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懂地产的人,其实是这一群人。

 昵称72275199 2020-11-06

来源:地产八卦女

1st

7月26日,在大连,一群人聚在一起,来了一场兴奋的足球比赛。

看起来,这似乎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联谊赛事。然而,参加这比赛的球员,来路却不简单,大多是房产圈的“新领袖”,如欣城地产创始人葛春峰、天津金乐家董事长贾方嶺、吉屋科技VP吴玲、京东联行运营总常诚等。

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动产服务行业是一个比较纯粹而又竞争激烈的行业,几家大佬同时出现在某个场合,大多是联手抱团对抗另外的中介势力,纵横捭阖、借力打力。因为这个行业,一直存在零和博弈的僵局,各家公司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才得以笑傲江湖。

那么,是不是又有什么战略合作之类的大事要宣布?

▲原力场学员参加原力足球赛

其实没有,这一次,各领域的大佬们,均放下了以往竞争的姿态,转而以互相学习的同道者聚在一个场域,一个专注不动产服务领域的“湖畔大学”、“青腾大学” ——原力场

2nd

其实,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也在乙方呆过,主要是做开发商内部培训的课程顾问,负责邀请一些有经验的高管做分享。当时虽然工资不高,但这一份工作却着实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印象深刻?因为那是在我最贪玩的年纪,看到那些早已是身家百万千万的房地产中高层,还在兢兢业业专注学习,我当时就被震惊了。地产人爱学习、爱交流的印象,也从此深深的种在了我的脑海里。

只是稍有遗憾的是,开发商的这些课程培训,主要聚焦在工程、景观等具体建房细节上,大多是行业操作的“术”,鲜有刷新固有认知的“道”,缺少对底层逻辑和知识体系的梳理。

反观不动产服务行业,尽管市场规模已经高达20万亿交易体量,但这么多年来,我却从未看到或听到过有关于这个行业的交流课程。也许真的是行业不一样吧,不动产服务企业的高管们,都靠着自己的本事吃饭。谁会愿意把自己的本事泄露出去,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我当时这样想。

然而,我这样的想法,却在最近,被贝壳研究院举办的“原力场”给掐灭了。

什么是“原力场”?在其官方辞典里,原力场的定位是“中国不动产服务领域的 EMBA”,从讲师到学员都是一批有能量的新领袖组成的“场”,汇聚了行业众多名家名师,聚焦行业和市场、战略管理、科学管理、运营管理、公寓管理、跨界创新六大模块,核心诉求是帮助中国不动产行业企业家制定公司战略、定义服务标准并使之落地、保证组织管理和科学运营,同时也让行业得以进化。

也就说,“原力场”其实就是专注不动产服务领域的“湖畔大学”、“青腾大学”。

不得不说,在这里,汇聚了不动产服务领域最顶尖的一批人,也是最懂房地产市场、对政策感触最深的一群人,例如链家集团高军、日本不动产研究所亚洲区研究主管曹云珍、澳大利亚 Ray White创始人Dan White、21世纪不动产卢航、吉家网李同荣、麦田房产缪寿建、骄阳地产王文奇等大佬,均作为讲师出现。旗下的列位学员,也都是泛地产领域的企业家、高管、创业者、合伙人、投资人等。

▲原力场学员代表合影

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碰在一起,彼此间的思维、眼界、和一些过往的认知都在不断被打破。

抛个例子,对存量时代的到来,原力场院长杨现领博士认为,大规模开发浪潮渐退,“快周转”理念失效,房价高速增长趋势不再,以“开发”为主导的行业生命周期已达到峰值,加速驶入下行阶段。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企业如何把握住转型期的方向盘,认知革命是前提。

中国房地产企业在‘黄金时代’积累的资源与能力即将失效,从开发向居住生活服务转型是必然,在存量主导的时代,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转变认知,用增量开发的思路做存量、做租赁难以破局。

3rd

刚才我们说过,原力场聚集的这一群人,他们本身就掌握很多的交易信息资源,自然也对这个市场最为熟,最了解市场行情。

然而在不动产服务领域,大多数情况却是零和博弈的僵局。这也是为什么最了解市场行情的人,很少主动站出来分享自己的心得。而贝壳研究院做原力场的初衷,就是将这一群人聚拢过来,一起研究市场、研究行业,让所有的知识产生交互、产生价值。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欣喜、令人振奋。原力场二期学员、吉屋科技运营总经理邓勇强就表示:“当前中国不动产服务行业,太缺乏这样的交流场域了,很难找到一个既可以横向分享经验,还可以提供行业前瞻性思考的学习场所。原力场的出现,弥补了这样的行业空白”。

原力场院长杨现领博士


那么,为什么贝壳研究院有动力去做原力场呢?原力场院长杨现领博士是这样说的:

“贝壳研究院是研究行业的,但我们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的同业,市场、政策带来多大的价值?这是过去的三年一直激励我的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的20年,我们的中介行业是如何走过来的?我们要梳理过去的20年的历史,我们的中介行业的变化,中小品牌的成长,经纪人的人均单量如何变化的,经纪人的收入如何变化的。我们希望把这个历史还原清楚,所以我的第一个初衷来自于研究能带来价值。

我的第二个初衷,我觉得陪伴大家成长,当大家有焦虑的时候,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我希望打造一个平等的,无障碍的,交流顺畅的组织,让行业有一个可以互相信任对话的机制,在中介行业的底层逻辑上,能带来一些信任交互。当大家彼此是互相信任的同学时,交互的成本就变得更低,就更容易产生合作。不断的交互、陪伴、相互信任,就能够使得合作大于竞争。

我的第三个初衷,是真的希望能形成一些行业的沉淀,沉淀一些知识,沉淀一些课程,沉淀一份信任。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我们的专业以及我们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为什么我觉得我可以比别人做的好,我就是研究人员,我是为了追求真相,并且把真相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核心的原因。 ”

以一个研究员的角色,杨现领分享的第一课就是“认知进化的力量”。

“不动产服务行业正在转型,在转型路上,任何一个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有极限,总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第一条的曲线结束之前,要找到第二条曲线。这对企业决策者来说,他的认知迭代速度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久度,所以企业要学习,刷新行业认知”。

▲原力场学员现场举手提问

立定自我,重新出发,这就是第二曲线。但在房产经纪圈,很多高层领导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年前,尽管管理上很行,但是战略上不做转型,公司也会迟早死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是你死了,而是时代不要你了。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说的就是如此。

对于企业来说,认知周期、生存周期,也同样需要开辟“第二曲线”。保洁、通用、福特等企业花了100多年才达到市值巅峰,然而沃尔玛只花了56年,英特尔只花了30年,阿里、腾讯只要20年,滴滴只花了5年。企业崛起的时间越来越快,相应的,红利期也越来越短。原来做一件事,可以享受十年的红利期,再做一件事情只有五年,再做一件事情只有三年,这就是大变化、小红利。如果没有更大的变化,保持第一曲线是越来越难。如果不做改变,不做转型,企业很可能会马上陷入停摆状态。

说实话,对于杨现领博士的这番话,我是深有体会,尤其是“第二曲线”的理论。

从不动产服务行业的环境来看,互联网革命之后,不动产服务的发展、运营模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各家企业都是在极点到达之前寻找新的方式。

早期从链家做系统,做一系列的并购,推出贝壳找房,就是一直在找第二曲线;再反观曾经的行业巨头搜房网出了什么问题?大概就在于转型时期,已经是被对手逼着、被资本市场逼着的时候。

不动产行业的转变来的远比我们想像得要猛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动产行业从业者,可谓是焦虑重重。

所以杨现领说,转型的压力,要主动寻找。

4th

说实话,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一个人的心智如果正常开启,就会发现只要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毅力,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即便自己已经是个专家,或者已经是成功的老板、高管,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梳理,也很难有所突破。

在这一方面,原力场的课程顾问团队40余名研究员对课程进行内容梳理、数据梳理、书籍和案例整理,精心打磨出一套贴合学员需求、实操性较强的系统化课程。在二期班的课程设置上,共开设6大类别,30+堂专业研修课程,聚焦行业洞察、战略管理、科学管理、用户体验、数据运营、组织管理、创新、金融等主流课题。

▲原力场讲师夏渊精心授课

据原力场讲师、贝壳业务财务中心总监夏渊介绍,为了把财务这门在大众眼中最枯燥、最晦涩、难懂的课程梳理清晰,自己以财务管理的视角,剖析企业损益结构和实战案例,系统介绍财务管理在经纪业务中的应用,传授门店成本管理基本方法、获取不同城市、不同阶段门店保本测算的真经宝典,共同探索如何运用财务管理方法、拓展收入、管控成本,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为了分享这些内容给原力场学员,夏渊和原力场课程研发团队,将这门课程一起打磨了12遍,对门店的财务管控做出了极致的系统分析,才最终搬上原力场的课堂。

曾经在知乎上有一句话,人们往往只接受自己已知的那部分知识。对此,我深以为然。每个人都是顽固而僵化的,想让一个观念、一个知识系统瞬间种进你的脑袋,何其之难。

但是一旦真的接受,那就是全新的一个你。

“如果不是因为真的热爱这个行业,我们今天不可能坐在这里。” 杨博士的话,让人禁不住畅想,汇聚不动产原力的原力场,又能对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