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点鼓励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2019年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宣布科创板正式开板,为中国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科技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据上交所科创板官网披露,截至2020年6月12日,科创板共受理申请上市企业337家,注册生效企业达129家,其中在生物医药板块申请上市的企业共计63家(不包括已终止申请上市公司),注册生效达28家,其中多以医药制造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主要指CRO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指医疗器械设备)3大业务类型递交上市申请书。 站在科创板开板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资本对“硬核”科技的关注,对创新这一内生力的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创板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5家企业市值突破200亿元据上交所披露,截至今年6月12日,已有25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科创板完成上市,IPO募资总额达209.65亿元。其中,融资金额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华熙生物(31.54亿元)、泽璟生物(23.84亿元)、百奥泰(20亿元)、昊海生科(14.84亿元)和海尔生物(10.00亿元),而融资规模最小的是赛诺医疗,完成了2.67亿元IPO融资。 从上市规则来看,在已完成上市的25家公司中有21家公司以科创板第1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仅特宝生物以科创板第2套标准申请上市、仅赛诺医疗以科创板第3套标准申请上市,而泽璟生物、百奥泰作为手握核心技术却尚未实现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则选择以科创板第5套标准申请上市。 从市值来看,科创板整体体量较小,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公司数量最多。在生物医药板块,总市值排在首位的为华熙生物,达613.9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南微医学、百奥泰、微芯生物和博瑞生物等4家企业,市值均突破200亿元大关。另外泽璟生物、成都先导等10家企业的市值介乎100~200亿元之间,而迈得医疗是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市值最低的公司,仅28.29亿元。 此外,据统计发现,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和国金证券是在25家已上市公司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保荐机构,均已辅导3家公司完成上市。而在未完成上市的38家公司中,中信证券出现频率最多,担任了10家公司的保荐机构。 疫情之下,15家企业持续盈利随着上市公司的2019年财报和2020年一季报陆续披露,已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营收业绩表现也颇受市场关注。 据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以18.86亿元的营业收入拔得头筹,昊海生科、南微医学和南新制药的营业收入也均超10亿元。此外,泽璟制药和百奥泰是仅有的2家亏损公司,其中,百奥泰2019年年内亏损10.24亿元,泽璟生物年内亏损4.62亿元。对此两者均解释为研发项目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另外,2019年营业收入涨幅超50%的企业有临床前CRO公司成都先导(+72.8%)、专注慢性乙肝疾病领域的特宝生物(+62.77%)和医疗器械公司三友医疗(+59.38%),而迈得医疗和申联生物是仅有的2家营收负增长公司,分别同比增长-2.49%、-7.75%。 据2020Q1财报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有15家生物科技企业保持营收稳定增长,其中硕世生物因新冠检测试剂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实现2.0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2%;洁特生物因口罩等防护用品业务销售收入增加,实现0.7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14%;南新制药因抗流感药物销售收入增加,实现3.2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和39.89%。而昊海生科是2020Q1同比跌幅最大(-50.81%)的公司,其主要原因在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的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及防粘连及止血等四大治疗领域的产品线收入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下降。 除却疫情带来的红利外,因公司核心产品上市销售带来稳定营收增加的公司还有微芯生物和百奥泰。其中,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片因降价10.9%在2019年底续约进入医保,2020Q1销量同比增长53.29%,销售额同比增长28.83%。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西达本胺新获批的乳腺癌适应证上市推广活动受限,销售增量尚未体现。百奥泰的格乐立,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于2020年1月7日宣布正式上市并开启商业化,定价为1160元/支(40mg/0.8ml)。上市3个月,格乐立实现销售收入1972.61万元,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泽璟制药在2020Q1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在2020年1月2日宣布多纳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成功,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索拉非尼对照组,显示出更优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趋势。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达18.68万元研发是科创公司的“引擎”,也是一直以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据2019年财报数据统计发现,25家已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投入共计22.8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超9000万元。其中百奥泰以6.37亿元成为研发投入总额最多的企业、美迪西则以70.67%的增长率,成为研发投入涨幅最大的企业、微芯生物则以45.02%的营业收入占比,成为研发投入占比体量最大的企业。 此外,已上市的25家企业在2019年财报中首次披露了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人均达18.68万元。其中赛诺医疗以29万元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排在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微芯生物(25.18万元)和心脉医疗(23.98万元)。 从研发人员数量和学历详情来看,研发人数超百人的企业达18家,其中CRO公司美迪西成为研发人员最多的公司达1001人,占比公司总人数的82.12%。其中博士38人、硕士282人和本科511人,人均薪酬达14.46万元。百奥泰成为制药企业中研发人员最多的公司达243人,占比公司总人数33.94%,其中博士19人、硕士90人和本科106人,人均薪酬达23.67万元。 11家公司即将IPO,上市进程明显提速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18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科创板完成上市注册,IPO募资总额达133.99亿元。自2020年开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在科创板完成发行注册,拟募资总额达128.98亿元。其中泽璟制药、百奥泰等7家已完成上市IPO,复旦张江、神州细胞和君实生物已进入IPO申购阶段。 除此之外,科前生物、康希诺、三生国健和艾迪药业等8家企业已通过上市委会议并正在提交上市注册,拟募资总额达86.88亿元;艾力斯、苑东生物、悦康药业和浩欧博等16家企业已获问询,拟募资总额达168.2亿元。柯菲平、皓元医药和盛诺基等10家企业已获上市申请受理,拟募资总额达95.53亿元。不管从募资金额来看,还是上市获批进程来看,今年在科创板完成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有望超越2019年。 另外,目前还有多家实力强劲的生物技术公司已披露赴科创板上市的计划,并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其中包括已在港交所上市的复宏汉霖、已完成“港股+A股”资本布局的石药集团,以及”弃港”回归的天士力医药子公司天士力生物。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