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中药应用(2)

 陈梦邯 2020-11-09

一、瓦楞子

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主治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现代多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小儿佝偻病、肺结核、淋巴结核等。
1.消痰化瘀:用于顽痰积结,稠黏难咳,可与海浮石、贝母、旋覆花同用;用于痰火凝结,瘿瘤,瘰疬,常与海藻、昆布、牡蛎等配伍;用于血淤经闭,按之满痛者,常与香附、桃仁、大黄等同用,如《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2.软坚散结:用于癓瘕痞块,单用为丸,即瓦垄子丸(《万氏家抄方》);亦可与三棱、莪术、桃仁等同用。
3.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胃脘疼痛,嘈杂,吐酸,常与香附、五灵脂、乌贼骨、木香同用;若用煅瓦楞、生甘草共研末,饭前服,即甘楞散。此外,连肉烧存性,研敷,可治小儿走马牙疳。
药理作用: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1.69%;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燃烧后,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其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减轻胃痛、嗳气等症状。

二、红藤

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河南、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湖北等地。

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对于红藤的妙用,当代不乏名医,安徽名老中医张琼林就是其中一位。

其《临证碎金录》中的红藤六妙散就是一则:

“红藤30g,黄柏12~15g,炒苍术12~15g,败酱草30g,生薏米50g,甘草8g。

功效:燥湿清热,涤浊浣带。

主治:湿热带下(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性包块等)。

我常以此方加大剂量土茯苓治上述诸证,疗效可靠。

三、白屈菜

白屈菜:别名也叫地黄连,性味苦凉,有小毒,所以在个别地区还有叫它“断肠草”的,比如北京。此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止咳。用于胃炎,胃溃疡,腹痛,肠炎,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虫咬伤。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胆肿瘤、直肠癌、各种中晚期肿瘤腹转移等;

常与丁香、延胡索、全蝎、蜈蚣等配伍治疗气血凝滞、瘀毒内阻的食管癌、肝肿瘤;

常与菌陈、山栀、半枝莲、车前子等配伍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的肝、胆肿瘤;

常与薏苡仁、大黄、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癌肿腹转移者。

近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它的成分中含有抗肿瘤的生物碱

此外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百日咳、胃痛、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外用于稻田皮炎、毒蛇咬伤、疥癣、皮疣等。

但因有小毒,用药切忌谨慎,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五、寄生

桑寄生内能补肝肾,外能燥湿祛风,滋补之性强,我之所以明确说它补养腰椎,是因为中医临床常常用一些含有桑寄生的配伍来调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之类的毛病,而且年龄在50岁以上了,症状表现为腰酸软、乏力,两条腿也乏力,伴随头晕、眼花,血压还有点高,这就是说肝肾不足、肢体痿弱了。你可以用桑寄生15克,牛膝和杜仲各10克,水煎服,或者三味药研成粗末,反复用沸水冲泡代茶饮。这里面,桑寄生和杜仲都能补肝肾、强腰膝,牛膝活血化瘀,强健下肢,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桑寄生和杜仲还都能降压。
第二,腿好,胳膊也不疼,就是这个腰不行,坐久了,站久了,趴久了,都酸而难受,改变位置的时候会疼,得慢慢活动着才可以。日常生活中,伴随头晕、易怒、耳鸣、这个时候,基本可以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了。你用桑寄生配牛膝的办法不错,各9克,泡水代茶饮。
第三,腰椎不好,而且整个人还有血虚的症候,比如说脸白、唇淡、舌淡、乏力、精神不济、睡眠不好等,这时候你可以用点桑寄生、当归。这两味药配合,补肝肾、养精血,比较适合。各9克,放在一起,用水煎开了服用。
第四,腰椎不好,而且双腿受风湿病困扰很久,导致腰酸不痛,腿迈不开,麻木难行、屈伸不利、冷痛不已,这个时候,你用点桑寄生配独活。桑寄生补肝肾而固本,独活驱邪力强,各9克,用水煎开,代茶饮。如果不怕麻烦,你用桑寄生、独活、秦艽、杜仲、当归各10克,水煎服代茶饮。
桑寄生这味药,一般普遍认为是无毒的。它的常规用量是15克以内,大剂量不超过30克是安全的。但是,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桑寄生即便是常规量服用,对极个别的人可能也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泻、食欲减退、头晕口干等,脾胃虚弱者不要轻易用桑寄生。
桑寄生 性味苦、甘、平,入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
现代医家对本品认识不足,临床应用局限。近日研读《孔伯华医籍》一书,书中用桑寄生的方剂多达246方,其中治疗内科病24种,治疗儿科病5种,治疗妇科病12种,治疗外科病12例。孔老对桑寄生临床应用广泛,用量独特,配伍精当,并且有些用法开辟了桑寄生临床新用之先河,使本人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疗外感,用之抗病毒
孔老用桑寄生治疗成人温热病伏暑内发,发热口渴,或温邪深陷,闭热于中,神昏不语;外邪渐致邪陷阴分,日晡潮热;小儿外感和痘疹等症。不论年龄大小,皆用15g~30g,并与石膏、鲜芦根、鲜茅根、薄荷相伍,清疏芳解,化湿开窍,以解肌表湿热之邪。用本品治疗外感亦属孔老首创。
2、治眩晕,用之既降压又利尿
孔老治疗眩晕共70方,其中44方用到桑寄生,占62.8%。孔老认为眩晕多由恣食肥甘厚味,或郁怒过劳,饮食不节,致伤脾胃,中气反虚,脾为湿困,聚湿成痰,蒙蔽清窍而发。中医辨证多为肝家气郁、痰热上犯,治以桑寄生为主,平降气血,豁痰熄风,渗化湿浊,一举而三得,这也与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法相吻合,一方面降压,一方面利尿,达到平稳血压,避免复发的目的。
3、治中风,用之开闭且通络
孔老治疗中风,效果卓著。他认为:“中风发病颇急,盖早有前因,致口眼喁斜……,皆乃其果。前贤论之甚详,尤以朱丹溪氏火气痰郁之说立论更当。闭者宜开,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欲脱者甚鲜。”因此常用桑寄生为主,豁痰开窍,通络涤痰,少者15~18g,多者用至30g,且配伍天竺黄、蝉衣、竹茹、莲子心等,大多一、二剂取效,迅速改善中风症状。如阴分大伤,经络失养,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胆、胃三经湿邪盛,筋络失养,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为适宜。
4、治心病,用之镇静而安神
孔老认为神志病及心悸患者,多属情志郁结,痰湿壅滞,肝胆郁热,邪扰心神,以致患者烦躁不安,夜不能寐,甚者痰迷心窍渐致神迷、多梦、失眠;或者脾湿较盛,心肝为热所扰,患者心跳作悸,孔老多用桑寄生清化解郁。兼涤痰涎,通灵醒神。
5、疗风湿,用之强筋壮骨去痹痛
孔老治疗痹证共载有48方,其中46方中用到桑寄生。占95.6%。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古方多以寒湿论治,且多杂用风药。而孔老的病案中疗湿热痹证的方药尤多,方中用桑寄生15~24g,清通渗湿,清透达络,补肝强筋,且配以石膏、知母清热之品可迅速止痹痛。可见桑寄生不失为抗风湿的良药。
6、用之止疼痛,发古人之所未发
古医籍中记载桑寄生有止痛之效,如《本经》中记载“主腰痛”;《滇南本草》中载“治筋骨疼痛”;《本草纲目》中载其治“腹内坚痛”。孔老在治疗杂病中,也用本品止痛,且应用范围甚广。如头痛,孔老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清阳之府,外邪入侵或湿痰上犯,均可阻遏清阳之气,经脉不通而致头痛,用桑寄生清柔渗湿,即可止痛。
胁痛多为肝家抑郁,水不涵木,湿邪郁阻,膈下痛楚,用桑寄生条达抑肝,化气渗湿而止痛。胃脘痛多属阴虚肝郁脾湿较盛,窜于中脘而作痛,用桑寄生可渗湿醒中,散结以畅气机而止痛。而对于肝肾两经热郁,久渐湿邪下注的足跟痛,用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利水渗湿而止痛。对于妇人痛经,属于肝家气郁,血分瘀阻,经行腹痛,用桑寄生可化湿柔肝和中而止痛。
7、用之散结肿,比类又取象
《名医别录》中认为“桑寄生法生树枝问,寄根在枝节间,叶圆青赤,厚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证类本草》又谓:“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润滑细枝上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可见本品寄生于桑枝节间,感寄生之气,比类取象,当有散结消肿、消散痰浊之作用。孔老亦认识到此点,即用本品治疗瘰疬痰核。
孔老认为瘰疬痰核属阴分虚燥,湿热相乘,痰涎未化,或湿痰郁阻肺络,项发结核,即用桑寄生清滋和化,清渗柔肝,兼消痰核。产后乳痈,属肝家热郁,湿痰亦为气阻,孔老用桑寄生柔肝成软达络豁痰。症瘕积聚多属血因气结,脾湿亦盛,或肝热脾湿,两胁胀痛,孔老用桑寄生通络化痰,利湿和化,达络柔肝,症瘕得此而消。
另外,孔老还用桑寄生治疗消渴、遗精、脱发、各种血证等。可见孔老对桑寄生的运用昌发古义,推陈出新,不背于古,而又有新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桑寄生有护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可用于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风湿痹痛等症。用桑寄生代替茶叶来饮用,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治疗我们身体本身的疾病,对其他脏器官的病变也能起到一定积极的预防作用。
另外,桑寄生也可以用来泡水洗脚可以治疗脚部疾患,无论是脚气,还是有烂脚干脚,用桑寄生泡脚能够促使我们的脚部的血液流通,起到一定的愈合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