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青梅 口述:司增跃 图:来自网络 高考落榜后,我就在家乡的小镇上学起了电器维修。1992年3月,我有了自己的店。妻子也正是来我这里修理录音机时,和她认识的,后来我们渐渐熟悉,成了恋人和夫妻。 婚后这些年,尤其是2005年卖家电之后,虽然也没有赚多少钱,但我感觉每天都很忙。 但在一周前,我却接到了一个来自徐州的座机电话,我认为有可能是广告骚扰,就直接拒听了,谁知这个电话不断打来,于是无奈之下,就接通了,原来是当年初中的同学组织聚会,日期定在2020年的11月8日,地点在县城的一家大酒店。 我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朋友也不多,经常来往的,基本都是街上当年的几个初中同学。 发自内心的说,自己是不想去的,因为现在的同学聚会,大多都走了样,变了味,另外,自己混的也不咋的,担心去那里丢了脸面! 妻子就对我说,去与不去,都遵从你自己的内心吧,如果同学会是一场炫富会,只会让自己不开心。听妻子这样讲,我心想,聚会的时间恰逢周日,店里的生意会比较忙,我就干脆不去了。 但次日中午,妻子来到了店里,我对她说:“青梅,周日你来这里看店吧,我要去参加同学会!”原来,街上的三哥要好的同学,也在邀请之列,想想很多同学都三十年没见了,这次正好大家一起聊聊,回味一下逝去的青春,也是一件难得的美事。 虽然和高中的同学联系不过,但在我的脑海里,有很多次想过他们的模样,多少点点滴滴的往事,长久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听班长说,我们当年的高三四班,在当年参加高考前毕业照的留影上,有52位同学,毕业后的30年,先后有5名同学离世。我听说后,唏嘘不已。 妻子是个讲究的人,一定要我带我去买套新衣服,我说同学会又不是去相亲,穿平时的衣服就可以了。没想到妻子竟一下子拉下脸来,故作生气地对我说:“人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你去我可不想让你在那里丢人!” 没办法,我只好跟着妻子,在镇里最大的服装商场里,转来转去,总算买了一套心仪的衣服。 最初班长说,参加同学会的人实行AA制,预算是人均200元左右。聚会当天一早,我就跟着街里一位同学的车,到了既定的酒店。在大堂休息了几分钟后,焦灼的心才渐渐安静下来。 我们聚会的酒店,是县城最好的一家酒店,服务生彬彬有礼,不停地询问着要喝什么。让人一下子,体味出这里高贵的品质。显然这样的环境让我无法适应。 等待了一会,同学们陆续到来,看得出女同学们都经过了一番精心的装妆饰,男同学们有的西装革履,也有的随随便便。时隔三十年,大家的变化真的超乎我的想象,我们当年一个个精瘦无比的小青年,都已经变成了大腹便便的油腻中年,后在老班长的提示下,我才勉强一个个“对号入座”。 我们班的同学中,这次参加的来了41人。从大家的交谈中的字,有一些人已经定居到国外,有些离得太远无法赶过来,但大多数的同学都在县城和市里工作。大家在一起互相寒暄着,也彼此说着各自的家庭和职业现状。 宴会的时间到了,没想到主持人竟然是一个下岗失业了多年的同学,他穿着朴素,谈吐实在,先是说明这次师生聚会的来龙去脉,然后对十年前,自己家庭在困境之中时,大家对他家庭的帮助和关心,最后,他声明:本次聚会,喝酒不准劝酒,让大家适可而止。他的讲话赢来一片热烈掌声。 然后该同学要求每桌各选一个代表,也说上两句。 没想到我们桌上,他们一致要求让我做代表,说真的,我平时还真没经历过这样的阵势,内心有些忐忑,也稍有些羞怯,面对突然而至的“任务”,我起身后,先是舒了一口气,然后,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毕业以后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同学们的想念之情,随便这样一唠,话也自然了。我落座时,看到每个人的眼神里,充满了赞许和肯定。 聚餐的过程,大家都是在回望着往昔的岁月,也交谈着如今的生活,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着我。 人到中年,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开了。 同学聚会,大家聚的是什么,是吃喝吗?不是。聚的是攀比吗?不是。我想,很多同学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聚的莫过就是一种友情,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的青春记忆。 虽然前后才3个多小时,但我觉得却是2020年中,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光。 这次的同学聚会,与我最初的构想截然不同,没有想象中的世俗和压力,大家聚在一起,不谈钞票,不谈赚钱,只讲同窗之情。在饭桌上,在谈笑间,一起回忆往日的青葱岁月。 聚餐即将结束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告诉大家,今天所有的花费,由他和另外两个同学买单,他还表示,这样做并不是炫耀什么,只是他们三人想表达一下对大家的一点心意。随后,酒店的服务员为每个同学都发了一份礼物。里面有一位作家同学新出的书、一盒茶叶、一副皮带和一把雨伞。 饭后,我们来到了酒店门口,大家按照当年毕业照的位置和顺序,拍了一张合影。 一别三十年,直到今天,我见到大多数的你们,那模糊的记忆才渐渐清晰,你们的音容笑貌拨开虚幻的面纱,第一次真实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一时那一刻,时光似乎再度回拨到了30年前,那个只属于我们52个人的纯真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