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改革需要微创新

 袁占舵 2020-11-06

教育改革需要微创新

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专家的引领,以发现教育事业前进的规律以及探求规律的应用。但这些都不能取代对学校和教师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回答。

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途径,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当然,这可能不够宏观,也可能一时不成体系,所以,李志欣们可以称之为微创新

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小,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所以,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其意义绝不可低估。

学校里的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微创新的切入点,所以,推进学校内部的微创新不仅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与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

校长和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微创新课题,都应该通过微创新科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微创新呢?

微创新应当从问题出发。要全面分析自己从事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找到存在的难点、关注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课题,将科学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微创新应当有研究方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认真调研,理清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确定创新点,制订包括实验方法、实验进程的方案,使研究有序进行。

微创新应当是学习的过程。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边学习,边研究,以学习指导研究,以研究加深理解,从而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微创新最重要的特点应当是高度重视实践。微创新多属于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要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内大胆进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设想,在实践中完善方案,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且重视积累实践过程中的数据与资料。

微创新还应当进行成果评估。对各项微创新成果的评价,要以实效为检验的重要标准。

专家的鼓励与观点让李志欣充满了信心,有了能够实际操作的依据与路径,李志欣充满着无穷的力量。

就这样,三年来,李志欣始终保持着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增强对问题的预见性,保持理智唤醒内在的自觉性,立足本土,借助外力,识别、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途径。因势而谋,回到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实际轨道上,直面每个人的成长需求,找准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让全体师生和员工的内心受到触动,从而齐心协力办好一所学校。

伴随着成就每一个人办学理念的提出与落地,全学习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课题、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全学习课程改革顶层设计、全学习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5+2”教师自成长模式、基于育人目标的学生自主成长课程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

写到这里,李志欣的内心是宁静的,那一个个关注细节的、充满激情的微创新,无不充实着李志欣的心底,丰盈着李志欣的人生,践行着一个共同的教育主题:立德树人。

再往深层里探微,李志欣找到了自己的领导力的原动力,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领导力风格。关注着自己的内心,由内向外,朝向使命,努力地正视现实,从薄弱出发,向优质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