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觉察日记20

 怀众心理 2020-11-05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1

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女作家,毛利,和我同岁。她儿子今年读一年级。在两三年前,他们家决定让老公辞职,全职带孩子。她每个月给老公两万元工资。她坚持每一周写一篇“全职爸爸带娃周记”,去年集结出了一本书《全职爸爸》。

记得前年的时候,她来厦门十点书店召开一次读者见面会,我去参加了。在提问环节,我就问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主张自由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她当时说今天的主题是那本她新出的关于都市爱情的书,所以关于孩子的教育不便说太多。但也聊了几句。大意就是其实两个都很在意,很难选择其中一个。

我过后其实也问了自己,为什么我会问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明显那就是一个跟爱情话题有关的读者见面会。

那是因为,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其实我是困惑的。我很想在她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答案。

我和她一样,也有一个儿子,也是老公在家全职带娃。我经常看她的文章,算是比较认同她的观点,觉得她是一个蛮清晰的女性。她发出的声音对我而言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插画来自美国插画艺术家

Pascal Campion



我经常会在自由教育精英教育这两个角度游移。有时候想着,让孩子自由自在长大就好了,没什么比让孩子感受到自由和爱更重要;有时候又想着,不付出多一些,不在某一个领域多下一些功夫,就没办法真的有所长,没办法有所成就。

好像自由和精英是矛盾的,两者不能并存。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有这方面的思考。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父母,有能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又开始成长到自己有了一定的空间,希望给到孩子更多的允许和自由。于是,也经常陷入两难中。

2

我是自由自在长大的。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孩子又多,所以父母除了让我们上学,没有其他的学习和训练。我记得高一去市区一中报道时,很多同学都有各种特长考级。比如钢琴十级。我那时候挺震惊的。我甚至都没怎么见过钢琴,人家就已经有十级的水平了!

那时候特别向往精英教育。总感觉自己和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差得太远了!

我自己算是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给到自己精英教育的。说到这里挺可乐的,我从很小开始就是自己的父母,坚持不懈地督促着自己。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我也坚持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我也坚持不断学习和成长,改变和进步。回头想想,确实挺辛苦的。但也确实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真的在某一些领域有了感觉。

(插画来自美国插画艺术家 
Pascal Campion

当我有了孩子,我真的开始在寻思: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来了,我要如何选择和把握呢?

怎么做胎教?怎么更好地度过婴儿期?怎么做早教?怎么选择幼儿园?怎么幼小衔接?什么时候确定兴趣并且持续培养?怎么课外辅导提升成绩?如何准备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学专业如何选择?要不要读研?毕业后要选择哪一个领域?如何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以上这些成长的重要阶段,关键时刻,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如何把握呢?

等核桃(我儿子)现在快三岁了,我再去回想他的成长。那些我过去寻思的各种阶段,我好像都没怎么努力做过什么。

没有胎教,因为我感觉自己事情真的很多,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顾及他;

没有早教,去过几次,觉得人多杂乱,老师上课速度太快,在旁边听完课我都很焦虑,就不再去了;

婴儿期也是在我和先生的陪伴下度过的,更多是先生的照顾。因为没有老人,我们也不放心老人来照顾(公公经常丢三落四,我们担心哪一天出去完回来都忘了孙子原来也跟着去了;婆婆害怕的东西太多,甚至在家里好几次地方放老鼠药,相当不让人省心;我的爸妈自己的店铺开得很投入),于是我们就决定还是自己来带吧。

吴老师辞职了,我继续工作。

不要说怎么让孩子精英教育了,单是能照顾好孩子,保证一日三餐,午晚睡觉就不错了。我经常在厨房里看到各种调味瓶不见了盖子,有时候质问先生时,他回一句:“盖子丢了有什么,孩子没丢就好了”我都觉得很有道理。

在这种跌跌撞撞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没有了闲暇去考虑“自由”还是“精英”了。

在这种真实生活的触碰中,我们却收获了很有质感很有连接的关系。当忙碌的一天结束时,我们三个人躺在床上,核桃张开手臂抱着我们俩,我们都能感受到爱在其中流动;核桃不说话,只是咧着嘴笑着,很满足。

我看着核桃,我也很满足。这时候,去思考要怎么教育好像是一件很多余的事情。似乎,把每一天过好,就是最好的教育啊。

3

当然我还是会焦虑。间歇性的。最近开始想着核桃要去哪里上幼儿园。因为是9月12号生的,所以今年还没办法去上幼儿园。在寻思着给他找托儿所,让他有个地方可以呆一呆,能接触小伙伴们,慢慢进入学校这个体系。

也在想着,以后读小学怎么办。好像我住的地方附近,小学不是很好。要不努力点赚钱去读私立学校?可是也有人说私立学校不好啊,有钱人太多,互相攀比特别严重。而且,没有经历过各种中国式重要考试,有点不完整。各种各样的想法,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这时候,核桃会跟我说这样一句话:妈妈,我想去幼儿园了,再去。

三条黑线。但也惊醒了我。

对啊!我经常陷在自己的世界里,左思右想,左右为难,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还是忘了:核桃才是真正要经历这一切的人。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感受和决定啊!

有时候他拉着我要讲故事,玩逻辑狗(一种训练思维的玩具),我觉得很累,不玩都不行。这时候,他其实就是处于想要学习,想要扩展自己的状态。他有这方面的需要。

有时候他就是要玩,要说不,要做我们不允许他做的事情,他就是要确定自己的主权,就是要做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们要和他对抗,也只是两败俱伤。这部分的能量,其实是非常大的。

他可以精英,因为每个人真的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也需要自由,因为那就是他的天性。要精英教育还是自由教育,又怎么是我能决定的呢?

而且我一不精英,二还没那么自由,我到底在自恋自大又傻里傻气地安排着什么啊!

但真的很多家长都干着这样的事情。

很多父母经常会问我:我要不要给孩子手机呢?我要不要让孩子去学游泳呢?我要不要让孩子去集训英语呢?我要不要给孩子玩游戏呢?

他们在这些两难的问题上困住了太久,却唯独忘了孩子才是真正要去经历这些事的人。父母更应该跟孩子商量这些事情,而不是问我或者自己陷在纠结中。

去和孩子商量要不要用手机,怎么使用手机,如何制定使用规则,如果不执行应该怎么办;去问孩子想不想学游泳,学英语,而不是自己觉得应该学必须学。

孩子没有内驱力,我们怎么选都是错的。

4

我自己也一直在想,时代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的教育真的要怎么改革,才有可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五年后的世界,甚至是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我们拼尽全力学习的知识,真的有用吗?

前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关于未来世界的书。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就全面推行了。我们现在想想,真的能接受吗?那时候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AI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学了用不上了,我们也不得不依赖大数据。我们现在已经体验到没有手机出不了门了,以后更是如此。

之前在书写营里,看过一个学员介绍的一本书,朱永新的《未来学校》

书里说到,未来的学校,将被学习中心所替代。学习场所不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教室,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度,允许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不因为“疯狂”追求所谓“优秀率”,终日焦虑不安,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优势,研究特色课程。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相较于现在的“大班制”,学习中心是“小规模”化的,更利于制定个性化,有差异的课程。

考试评价也从鉴别式走向诊断式。未来的人才不仅仅通过文凭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知识结构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未来你修了什么?学了什么?比拿到什么文凭更重要,课程证书显的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教师只有两种,一种是相应行业的高级人才,一种是真正的心理工作者。高级人才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而心理工作者陪伴和帮助每一个人,更多去塑造每个人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可以活得很好的心理健康力

我很认同这样的未来学校。

关于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我絮絮叨叨了一篇。如果你对这个部分有感受,欢迎一起在留言区讨论。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