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江街道杜村村:敦睦堂为杜村杜氏宗祠 杜村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偏南6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杜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400亩。水面120亩。辖杜村、上方村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66户,566人。以种植业为主。 杜村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据《杜氏宗谱》载,明天顺年间(1457-1461)始祖杜继华经商于东阳吴宁西街和往来兰江之间,后迁杜村,村以姓名。有村民小组5个,136户,468人,耕地300亩。 上方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北面500米。村以方姓为主,地势相对较高,故名上方。有村民小组1个,30户,98人,耕地100亩。 杜村敦睦堂为杜村杜氏宗祠,座西朝东,三进二井,家谱载: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成上层(后进),光绪八年(1882)建成下层(头进),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中层(中进)。 杜村敦睦堂戏台木架结构,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戏台面积50平方米,1964年重修后,使用至今。 杜村俱乐部建于1962年,杜诗元、杜庆根等组织了坐唱班,经费自筹,村里略予补助,作为村俱乐部的一项主要活动1967年开始自编自演小戏,文革一度停止1973年恢复演唱活动,并增设了乒乓球、羽毛球、康乐球、棋类及书刊阅览等活动项目。 杜村坐唱班建于民国6年(1917),以杜诗元为首,组成一个唱徽戏的坐唱班,民国21年(1932)杜庆根为首重建,1979年组进村俱乐部,由杜成土负责,1987年还去上华、赤溪等地培训,演唱传统剧目有“断桥”、“僧尼会”、“磨豆腐”、“拾玉镯”、“双推磨”等10多个1983年永昌区文艺会演,“断桥”获演出奖。 杜村龙灯始于1950年,杜义乌为首发起组织,1952年后即未活动,1966年“文革”开始,龙头被焚。 杜村小学,民国初年曾办设私立江英初级小学,校长杜宝镛。民国间,杜村小学由村举办于村大厅内,一度曾迁移于村庙。1949年规模渐扩,1969年曾办高小班,1971年移入新校舍,有3个复式班级,3名教师,学生70余人。1991年秋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