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吴官正同志到省文联、作协“微服私访”的故事,是我1997年底到省文联工作后,听机关的同志们讲的。1997年8月的一天,刚到山东工作不久的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到文联、作协走访,事先没打招呼,只和秘书两人,径直走进了文联、作协的小纬二路100号办公院。面前这座建于建国初期的三层红砖小楼,当年在这一带“鹤立鸡群”,50年过去,如今周匝高楼林立,就相形见绌了。本来不大的院子,几年来又加盖了一些高低参差的各种用房,更显得拥挤,甚至有些破旧了。 文联、作协的作家和艺术家通常是不坐班的,吴书记和秘书进到楼里,遇到有值班的同志,就走进去和大家聊聊。作协创作室,不足20平米的空间里,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十多张办公桌,加上作家们疏于收拾,看上去拥挤不堪,还散发出一种潮湿发霉的气味。吴书记皱起了眉头。 从一楼到三楼,终于有人认出了这位操着浓重江西乡音的新任省委书记,慌不迭去给当时不在机关的两家“头头儿”打电话。人们慢慢聚过来,吴书记坐下和大家攀谈起来。自然,大家反映最多的是办公条件差的问题。文联和作协原本一个单位,1988年作协作为正厅级单位从文联分出来单独建制,当时省里有给作协单独解决办公用房的意见,但后来搁置下来。大家七言八嘴地说着,吴书记已让秘书接通了省计委主任的电话。简单地问询了一下有关情况后,吴书记说,我没有想到,在山东这样的地方,还有两个正厅级的文化单位,办公条件竟然这样差。他要省计委的负责同志,抓紧调查研究,尽快提出改善意见。2000年初,我到省作协担任党组书记。7月吴官正同志发表了关于文艺工作的谈话,要求广大作家、文艺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热情反映山东人民改革建设的光辉业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并对如何组织作家下去深入生活,到哪里学习参观,提出了具体的安排意见。按照吴书记的要求,我们组成全省骨干作家参加的作家学习访问团,分赴青岛、潍坊、东营、淄博、滨州的几十个基层单位学习参观。各条战线改革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基层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对作家们触动很大、教育很深。由此我们因势利导,提出了做好作协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省委宣传部给予肯定,说工作很有章法,大有起色,要求就贯彻吴官正同志关于文艺工作谈话的情况写出报告,同时报吴书记和宣传部。 报告除汇报了有关情况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作协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打算,还提出了需要省委协调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充实健全领导班子。我到任后,原党组成员仅剩一位老同志,需要充实。二是从根本上改善作协办公条件。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对先前省计委作出的方案,提出了全新的意见。三是增加经费投入。报告是一并呈报吴书记和省委宣传部的,抬头是:省委宣传部并呈吴官正书记。 报告先送到宣传部,宣传部领导阅后,让直接报省委办公厅。当时我想,省里上上下下这么多部门和单位,吴官正同志作为省委书记,工作很忙,报告又很长,吴书记能不能看到?看到了,对我们提的这些实际问题能不能作出具体的批复?这些具体问题向省委书记提出来,合适吗?我心里很纠结,但最终还是写上去了。原承想宣传部先提出支持意见,也容易引起吴书记重视,现在这样直接报上去,会有什么结果?我心里没底,甚至没抱太大希望。报告是10月23日送省委办公厅的,想不到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宣传部的电话,说报告吴书记已经批了,让我去取。吴书记的批示是写给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光林同志的:“光林同志:1、得志同志工作很得力,也很主动。作协非常重要,班子要与大明(指姜大明,时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作者注)商量尽快配齐,办公楼希望计委继续支持做起来。2、希望宣传部和财政厅在他们的活动经费上酌情予支持。对这支可爱的作家队伍,不管中青年,还是老同志,都要爱护、关心、支持,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吴书记的批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就提出的班子配备、办公楼建设、活动经费等问题,具体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计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和主要负责同志,一一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困扰多年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文学期刊经费拮据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山东作协主办的《山东文学》和《时代文学》一直被此困扰。前几年,财政每年给一点补贴,仍然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创刊于建国之初的《山东文学》,有一批年事已高的离休老同志,离休费、医疗费负担很重。2002年,省财政部门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补贴取消了。预算下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的同志十分着急。作协党组研究,一方面积极向财政部门反映文学期刊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委托全国人大代表、作家毕四海同志在全国两会期间,向领导和有关方面反映一下情况和我们的要求。毕四海在山东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发言,说临行前我们作协的书记要我反映一下文学期刊经费拮据的问题。吴官正书记听完后起身走过来,要毕四海写一个书面的材料。老毕有些喜出望外,当即跑出会议室给我打电话。当时我正在中央党校学习,当晚与老毕会合,连夜写出了申请报告。会议期间吴书记即对我们的报告作出批示,要求省里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研究解决。按日常工作程序,吴书记批示后,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我们拿着报告一家一家跑,这就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做很多工作,费不少口舌。想必是吴书记考虑到了这些情况,他在北京会议驻地直接把批示电传给时任省委常委、秘书长的杨传升同志。杨传升同志第二天便与财政厅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研究拨付省作协文学期刊50万元补助经费。 2002年5月14日,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吴官正同志带着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作协调查研究。参观了作协新的办公大楼,吴书记很高兴,他问询大家还有什么困难,之后现场帮助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一是文学期刊补助50万要固定下来,每年都给;二是请有关部门的同志研究,对作协房产开发的有关税费予以减免,支持发展文化产业。 作协新办公楼的前身,是一个工期拖了10多年的半拉子工程,后来能够改为政府投资项目,由原来文联、作协合用改为作协单独使用,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改建完成投入使用,没有吴书记的关心支持是做不到的。我们搬入新办公楼之后,我应当去告诉吴书记一声,代表大家道一声谢,请他来看一看,坐一坐。我们没有去,吴书记却先来看大家了。这时,我正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参加为期一年的学习,在北京听到吴书记来作协的消息后,心里非常感动。2002年9月6日,我在中央党校收到了省委办公厅发来的传真,是吴官正书记在作协简报上的批示:得志同志,来信及《作协工作》37期已阅。1、你们的颁奖会,只要在济南,我一定到会;2、作协改选,请同宣传部商量,最好在今年进行;3、你去作协后,工作很有起色,省委、省政府会一如既往予支持。 事情是这样的,暑假期间,我回省作协主持组织了首届齐鲁文学奖的评奖工作。设立齐鲁文学奖,是山东文学界的大事,大家盼望吴书记能出席首届颁奖大会。于是我便给吴书记写信表达了这个心愿。同时,按照作协章程规定,作协已超过换届的年限,有的作家有些想法,思想比较活跃。在信中,我也向吴书记反映了这个情况。但从省委工作全局考虑,能不能安排得上,我心里也没数。当时有的同志还猜测,已经担任多年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吴官正同志很快要去中央工作,所以这时候也不愿意给吴书记添这个乱。没想到,吴书记提出要开会,并且在今年举行。我第一时间打通了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同志的电话,这时省委宣传部还没得到有关消息,问组织部也不知此事,朱部长便要我抓紧请假回来研究筹备召开作代会和文代会事宜。 2002年10月22日,山东省第七次文代会、第五次作代会召开。在此前研究审定文代会、作代会事项的省委常委扩大会上,吴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工作做细,每个环节都安排周到。当时山东大厦刚刚落成,还没接待过一个会议,吴书记说,对作家“高看一眼”,作代会安排在山东大厦,文代会安排在南郊宾馆,会议的食宿参照省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标准执行。吴官正书记对作家、艺术家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两个会议有分有合,开得都很成功,往届让人棘手的作代会选举也非常顺利,所有主席、副主席高票当选。省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和我就在主席台上向吴书记电话报告了选举结果。过了一会儿,会务组接到省委办公厅值班室的电话通知,请文联、作协新当选的主席团成员马上到省委第一会议室,吴书记要和大家见面。来到会议室,大家还没坐定,吴书记就走进来了,他边走边打趣地说,作协嘛,大家得那么多票干什么,够半数就当选嘛! 坐下来后,吴书记说,同志们都是作家、艺术家,走上领导岗位,又都成了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要求就应该更高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官就像猴群爬树,地上的猴子既羡慕那些爬到树上的猴子,也把上面的猴子的屁股看得清清楚楚。而坐在地上、蹲在地上的猴子,它也有红屁股,但别人看不见,也不会注意它。做了领导,走上领导岗位,对自己的缺点要正确对待,要更严格要求自己。 停顿了一下,吴书记说,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先世原本鲁藉,自高祖定居江西南丰,我们成了老乡。曾巩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出任齐州(今济南)知州,任期不到3年,但政声民望都很高。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建造了祠堂,叫南丰堂,就在大明湖的东北岸,我来山东工作后,去看过。我们还有一位江西老乡王安石,与曾巩是同乡好友。王安石力主变革,应该说改革的思路是很好的,但后来却屡遭挫折。王安石不得其解,请教曾巩。曾巩赠他一言:能容得别人,别人才能容得你。王安石直到临终之际,才弄明白曾巩的话。大家在一起共事,可不要等到老了才觉悟。人与人,要宽容嘛! 吴书记又聊起老家的乡俗。在那里,农家院子里都有一个盛放粪便、泔水等污物的缸,才放进去时很臭,后来结了口,就觉不出臭来了。可如果这时谁一搅和,又会臭气熏天。过去有一些是是非非,现在都结了口了,不要再去搅了。大家是作家、艺术家,又是领导干部,应当有这个肚量。 听起来好似是随意漫谈,但仔细咀嚼却很有针对性。大家听了,都受到深刻的教育。吴官正同志离开山东已经10多年了,我离开作协的工作岗位也近7年,但吴官正同志对山东作家和文学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却让人难以忘怀。 (原载2013年5月23日大众日报) 作者简介:卢得志,利津人。先后在利津县教育系统、利津县委、东营市委,山东省文联、省作协、省新闻出版局、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人大常委会供职。系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