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了模型就忘,人也没有变强

 进步黑客 2021-05-24

每一步,都精彩

每个学思维模型的人都会想,怎样才能记住学过的思维模型,并将它们用于日常生活,让自己进步得更快,变得更强呢?

不用就忘倾向告诉我们,所有技能如果不使用,就会退化。

许多技能只有通过天天练习,才能维持高水准。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曾经说,如果他一天不练琴,就发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在下降,如果连续一星期都不练,连听众都能察觉到这个变化。

为了避免技能不用就忘,芒格老先生建议我们,借鉴飞行员的模拟训练,通过飞行模拟器,持续操练平时很少用到,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的技能(比如紧急迫降时的手动操作)。

在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到类似飞行员的模拟训练器呢?

将所学用于商业实践,产品化人们需要的东西,是知识内化的操练场。

模型提供了思考框架

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些思考框架,管理学大师马奇在《马奇论管理》中说:

学术知识和经验都是必要的,但两者是不同的。

……

学术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具体环境下的具体问题,除非生搬硬套。

但是,在新的或者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当管理者面临意外问题或者未知问题的时候,学术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学术知识提供的是问题的思考框架,而不是解决对策。

也就是说,外界变化越快,越不确定,问题越陌生,思维模型就越有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思考框架,一些认知工具。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与人的交往中持续操练这些框架和工具。同时,将这些认知工具连成一张活的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用芒格的话来说,就是:

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到头脑中的一个由模型组成的网格上。

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模型连成一张网,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个大问题。《直面不确定性》是一次尝试,但还不太令人满意。肯定有一种更自然,更合理的方式来实现。

一种自然的元方法论

前几天翻看读过好几遍的《丰田套路》,下面这张图启发了我。

这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模式,虽然从研究丰田而得出,但它是一种元方法论,并不针对任何特定领域,是我们取得进步的一般过程。

在2岁时,我们就理解了这个方法,在抛球时,我们将手中的球(源)抛向一个地方(目标),中间经过一个路径。

长大后,无论是泡一杯咖啡还是跑马拉松,都经历同样的过程。这是我们与环境互动形成的一个心理图式,心理学家叫它「源-路径-目标」图式:

这个「投球图式」将状态改变分成三部分:

  • 源:生成现实世界的模型(球的现状,位置)

  • 目标:构想期望的心智模型(球将要达到的位置)

  • 路径:让心智模型变成现实(将球抛向预期位置的过程)

以这个图式为框架构建体系,将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关联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一张网,很有意义,值得尝试。

构建进步体系,全局优化

根据这个思路,我绘制了一份「进步黑客体系」思维导图,文末有大图下载方式。

这个体系有四个部分:

  • 基本原则:理念和指导原则

  • 创造财富:以商业为核心,绘制对世界的认知地图

  • 持续进步:将进步路径分解为一个个自然的过程

  • 注意力配置:注意力的投资就是生命的投资

如果你觉得自己成长不够快,遇到了一些瓶颈,就需要从整体出发,做一次「架构创新」的全局优化。

《大辞海》中,解释「架构能力」的词条:

架构能力:以组织内部元件能力为基础,使用新的、灵活的方式对元件能力进行整合或集成的能力。

这种整合或集成不仅能使现有的元件能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能促进新的元件能力的产生和架构能力自身的提升。

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我还在星球发过一篇帖子。

我们得从整体出发,去架构(设计)自己的未来,避免一直处于长期无效的「局部优化」。要停止无效行动,回到「全局优化」的轨道上。

这也是摆脱「内卷」的一种途径。

根据这张地图,我会开发一些产品,比如财富认知地图,训练营,线下课程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