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教学设计

 瘦弱的菠萝 2020-11-09
《秋天》教学设计
三源浦中心小学 洪婉婷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1个笔画,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自然段。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揭题识字
1.秋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出示课题,学习“秋”字。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请学生给“秋”字组词,如“秋风、秋天”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标注自然段的序号。
1.自主发现,初识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语文回地一》中的儿歌《一片两片三四片》引导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儿歌了,看这首儿歌,它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秋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自主发现: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有空格…
(2)出示课文,边指空格处边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开始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是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3)用多媒体演示使自然段逐段变色,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4)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注①引导:这就是第一自然段。这篇课文有3个自然段,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5)选一本学生课本投影,校对标注的序号,请标错的学生改正。
2、明确朗读要求,正确朗读课文。
(1)引导: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小朋友第一次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了。请你们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这三位同学的朗读,听后评一评,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引导: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一”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
(3)请一位学生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上面带“一”的词语,再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4)出示带有“一“字的两个句子,先指名学生把句子朗读正确,再齐读句子。
三、感受秋天的变化,随文识记生字
1.请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
    读后交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来。
2.重点识记生字“气、了”。
(1)出示语卡片“天气”,学生认读。请学生给“气”组词,如“生气、空气”等。
(2)出示两幅气温图,第一幅是夏天的气温报告,第二幅是秋天的气温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天气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天气凉了,小朋友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3.识记生字“树、叶”。
(1)认读“树叶”,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在认识了新偏旁后,请学生自主识记这两个生字。
(2)请学生给“树”组词,如“树叶、树林”等
(3)出示两幅照片,第一幅是梧桐树,第二幅是松树。引导:这是老师昨天在校园里拍下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秋天到了,梧桐树的树叶变黄了,松树的叶子还是绿的。
(4)再次出示词语卡片“树叶”,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的树叶变黄了,有些树的叶子却还是绿的。小朋友们可以做一个有心人,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留心观察,看看哪些树的树叶变黄了,哪些树的叶子仍然是绿色的,叫不出树名的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
4.识记生字“片”
(1)出示小篆,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人们用它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
(2)视频演示,让学生比较感受“一片叶子”与“一片片叶子”飘落时的不同情形。引导思考:“一片”和“一片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数量多)
(3)教师小结:一片片是告诉我们有许多叶子飘落,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奇妙啊!重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了。
5. 借助停顿符号,读好第一自然段。
(1)教师在句子上画好停顿符号: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引导:老师给句子加上了几根小魔法棒,看到小魔法棒,我们就要稍稍停一停,这样朗读句子更好听。
(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全班齐读。
(3)出示填空:天气( ),树叶(),一片片叶子()。教师引导:这样的句子,你还会读吗?
(4)学生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书写练习,反馈评价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了”和“子”,比较不同。
2.学写“了”字。
(1)出示笔画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了”字的新笔画——横撇。
(2)范写,提示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是弯钩,要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些。
(3)出示星级评价标准:★ 横撇书写正确; ★弯钩书写正确;★笔画位置正确。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3.学写“子”字。
(1)在会写“了”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本中的笔画提示,先写“了”,再写一横。
(2)引导学生对比“子”与“了”书写时的不同点:横撇略短;弯钩略长。
(3)小结书写要点及星级评价标准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书写姿势。
(5)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全班评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