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中国式梵高,他就是中国的徐渭!

 博搜艺术 2020-11-12

  徐渭的画,他的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 具创造力。无论是花卉还是虫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水墨牡丹图》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石图》竹之萧疏、《竹菊图》霜菊之孤傲、《扶筇寻梅图》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大笔泼洒的梧桐和芭蕉,延展铺陈,直冲画外,不见首尾,经常与晶莹珠润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同处一个画面,构成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前 所 未 有。

  

  徐渭出生时,当年唐伯虎51岁,王艮38岁,而李贽再过6年出生。徐渭的祖辈因经商而成为富裕市民,到他父辈时,家庭里有两人做了官:他的父亲官至四川夔州府同知,他的叔父官至福建邵武府同知。但后继无人,于是这个家庭又重新恢复到普通市民阶 层。

  提起画家徐渭,第 一时间会想起他的代表作品《墨葡萄图》,这幅大写意水墨画,充分说明了徐渭作画独特的大写意风格。在作品《墨葡萄图》中,可见画家徐渭作画时,突破了传统写实,精细工整严谨的宫廷院体画风格,突破形似的局限,在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中,追求葡萄似与不似的意境效果。徐渭画笔下的葡萄,并不是客观表面描摹葡萄的形似,徐渭画笔下的葡萄,是注重气韵生动的画魂。

  

  有人说,这世界上其实有两个“徐渭”。一个是自残、杀妻、精神错乱,死的时候身旁只有一条狗和一床枯草的疯子;另一个却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工诗书、善文章,开创中国大写意画派,同时还精通兵法,抗击倭寇的旷世奇才。但实则徐渭谁都不是,他只是他自己。一个被世道伤害,却依旧忠于自己、忠于内心,在艺术中浴火重生的天才。

  徐渭的创作状态,是一种无法遏止也难以节制的激 情的爆发,犹如李贽所说的:“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又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因此,徐渭的绘画作品正是他狂态情感的物化和结晶,是个性人格在艺术中的凸现。

  

  在书法方面,徐渭的狂草尤为突出,自己也认为自己的书法是极好的。徐渭更是将明代的书法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就是徐渭在书法中,杰出的代表作。

  六十岁时,徐渭应张元忭之招再去北京。张元忭几年前为营救他出狱不遗余力,在他落魄时又及时帮助他,按常理他应感激不尽,但徐渭由于性情原因,时间不长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常常以礼教约劝说制约徐渭,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这使他大为恼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