行为,直至将底层百姓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农毕归官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一点成果,最后半点落不到自己手上,这样的生活形势下,老妇不得不以拾橡子为生。 皮日休通过诗作表达着对老妇和天下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抒发着对现实黑暗、官逼民反的愤恨和无奈。他的眼中见过了不少这样的人,这样的景,他情感强烈,字字泣血,却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黑暗无能为力。
皮日休深知唐朝走到今日的情景,和腐朽的政治制度以及官员能力不足、腐败盛行有很大关系。这首《贪官怨》中,他生动地讲述了唐朝末年的官员任命制度,政坛大多被豪门贵族把持,这些人中不乏“素来不知书”的无能人士,从未认真读书,更别指望能有所见识。而像皮日休这样苦读圣贤书的人,往往只能做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一生都不能奢求政治成就,更别提施展家国天下的人生抱负。 他希望国家可以广纳人才,以真正有学识的人充实官员队伍,若是队伍中自下向上都是贤明的人,那国家又何至于落入今非昔比的残破局面。然而摇摇欲坠的唐朝末世,早已无人听得进他这样的强烈呼唤,或者说早已无人能改变这样的局面了。 他以真实的文风,揭露着社会的种种黑暗,哭泣的百姓,猖狂的官吏,一切形象都在他的作品中栩栩如生,他努力表达着情感,为天下呐喊,成为鲁迅口中“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穿越千年的文人风骨 皮日休最终下落成谜,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死亡,至今说法众多。黄巢起义爆发后,很快占领长安,黄巢称帝后任皮日休为翰林学士。有人认为他是被迫加入黄巢大军,也有人说他是眼见唐朝无药可救,主动加入造反队伍。 无论何种原因加入黄巢,但黄巢军团并不是拯救唐朝百姓的灵药,这个农民政权迅速在权力中堕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四处俘虏百姓,以人肉作为军粮。 黄巢虽然动摇了唐末的统治,却没有真正推翻黑暗的世界,更无法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时代。唐军后来镇压了起义,皮日休的下落也不知所踪,有人说他是在起义结束后被唐军杀害,也有人说他因作诗得罪黄巢而被诛杀。 无论何种死因,总归皮日休是以一种黯淡的样子离开了政坛和文坛,他留下了朴素真实的诗句,留下了苦寒中屹立不倒的风骨,他活着时候的满腔热血,满腹经纶,都已经定格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努力为天下抗争过,将个人安危荣华置之度外的文人形象。 他历经山河,见过鲜血淋漓的疼痛,才倍感人间不值得。 作者:珮安歌,一个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