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hwzhuwei 2020-11-12

在清朝,有一种生不如死的酷刑叫——流放宁古塔

俗话说:“宁负黄泉路,不去宁古塔。看过清朝剧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王宫贵族还是朝中大员,一旦犯错被流放至宁古塔,那一个个的表情都是生不如死,苦苦哀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清朝时的宁古塔到底有多么可怕,为什么可怕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何为宁古塔?

首先他家要知道,宁古塔他不像大雁塔,雷峰塔一样,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而已。为什么叫宁古塔,纯粹是满语直译成汉语就是这三个字来代表。

清朝的宁古塔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的牡丹江一带地域。

为何宁古塔如此可怕,被称为人间地狱?

流放宁古塔其实就是清朝的“流刑”,流刑虽然可以让你免于死刑,但流行之苦更是生不如死。

皇上的一句“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无论你身居何位,这辈子就算是完了,你连平民都不算,就是个“流人”。

流刑最大的惩罚是细如刀割的折磨。要经历层层的难关:

第一关冰天雪地千里之行:

从北京被发落,到黑龙江的宁古塔,其间足足有4000余里。自通告发出那一天,每日要行50里,这就是一段四个月的奔走,必须在指定日期到达。

可以想象那可是整整四千里啊,当时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只能靠双脚奔走。何况这些流人大多罪前都是王公贵族,受惯了别人的伺候,那受得了这种苦啊,何况还要身披枷锁!负重几十斤,可能走到宁古塔的的时候,双脚都磨伤了。

但你别以为走上四千里就算完,光是这途中就不得不有两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东北牡丹江一带属于极寒之地,早早地就入冬了,而是冬天冰雪覆盖,更难赶路,你身为犯人是不可能有一身棉衣的,想象在这冰天雪地的之中,身穿单衣赶路,还没到宁古塔呢,就有很多人已经饿死,冻死了。

这第二道坎:更是可怕,因为流放路上需要有衙役来看守着你,这些人如果在事先不买通,你想想这4000里的路,他不耐烦了会对你做什么,但是作为流放抄家之人,能有几个还可以打点衙役呢?

所以这通往人间地狱的路上,很多人就已经丧命

第二关常年的宁古塔劳作的折磨

有的人身体好,意志坚强终于熬到了宁古塔,但你以为这就完了,这才刚刚开始.......

宁古塔位于当时的最北端,天气寒冷就不用说了,一到冬天经常零下二三十度,那真的是泼水成冰。流人可不是你想象的坐牢就行,那种折磨还远远不够。

进入宁古塔之后,不管你是男是女,是高是矮,也不管你之前身居何位,统统都要去干体力活,像开荒种地,凿山开路,遇水搭桥...

清朝美其名曰是在给他们悔过的机会,实际上就是在残忍地利用流放的这些人来构筑一个边疆要塞。

第三关——时间的折磨

流放宁古塔的犯人,有的是身犯重罪,有的是受到牵连,但是一旦进入这个地方,就别想着出去了。

那就是每日重复,数十年如一日的劳作,古人特别看重落叶归根,很多的文人墨客也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一想到自己要丧生与这个鬼地方,就会产生伤心之情,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宁古塔最后郁郁而终。

极少数人能得到皇帝的特赦走出这里,更多的人是一辈子困禁在此地,被历史所遗忘,悲哉!

清朝统治的这300多年,使得宁古塔本来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人间苦寒之地,经过多少代流人的耕作,最终的宁古塔变成了清朝的一方重镇。

为什么清朝会将流放之地选在宁古塔呢?

1龙兴命脉之地

相传宁古塔是清朝祖先女真部落的发源之地,所以需要有人驻守。更何况这些流人使得当地更加的繁华,这样可能会使得整个王朝更加兴盛。所以让人在这里保护龙脉,人丁兴旺。

2需要驻防

牡丹江一代原本是满族的地区,但是当满族入关之后,很少有满族喜欢再回到这种苦寒之地。所以利用流刑让人将这一地域打造成军事重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可以更好的惩罚犯人

有的时候热可以忍受,冷是真的会冻死,所以为了惩罚犯人特地选了一块非常恶劣的环境,可以让犯人更好地悔过,就算是出来之后,也会是一辈子的记忆

为什么宁古塔的流浪者不跑呢?

宁古塔的环境遭遇如此恶劣,进去的人们肯定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是真的是没法跑,主要有两个致命的原因

一跑不出去:

宁古塔周围全是树林和沼泽地,如果你不熟悉地形就算让你跑,你也跑不出去。何况深处极寒之地,人烟稀少,如果没有食物你也走不远,更何况这周围全是猛兽,可能你刚一出去就成了别人的口中餐。

二不能跑: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流放进宁古塔的流人一般是举家就放,一整家人都在里面,如果你走了,那么你的家人可就要为你受苦了!

总结语:

清朝时期流放宁古塔的流刑是非常残酷的。单单是一个名字就能让很多人吓破胆,清朝大学士方拱乾曾全家流放宁古塔,他的书记载过:”人都说黄泉路可怕,若到了宁古塔,就算是十个黄泉也不可怕了”

由此可见宁古塔真的是十分的令人胆寒啊!

其他文章

宁古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现在当地还有一个宁古塔将军旧址和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

宁古塔也不是一座监狱,流放过去的人,就是在当地生活,但是却是奴隶身份,日子过的很惨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要蹲到监狱里。

宁古塔也不是专门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官员,文人,罪犯,只要皇帝乐意,统统都可以流放到宁古塔。

为什么宁古塔会成为流放犯人之地?宁古塔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为什么会被人称为“人间地狱”?今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为什么宁古塔这么可怕?

首先,宁古塔在当时是苦寒之地,环境恶劣,还有大片未开发的原始部落

流放,作为一种刑罚,必然是让你去吃苦的,不可能把你流放到一个经济发达之地。早起的时候,朝廷流放犯人选择的都是南蛮之地,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南方已经被完全开发,成为经济发达之地,自然不适合流放。

那清朝就选择了自己的老家,龙兴之地东北。宁古塔位于东北边陲,但也不是最北边。这个地方,方圆百里都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生活的都是野蛮的原始部落。直到康熙年间的时候,才设立了宁古塔将军,附近有8个原始部落投诚过来。

宁古塔的自然环境有多么恶劣,当时有个文人吴兆骞,因为科考舞弊案,被流放到宁古塔,他在给其母的信中写道: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透过这段描述,我仿佛就能看到东北老林子里,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其次,流放宁古塔,路途遥远,戴着枷锁、脚镣走3000里的路,途中就是一大折磨

在清朝,可没有咱们现在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即便是有马车,一个犯人,也没有资格去坐,全凭两个大脚板子走。而且还是戴着枷锁、脚镣。路上还不一定能吃饱,睡好。

你想想,你走3000里,差大爷们也陪你走3000里,哪个心里没有怨气,这一走就是小半年,新娶的老婆放家里也不放心啊。

所以,这一路上,被当差的吆来喝去,随意折磨是常有的事。能坚持走完这3000里路的都不是一般人,一般人走到半路就挂了,除非你家里有矿,给当差的喂饱,你这一路上也许会舒服点。

也许会有人抬杠说:“北京到牡丹江哪里有3000里,明明是1422里”。大哥,你走的是高速,当年可都是泥泞小路,不都得绕圈嘛。另外,也没人规定,流放的一定是从北京出发,也有可能是从广东出发。

再次,宁古塔的这种可怕,也少不了文人刻意渲染

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不乏一些文人,这些文人一大特长就是会写文章。因为受尽了路途中的苦,又到了一个完全不适应的环境下。为了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确实在这里受了很大的罪,就用文章极力来描述宁古塔的可怕

比如被流放过去的明末文人王家祯,他在《研堂见闻杂录》写道:“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比如清朝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这个人就很聪明,拿宁古塔和黄泉路对比。说宁古塔你不知道,但是黄泉路哪个老百姓会不知道。两相对比,更突出了宁古塔的可怕。

宁古塔真的这么不堪吗?其实也不是了。那里有很多的宝贝,人参、鹿茸、貂皮,在当时一抓一把,只不过在当时来说没人懂得去开发。

被流放过去的人,在当地都干什么

关于流放宁古塔,一般人只知道前半句话“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后半句“与披甲人为奴”。

也就是说,去给披甲人当奴隶。那么,这个披甲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披甲人,在满清社会属于最下等的人,一般是清朝的俘虏和俘虏的后代,他们被安排在东北,负责开发满清的龙兴之地。你想想,本身披甲人就是最下等的人,给最下等的人当奴隶,那还有活路吗?

有没有活路,得看你有没有本事。在当时,能在宁古塔舒舒服服的活下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文化人,一种是手艺人。

位于边陲的宁古塔,还属于半开化之地。对文化和手艺的渴求是很旺盛的,所以,文化人和手艺人,来到宁古塔一般都会高看一眼,甚至高薪聘请,担任教科文卫方面的专家领导。

比如上面提到的诗人吴兆谦,来到宁古塔以后,被当地人请去当教书先生,因为文采出众,后来被官府的人挖了去当幕僚。在宁古塔生活20年后,吴兆谦临死前甚至还有点怀念那里的生活。

比如绍兴人杨越,因为犯事被流放到宁古塔,他和老婆两个人一起去了。因为杨越会做绍兴小吃,就在当地做了一些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来越多,有钱能使鬼推磨,夫妻俩人在宁古塔没受一点罪,反而成了人上人。

当然,如果你没文化、没技术、没手艺,那么不好意思,最重的体力活在等着你,修路,开荒,挖矿,当牛马一样的使唤。吃的差,住的差,基本就是没有房子住,随便搭个茅草房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你看,不要再说什么读书无用论了,有文化,到哪里都能吃得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