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独处守心好 2020-11-05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乃寄天地中一物耳,物有长久者,有速败者。人之生也死之门,死也生之户,人秉天地之秀,得阴阳四时之气,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气,生而为人,养而成体,长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以为鬼,俱在和与不和之间,在己之修为而已,己之修为,其柔弱也,故生;其坚刚也,故死;于是方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无他,在于中和二字之间。人生柔弱者,外则能保身,内则能炼神。坚刚者,外则能杀身,内则能死神。人之修行譬如藏物,封固坚者,无风雨霜雪之苦,故长存。露于外者,有日晒夜露之苦,故败之。人若体此修身,中和惜气平等敛神,死生二路,在我之柔弱刚坚之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人若有为者,强而行之,是用心用意,坚执刚勇,一头行去,无返避之心,谓之其死也坚刚。人若无为者,忘心灰意,听其天然,不假修为,道自混元,谓之其生也柔弱,苟能体此行之,则生而不死,不能如是,则死而不生。去其坚刚,忘其柔弱,则不死不生。草木万物之生也柔脆,万物之中,无不中和,言其不行不动,不睹不闻,不言不食,感天之雨露,得地之和气,无风折之,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故来春尚有生气,谓之柔脆。其死也枯槁,言其可玩之材,可用之质,人之爱也慕也,不能忘情于他,故遭人取之,因他之美质,故枯槁矣,又一等不得天地之气,又无雨露之施,日暴之,风折之,不枯已槁已而何。譬人之不修,譬人之丰衣玉食,功用于外,不修于内,万物之枯槁,由人之死而不生。人之死而不生,由万物之枯而槁矣。二理一也,只在和与不和,闻耳,和者,退也,无用也,无材也,无心无意也,无物无形也,一团混元之气,敛神惜精之谓也。嗟夫,柔弱者生之徒,坚刚者死之徒。是以客气胜和,有为害中,心意使之然也,谓之兵强则不胜,木者和之根,中之苗,根苗中和,内外共敛,谓之木弱则共之。强而大者,处下以为鬼,故死之然也。柔弱者,则居上以成道,无他。明于心者,谓之柔。见于性者,谓之弱和于中,谓之生。明心见性,生生不已而成道。迷于心者,谓之坚。乱于性者,谓之刚。不和于中者,谓之死。迷心乱性,死而已矣。上下于此明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