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坤鹏论:哲学的基本单元——概念 人生改变源于“概念转换”

 坤鹏论 2020-11-10

学习哲学,就是通过哲学式的内省和辩论,不断敲击自己固有的概念,从而让新概念在敲击出来的裂缝中扎根,继而在哲学思辨中成长,然后替换我们的旧概念,从而不断理解、完善、更新、创造、丰富、发展和巩固我们的概念框架。

——坤鹏论

一、概念的概念是什么?
坤鹏论以前曾分享过如何快速寻找到事物的本质。

其中有两个方法是:从最小单元找本质(《要想抓住本质 就从最小单元起步》);从概念中找本质(《看透事物本质并不难 你小学时就已经会了!》)。

而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的基本单元就是概念。

因为,我们的理智的思维是在概念中发生的,只有运用正确的概念,才能够达到正确的思维。

所以,哲学家努力把自己的思想之果体现在一般概念和原则中。

那么概念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概念承载了人类的知识,知识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经验,经验靠概念传递给别人。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将概念定义为:

概念赋予经验以语言及文字的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

不夸张地说,人类知识的传承中,概念功不可没,它完全可以定义为——思想的工具。

比如一个学习说话的孩子,他刚刚学会用名字称呼的每一个东西,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突然间就从以前那个懵懂的纷繁世界里分离出来,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概念就像是这个世界的拼图图块,若想拼得好拼得快,关键在于拥有更多的图块,并且很好地掌握它们。

坤鹏论自己在学习的实践中也有这样的感触。

比如:学习熵、学习信息熵、学习复杂性科学、学习投资等,一开始从该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总能事半功倍。

这跟学英语必须背单词一个道理。

概念使我们能够看到或听到具体的人或物。

甚至在眼未见耳未听的情况下,就能认识、思考、想象世界中的事物,还可以谈论对事物的一般看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辨认,将概念精致化,比如:对于猫的概念,还有不同品种猫的描述等。

甚至很多学科,特别是它的基础领域,主要工作就是孜孜不倦地精致、精确概念。

二、概念是知识的灵魂

坤鹏论认为,知识的结构其实和我们说话差不多,都是名词+动词+名词——谁干了什么。

就像英语很烂的你去国外,只要能说出名词,不管有没有动词、语法通不通,基本都能被人家Get到你的意思。

而名词就相当于是概念。

因此,概念是知识的灵魂。

纵观西方哲学史,其实就是一个概念接一个概念,每位哲学大师都有贴着他们标签的概念。

所以,学习西方哲学就像是在学习一个个名词解释。

同时,这也显现出了概念除规定经验的形式外的另一大功效——将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

所以,概念很少有孤立存在的情况,它们实际上总是要组成一个概念框架。

很多时候,概念在实践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

因为,正是概念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什么时候奔跑,什么时候静止等。

三、概念的局限

当然,概念也有其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局限。

因为,人类的认知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太渺小、太微不足道。

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有更多是我们知道但很片面的,还有不少是我们知道却是错误的。

正如坤鹏论之前文章所举的盲人摸象和窥孔。

人类总以为自己摸到和看到都是真的。

岂不知,位置、角度、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事实的偏差或是扭曲。

这时候,由此得出的概念也就局限了人们,让人们陷在其中,甚至不越雷池一步。

四、经验概念和先天概念

很多概念有着非常具体的对象,比如:猫、狗、桌椅板凳等。

由于这些具体概念来源于经验,我们通常将它们称为经验概念。

并且,无论这个经验是基于你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观察和实验。

通过经验概念,世界开始变得对我们有意义了。

我们借助经验概念将世界分成了可以区分的各个部分,学会了怎样与之打交道,发展了我们谈论、理解和解释它的能力,学习和谈论关于它的更多情况。

除了具体概念外,我们还使用一些更为抽象的概念,它们的对象无法触及或经验到,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简单定义。

比如:数,这个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

无论数对于我们关于经验的讨论有多么重要,算术概念并不是经验概念。

它独立于(先于)任何特殊经验,比如:1+2=3或A+B=B+A。

就像数学家讨论“无理数”这个概念,但它却无法对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

根据上面提到的概念的两个类别,知识也可以据此被分为: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

五、大概念

一般来说,哲学所关注的其实正是像数这样最困难的概念。

也因为哲学概念是抽象的,且哲学研究的恰恰是概率法则统治下的我们与世界。

因此,哲学概念为各种不同的意见留下了广阔余地——不能做到绝对,也就是不能非此即彼。

比如:好人、好生活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于不同的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含义。

再比如:坤鹏论刚刚结束的存在主义系列,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自由,但是对于自由这个概念就很难定义。

有人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坚信,自由只在社会允许的范围之内才有意义。

这样的概念很多,例如:自我、真理、真实……

我们对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无法达到完全一致。

因此,可以说,我们所认为的它们的概念,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观念。

像自由、自我、真理等概念既大又抽象,但它们却涵盖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是人类理解世界整体含义的必备概念,没有对它们形成自己所坚信的概念,什么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无法存在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大概念。

在所有概念中,它们是最为抽象、最具争议的。

起初,宗教和哲学是专门传达这种整体理解的传统渠道。

后来,艺术、科学也加入其中,甚至直接向宗教和哲学发起挑战,特别是科学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胜利。

如今,就连法律、政治也参与其中。

六、概念框架

如果想通了那些大概念,并对其有了自己深信不疑的定义,且每个大概念顺理成章地连接、融洽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你的概念框架。

如果把你的人生视为一栋大厦,概念框架便是它的关键骨架。

人生如何,从它便能看出端倪。

因此,概念框架就是世界观,就是人生观,就是意识形态,就是生活态度,就是生活方式,就是所有生活与工作的理智基础。

通过它,我们不仅把世界条理化了,而且还规定了我们的生活。

现实中,大厦是否牢固,是否经得起地震和其他灾难的考验,关键就在于地基、架构。

同样道理,人生是否圆满,是一路欢歌笑语,还是常怀忧思抑郁,都取决于人的概念框架。

所以,正如在《哲学,就是破坏》中讲到的,哲学,就是破坏“理所当然”,为了活得更好,我们也要时常检查一下我们的概念框架。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哲学的锤子敲打、拷问它们,发现问题就赶紧替换、修正、填补坚实,防患于未然。

坤鹏论认为,概念的替换、修正,可以称为“概念转换”。

也就是将经不起考验的概念转换为新的概念,并用哲学重新串成新的概念框架——人生观或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而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生的变化始于“概念转换”。

古人说,不破不立。

中国谚语还说,木不钻不透,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

那么,“概念转换”就可以这样来描述:

在哲学思辨的敲打下,我们已有的坚定概念(想法、既定观念、偏见、成见、理念等)出现裂缝,并且在裂缝中形成了新的概念。

坤鹏论认为,最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概念转换”,往往源于某位哲学家的概念。

比如: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萨特的自欺、加缪的荒谬、尼采的超人……

这些哲学概念通过我们的内省和辩论敲打我们现有的概念,使之产生裂缝,为它们的扎根提供了空间,待它们成长为我们所坚信的新概念,并与我们的概念框架有机地融会贯通为一体后,我们的人生也就开始了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哲学史也是由一个个“概念转换”汇集形成的巨大潮流:

斯宾诺莎在笛卡尔的哲学概念中找到了自己的裂缝;

尼采在叔本华的哲学概念中找到了自己的裂缝;

萨特在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的哲学概念中找到了自己的裂缝;

……

并在裂缝之中扎根形成新概念。

所以,学习哲学史犹如是在观赏巨大的“概念转换”洪流。

正是在这样的观赏和思考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自己现在拥有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随时都可能会出现裂缝,并在其中可能会有新概念进入。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人生中很难找到比哲学更实用的知识了。

因为,人生在世,谁不追求幸福,谁不希望幸福过一生。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幸源自相信某些概念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比如:工作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

这些被真理化的概念就像无形的牢笼一般,将我们困于令人厌倦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导致我们不幸。

此时能够拯救我们的就是哲学以及哲学家留给我们的概念。

很多很多时候,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哲学就是某位哲学家与他的概念带来的“概念转换”,击碎了旧有的概念,敲出了裂缝,转换的新概念使他们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坤鹏论建议,让我们借由哲学,不断在现有的概念中敲出裂缝,并让新概念在其中形成。

这就是超越;

这就是不断理解完善、更新、创造、丰富展和巩固我们的概念框架;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新的意义;

这就是不断送走过去的“我”,遇见全新的“我”!

另外,由于我们在社会中是多角色的,单位、家庭、学校、社会,我们的角色总是不停在变换。

特别是单位和家庭,它们基本占据了我们一天最多的时候,也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不同的地方,我们的概念框架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哪个最重要?它们互不相容吗?

如果人总是扮演跨度大的人生角色,很容易入戏太深伤了自己。

如今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的概念框架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活得更真实,活得一致。

还有什么比活成真实的自己更值得活吗!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