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1500米长的广东第一巷 竟然住着159个姓氏的居民

 琰棱行摄记 2020-11-10

珠玑之美
珠玑之美

人总是喜欢追求宁静,英语叫peace这次我在南雄珠玑巷就找到了。

相传珠玑巷原名敬宗巷,由于七世同居于敬宗巷的张兴得到敬宗皇帝赏赐珠玑,

为了避免和圣上同名,故改名为珠玑巷。

历史上的珠玑巷曾经十分繁华,有不少古文古诗有所提及。

而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如今珠玑巷仍旧古色古香,保留着当年的一些风土人情。

南雄珠玑巷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宁静,恬淡。

古老的珠玑巷挂上大红灯笼,看着好喜庆。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住久了,看惯了璀璨的灯光,这种红灯笼很有复古的感觉。风俗虽老,人的初心不老。大家都喜欢大红灯笼高高挂,生活红红火火。


巷里的喵星人看着我的镜头似乎在说hello,欢迎来到猫咪星球。这里的猫咪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懒洋洋,白胖胖的喵。

满地红色的鞭炮,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鞭炮过后还有一种特殊的气。阿姨细细筛着豆子,很是安详。

年轻人出门工作,留下年迈的老人含饴弄孙。

她说着当地的方言,对心爱的小娃娃呵护备至。

珠玑巷是个让人内心无比柔软的地方,总有温暖人心的人和情景。

旅游嘛总是习惯买点伴手礼,南雄堪称烟叶之乡,黄烟是南雄一宝,地摊卖的就是南雄特产的烟叶,架子上挂的是腊鸭,可以蒸和焖,非常美味。

珠玑古巷有一座元代石塔,相传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奸臣陷害,胡妃被逐出宫,流落民间,被富商黄贮万所救,隐居珠玑巷。但好景不长,皇帝闻讯大怒,下令派兵血洗珠玑巷。巷内居民为避灾祸,纷纷南迁。为免连累无辜,胡妃毅然投井自尽。后人怀念胡妃,在井上筑塔纪念,称之为“贵妃塔”。

大榕树下,有当地的居民表演戏曲,吸引众人围观。

乐曲悠悠扬扬,让人感慨当地民俗的魅力。

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是客家人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历代中原人南迁,往往于此驻足留连,有的干脆在此落户、繁衍,成了珠玑巷人。

从此,珠玑巷便逐渐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留下了诸多不同姓氏的宗祠和旧居

恰逢这日是苏氏宗祠重建20周年,组织族人聚餐,吃祠堂饭。

天空瓦蓝瓦蓝,阳光明媚,头顶彩旗飘飘,让人雀跃。

族人从天南地北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这次祠堂饭请了厨师到会,他们自备厨具、餐具等,在草地上直接支起了锅炉,然后大刀阔斧地做起了美味佳肴。

所谓无鸡不成宴,广东人吃饭都少不了鸡,瞧瞧那么多份豉油鸡,这是要摆多少桌啊?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最喜庆的颜色,红色的桌布、红色的凳子,充满节日气氛。大家齐齐整整吃顿饭,说说家常,好暖心。

祠堂前的荷塘种满了荷花,可惜这季节只余残荷,待到夏日荷花盛开时,必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宗祠内也让人惊艳无比,庭院两边的草坪上是盛放的三角梅。

一个硕大的香炉摆在庭院的中间,香炉两边各装饰着一条蛟龙,栩栩如生。

简朴的民宅,泛黄的墙,古老的取水用具,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

花前月下总有一番景,木门虽然紧闭着,院内的枇杷树倒是伸出墙来。等到结出果实,必是沉甸甸的缀满枝头。

气派的梁氏宗祠,看门前铺满的爆竹,这里应该也刚办过喜事。

斑驳泛黄的墙壁,竹竿上晾晒的腊鸭,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美丽的拱桥和两岸树木倒映在河中,好不美丽。闲坐在河边,吹着清风,空气是甜的,思考自己的花样年华,只想说你好,我安。

走到桥上,一只胖胖的小狗跟着我跑,无意入镜了,好可爱。

看着古老的城门,浮想联翩。

好有味道的古巷,好宁静的乡间生活。

待在大城市久了,习惯了朝九晚五,有时忙碌到忘记收拾自己的思绪。

偶尔来趟这种地方真好,可以让紧绷的神经放松。

我看过最美的景色,不是人们所说的多么波澜壮阔的风景,而是让自己平静的风景,就像这里。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