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视角:25岁雪莉自杀,折射出怎样的明星生存状态

 怀众心理 2020-11-05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10月14日下午,突发新闻报道韩国艺人雪莉自杀去世的消息。雪莉经纪人在和警方陈述时,说到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情况。

雪莉是童星,10岁就开始出演韩剧。后来加入f(x)团队。她的资源很好,演过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因为长相甜美,皮肤好,被称为“人间水蜜桃”。后来从2013年开始,她渐渐有了一些争议。恋爱,退团,在社交网络发布大尺度内容……

好像她并不那么在意作为一名女艺人的人设管理,不断在放飞自我。但她其实又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且她还在真人秀《真理商店》里坦言过,自己从小就有社交恐惧症。

不知道在这段时间,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最后,她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5岁。

今天,我想就雪莉的一些状况,分析一下明星群体的生存状态。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他们会有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有,只是他们的强度更大,状态更极致。借由分析他们,我们也可以反观自己,从中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明星的生存状态:失去自主权的高光人群

从雪莉让人悲痛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来看看,明星、艺人,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

01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看明星的意识发展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非常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

最底下是生存的需要(可以吃饱,有地方睡),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有固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有稳定安全的关系),第三层是归属感的需要(有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团队,或者家庭),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希望自己被看到,得到更多地认可和尊重),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高光时刻,在早期的需要层次理论里,自我实现可以说是人这个生物所能发展的最顶级状态。

我们看看明星这个群体,他们很早就过了生存、安全、归属感的需要,尊重也不断在体验。毕竟是明星,不管是哪里都还是比较受尊重的。

最重要的,他们真的经历过很多次自我实现的高光时刻。当一个明星大红大紫,受到民众非常多的关注以及赞美的时候,那个时刻真的觉得自己完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非常满足和喜悦的。

那么,然后呢?

当这样的高光时刻越来越多,实际上,它们所带来的满足和喜悦会越来越少。明星或者要持续追求更多更广的关注,因此要更加努力;或者就陷入空虚和无措中,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当你一切都得到的时候,如果人格、心智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人真的是会非常空虚的。

那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成功人士最后抑郁的原因。因为他们发现,当他们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时,自己并没有因此就持续的开心和满足。但是接下去要做什么,却反而迷茫了。由此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中。因为没有了拼搏的动力。

实际上,马斯洛在逝世前一年,又发展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增加了两个需要:美和艺术的需要;灵性发展的需要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真的五个需求都满足的时候,必然会走向美,走向艺术,最终,走向灵性的发展。

而灵性,简言之,其实就是真的可以放下“我”,开始关注别人,世界,甚至宇宙

为什么王菲那么热衷于佛学?佛学就是灵性。她真的是超级自我实现的一个明星了。她一定觉得那个阶段完全经历够了,而进入灵修,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但大部分明星在这个部分是断层的。因为并不是你体验过了自我实现就自然会到达灵性层面。真正进入灵性的发展,需要内在的修行,而修行需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

能走进灵性的人,一定是享受过镁光灯和掌声,又能放下这一切的人。但是,大部分的明星还是执着于此,不舍放下的。

有些明星会想办法去寻找更大的刺激和更极致的体验,比如吸毒。可以说就是自我实现后无路可走的最坏案例了。

自我实现以后,处于往上走不动的断层,是大部分成名的明星内心的尴尬处境。

02

当决定要成为一个样子时,

内心就一分为二了。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王敬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你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你就一分为二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有各种不同的样子。可以很认真严谨,也可以拖延懒散;可以可爱甜美,也可以沉默封闭……

很多时候,要呈现什么样子,是根据自己的内心状态和环境来决定的。所以可以自由切换,内心也是自在平安的

但我们确实有很多时刻是没办法用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回应外界的。比如明星就是一个非常不能真实做自己的行业。

每一个明星都有一个自己的人设,这个人设要突出,要和别人不一样,一样的话要比别人更极致。为了塑造、维护、强化这个人设,就要压抑不符合这个人设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于是,分裂必然在内心发生。

我们也看到太多明星人设崩塌的案例了。吴秀波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当初他和汤唯演的《北京遇见西雅图》电影,成功树立了温暖包容帅气大叔的人设,也让他一度非常红。

但是,当情人曝光他的各种事迹,他还用一些方法把情人抓起来的事情发生以后,什么温暖,包容的人设全部都坍塌了。到现在已经都完全没有他的消息了。

因为明星知道人设崩塌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明星们也更加努力地塑造和强化自己的人设。于是,内在的分裂也更加的厉害。

而过于分裂的内在,是塑造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原因。

03

极致的喜爱和猛烈的攻击,

都指向了虚假的自我。

明星们会遇到极致的喜爱和猛烈的攻击。但其实明星是因为人设才受到喜欢的,所以对于这种喜爱,其实并不会很好的享受。

他们会担心:我是这样,你们才喜欢我的。那我如果不是这样呢?你们肯定就不喜欢我了。所以这个喜欢是很虚无的,也是让人很没有安全感的。这种喜欢,并不会让明星增加自信,反而会滋生更多的恐惧。

而那些猛烈的攻击,其实也是因为粉丝在明星身上的投射,明星只是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出口。他们攻击的其实是明星的人设,是那些特质,但是大家看到的就是明星这个人。这些也让明星们觉得委屈,因为那也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这些强烈的评价都指向了虚假的自我。只要是虚假的自我,不管是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内心都是恐惧不安的。

04

利益的世界,难觅真情。

一旦一个人成为明星,TA就拥有了强大的吸金能力。于是ta的团队和家人就会开始进入利益的轨道,想尽办法得到更多的曝光和合作。

大家都开始进入一种怪圈,极度焦虑,用力地塑造明星,监督和推动明星。这些情绪明星都要去承受,这些要求明星都要去实现。鲜少有人会关心明星真正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明星虽然处在一群人簇拥的热闹中,但内在其实很孤独,压力也会很大。

之前邓紫棋在参加《我是歌手》的时候,就有谈到,团队里这么多人在为她工作,她必须要努力,生病了也要继续参赛。其实,到底是谁为谁工作呢?

最近就有多家外媒爆出,小甜甜布兰妮被父亲以精神疾病为由再次送进了疗养院。她就一度被父亲和团队控制着全部财产,自由度非常少。

05

没有私生活,

没有喘息空间。

粉丝对明星私生活的热衷不亚于对舞台上明星的关注。不知道有多少狗仔队靠曝光明星的私生活为生。每一次出门,都是一个大型的人潮现场。就连在家里放飞自己,都有可能被不知道安插在哪里的摄像头拍下。

每天都绷着一根神经,要记住自己的人设是怎样的,不能破坏,不能崩塌。人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喘息,就会很容易崩溃。

为什么很多明星对狗崽队会拳打脚踢,爆粗口,真的是因为他们也是人,也希望有自己的空间。那些过去被压抑的情绪,在发现狗崽队又跟踪自己以后,如果稍微控制不好,就会一股脑儿爆发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谈明星持续生存指南

作为明星,必然要经历以上谈到的生存状态。如果适应不了,很可能就过早结束明星生涯,最坏的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那么,要做些什么,可以更好地持续做一个明星呢?

01

进入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和准备。

了解清楚娱乐圈规则,找资深娱乐圈人士了解娱乐圈生存地图。了解得越多,越有心理准备。走到每一步会遭遇什么,如果提前得知,就能更从容地应对。

当然,有可能你完全没机会走这个地图。因为,有时候一个明星是怎么红起来的,自己都搞不清楚。

那么,可以在突然间爆红的时候,去好好做一下了解娱乐圈生存地图的工作。接下去的赞美,鲜花,以及攻击,爆料都会非常多,娱乐圈有很多前车之鉴。绝对值得花时间好好梳理一番。

编剧于正就发过一片微博,分享娱乐圈套路。

02


在这里,明星可以安放所有在外面不能安放的内心状态,永远都有一个出口,让压抑的情绪表达,让真实的自己呈现。

可以破口大骂表达自己的憋屈和冤枉;可以嚎啕大哭发泄自己的委屈和艰难;也可以当一个需要被呵护和保护的宝宝,在心理咨询师的抱持下好好地休息和喘息。

那些分裂的内在,那些虚伪的面具,那些被强迫的愤怒,那些只能不断往前的恐惧,都可以在心理咨询师这里好好被看到,被支持,被安放。甚至,那些突然成名的极度喜悦和诚惶诚恐,也需要有一个空间好好表达和释放。

人的内心只要有一个出口,只要有出口就不会崩溃,断裂。

编剧柏邦妮就分享过她因为抑郁去寻找心理咨询的事情。她坦言,去接受心理咨询,不仅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也和自己和解了,还内置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知道如何陪伴和支持自己了。

有一名长期稳定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是每一个明星的标配。

03

有正确的期待,

在心态上把明星当成一个职业。

明星所带来的财富和关注都太大了,很多人就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事业发展好的时候,就特别开心;发展不好的时候,就会非常沮丧焦虑。

可以试试在在心态上将明星、艺人当成是一份职业,而不是“我”本身。

职业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我只是在工作的时候,呈现出别人希望的样子。我会好好呈现,并且做到最好。但在非工作场合,我就尽量真实自在地做自己。

粉丝大概也是有合理的期待和评价的。那些在演艺事业上,确实有成就,交出过高质量作品的艺人,粉丝对于他们私生活的态度就会宽容很多。

当然我们这边说的私生活,绝对不是包养情人或者吸毒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而是正常健康的私生活。

木村拓哉就是一个非常兢兢业业的明星,他也有非常正常的私生活和自我空间。他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总是做到最好。也可以很快抽离,并不沉溺于明星带给自己的光环。

可以进得去,可以出得来,也许这就是艺人对自己明星身份的最好心态。

04

持续自我成长,

无惧地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每一位明星都应该持续地自我成长,厘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守自己的界限

人设,只会让粉丝喜欢一阵。毕竟,粉丝自己也是多变的,并不总是一个样。他们不会永远喜欢一种人设。

而,真实地活出自己,成为一个丰富完整的人,这本身就是值得让人追求的偶像。就算没有那么多曝光率,没有那么多人喜欢,至少自己问心无愧,内心平安。足矣。

王菲,窦唯都是活出自己的人。交出过完美的娱乐圈答卷,也不断在成长自己,不断在往更高的需要层次发展。人们谈到他们,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消费。

有机会成为明星,拥有那么多的资源,这本身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很高的起点,很好的机会。试着让这个机会更好地成就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综上,是我整理的关于明星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指南。

但其实,也是我们每个想要活得更好更健康的人,可以去了解和借鉴的部分。

供大家参考。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