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曾经问黄帝,有人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是怎么回事呢?黄帝说那是他根本就不感到悲伤!——语出《内经·解精微论篇》,是篇主要是讨论眼泪和鼻涕产生的机制,及其与哭泣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此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雷公问:有人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且鼻涕也不随着一起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说:哭泣时没有眼泪的人,是因为并不感到悲伤。不悲伤,心神就没有被触动,心脏的功能正常也就不会影响到肾的功能,’肾仍然具有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因而眼泪就不会流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抑郁就会使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失去神志的控制,则鼻涕和眼泪流出。
鼻涕和眼泪都是水液,我不知道眼泪是从哪里生成的呢?鼻涕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黄帝说:你问的这些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眼睛则是心脏之神气外现的孔窍,面部的光华色泽则是心脏功能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健康愉快,那么两眼就表现为和悦有神;如果有病痛和忧愁,也能从面部的气色上反映出来。悲哀时眼泪会流出来,流出的眼泪是由水产生的。这些水的来源是体内蓄积的水液,蓄水之处在至阴。至阴就是肾脏所藏的阴精,也就是说水是由阴精转化来的。来源于阴精的水液,平时不排出是由于肾脏的制约作用,肾中阴精固摄着它、裹藏着它,因而泪水不会自行流出。水之精和肾之“志”相对应;火之精与心之“神”相对应,水火互相感应,心肾互相影响。神、志都悲哀,泪水就会流出来了。俗话说:心悲叫志悲。心神和肾志的功能都反映在眼上,心肾同时悲伤时,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心和肾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肾脏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也会减弱,阴精便化生成水液从眼中流出。鼻涕属于“脑”,脑为髓聚积之处,属于阴,髓充满在骨空中,脑髓中的水渗出就形成鼻涕。
附《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原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上免下免)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