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击沉失火油船有多难?日本海自:谢邀······

 啮花熊 2020-11-11

1月6日,巴拿马籍油船"SANCHI"(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CF CRYSTAL"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油船“桑吉”轮发生火灾,油船上的32名船员全部失联。目前“桑吉”轮上的大火仍未被扑灭,但该船却随洋流飘去了日本周边海域。如果该船大火始终无法扑灭,为了防止其造成进一步损害,很有可能会被击沉处理。

失去动力漂浮的“桑吉”号目前在随洋流漂浮

自事故发生以来,“桑吉”轮火势已经持续燃烧并不断爆燃,船体发生右倾,在失去动力后船体受海流、风力影响向东南方向漂移。截止12日12时,“桑吉”轮已经向东南方向漂移了约141海里,目前正向正南方向继续漂移。目前我国已经投入十余艘船舶持续实施人员搜救,消防灭火、污染防控等工作,包括海巡01、东海救117、东海救101、深潜号以及德深号等,其中还有两艘韩国海警船。日本海上保安厅“甑”(こしき,koshiki)轮和一架飞机也在12日抵达灭火现场。

东海救101号抵近灭火

“桑吉”轮船长274米,船上载有凝析油约13.6万吨,再加上该船主机使用的数百吨重油,要想扑灭大火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不能扑灭“桑吉”轮上的大火,任由其漂下去,油料泄露的风险不说,很可能会危及日本近海的航运和渔业活动。一旦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最后的办法只能将其击沉,以避免更多麻烦。日本海上自卫队曾在上世纪70年代执行过这样一次任务,但要想击沉一艘油船并非易事,海自多艘舰艇和飞机折腾了两三天才最终搞定。

桑吉轮已经全部过火,船身烧的面目全非

1974年11月9日,日本一艘名为“第十雄洋丸”的油轮与一艘利比亚籍“阿里 ·木斯-太平洋”散货轮由于海雾影响,在东京湾中之濑航路上相撞,当时4万多吨的“第十雄洋丸” 满载着液化气丙烷和丁烷。

熊熊燃烧的“第十雄洋丸”

事故导致“第十雄洋丸”右舷破裂,液化气丙烷和丁烷的泄露发生剧烈火灾。日本海上保安厅随即出动舰艇进行灭火和救援,日本海上消防委员会也动员东京、横滨、川崎三地的消防艇加入灭火行列。

出事海域地图

“第十雄洋丸”是日本当时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和石油混装轮,船内大量的可燃物使得灭火极为艰难。当日下午4时40分左右,“第十雄洋丸”发生轰燃,现场两艘海保船紧急脱离了接触。随后“第十雄洋丸”开始向西南方向漂流。

海保决定对“第十雄洋丸”进行拖带,以求脱离危险区域,拖带设备还是由深海打捞局提供的。拖曳前“第十雄洋丸”距离川崎市防波堤仅有700米,海保厅决定将其拖曳至千叶县富津海域的浅滩上搁浅。

DDH141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

上船搜索工作延误了拖曳计划,一直到19日仍未脱离危险区,因此遭受到当地渔民的强烈抗议。无奈之下海保厅决定将“第十雄洋丸”拖至东京湾外,然而在第二次拖曳过程中,船内残留的轻油再度爆炸起火,拖曳船只为了避险只能切断缆绳。失去控制的“第十雄洋丸”开始随日本暖流漂流。考虑到事故地处繁忙的东京港附近,为了避免更多事故的发生,海保厅请求日本防卫厅击沉该船。日本防卫厅长官宇野宗佑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海上自卫队幕僚长中村悌次。

1956年开始服役的DD102雪风号驱逐舰

考虑到“第十雄洋丸”拥有大量储油罐,加上船体庞大,具备很大的浮力,若想要将其击沉,就必须破坏大部分油罐和船体。为此海自准备空中、水面、水下三重战力,分别是P-2J反潜巡逻机,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DDH-141),高月号(DD-164)、望月号(DD-166)和雪风号(DD-102)驱逐舰组,还有“涡潮”级潜艇首艇“涡潮”号。除了“雪风”号年代较早,其他舰艇都是刚刚服役没几年的新锐舰艇,而且普遍装备了127mm自动舰炮。

高月号驱逐舰

按照海自的计划,先由水面舰艇编队用127mm舰炮破坏船体和两舷的油罐,再由P-2J空袭炸开舰体,最后让“涡潮”号发射鱼雷直接击沉“第十雄洋丸”。听上去似乎天衣无缝,但之后的情一连串问题让海自一度手足无措。

11月26日,海自编队抵达“第十雄洋丸”附近海域,第二天即27日13时45分,四艘驱逐舰对船体进行了第一轮射击,共计发射36发127mm炮弹,由于效果不明,两小时后又展开第二轮射击,仍为36发。两次共计只是让“第十雄洋丸”燃起大火,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效果。

望月号驱逐舰

虽然炮击没有啥效果,还使得“第十雄洋丸”由于消耗不少可燃物而上浮了,但第二天的空袭仍然按计划进行。28日上午,准时到达的P-2J反潜机编队在第一波攻击中向“第十雄洋丸”船体发射了12发127毫米火箭弹,其中命中9发,准头还行。随即扔下了16发反潜深弹,其中命中9发。

这还是海自的P-2J反潜机一次执行对舰攻击任务,为此还特意为反潜深弹改装了碰炸引信。经过两轮空袭后,“第十雄洋丸”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船体上还不时蹿出火苗。

海自的P-2J反潜巡逻机

涡潮号是日本第一条水滴型潜艇

负责现场指挥的宮田敬助海上副幕僚长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尚未到达的“涡潮”号潜艇上。“涡潮”号潜艇为了此次任务特意装载了MK37型鱼雷,由于维护困难所以知道28日才到达现场。当日下午,“涡潮”号潜艇对“第十雄洋丸”连续发射4枚鱼雷,MK37鱼雷没有愧对其故障频发的珍贵品质,四发鱼雷中仅有第二发命中爆炸。其中第一发由于机械故障在航行途中自毁,第三发命中后没能引爆战斗部,第四发则穿过船底不知所终·······

MK37是出了名的坑爹玩意儿

雷击之后的“第十雄洋丸”依旧漂在海面上不断地冒着火·····事已至此,海自编队已经顾不得计划了,宮田敬助下令各舰逐次炮击。在水面编队发射大量炮弹后,“第十雄洋丸”最终在18时47分沉入犬吠埼灯塔东南东约520km处的海底,海自编队的声呐还收到了其船体变形解体的声波信号。这场海上事故在经历20天的波折后,终于落下帷幕。在这次行动中,日本海自其实存有训练和锻炼的目的,但由于目标特殊加上计划不周,导致整个行动拖沓而低效。

SS 沃夫拉号油轮

其实早在1971年,南非空军就击沉过一艘发生事故漂流的油船。1971年2月27日,SS 沃夫拉号油轮,在厄加勒斯角发生搁浅,事故导致大约200000桶原油泄漏进海洋。为了防止其进一步污染海岸线,南非空军奉命将其击沉。南非空军最初也低估了油轮的漂浮能力,第一波攻击中掠夺者攻击机发射的多枚AS.30空地导弹只是让SS 沃夫拉号油轮燃起大火。调整策略后,南非空军派出沙克尔顿反潜巡逻机,使用航弹一举将其击沉。

南非空军的沙克尔顿

炮击和雷击很难对大型油轮船体造成致命伤,而采用延时引信的重型航弹会穿透较薄的船体上甲板,从而钻入船体内部甚至底部爆炸,这对于油轮这种目标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攻击。

截止发文时“桑吉”轮的因火势无法控制,已经变形沉没,就这样带走了32名无辜船员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