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佛经的经典名句

 果果w65k9gp8te 2020-11-06

  人世间最美好的就是自己,只有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最自然的,只有自己的心不会背叛自己,不会抛弃自己,所谓的幸福不是苦苦追来的,你想要的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只有自己善待自己,你才能收获幸福。下面小编收集了佛经经典名句,供大家参考。

  佛经经典名句:

  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0、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12、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6、尽佛经心知佛经性,知佛经性则知佛经天。

  1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8、众生由佛经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9、真心是菩萨净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4、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8、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2、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3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4、佛经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6、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8、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0、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41、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4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4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4、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8、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1、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2、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佛经实益。

  5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4、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扩展:关于佛经

  佛经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佛经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佛经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佛经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佛经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佛经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佛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佛经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佛经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佛经的作用

  佛经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诱你起信,第二作用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第三作用便是“印心”。佛经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佛经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佛经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