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的酱油叫做“醢”(hǎi),是用肉酱腌制发酵得到的,类似于今天的鱼露,是上层贵族的调味品。本质上它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动物蛋白产生鲜味氨基酸。后来出现了利用豆酱(植物蛋白)发酵的技术,才慢慢发展出如今普罗大众都消费得起的酱油。 正如民间俗语讲的“井里蛤蟆酱里蛆,饭里的沙子老规矩”,意思就是说酱里有蛆是很常见的。传统古法生产酱油是露天晒制,这样的工艺条件,你想豆酱不长蛆还真不容易。小时候打过酱油的人,是否还记得酱油长霉、生蛆的情形?现代工业化的酱油酿造绝大多数环节是封闭进行的,整个酱油生产过程充斥各种加热、过滤等工业控制技术,因此在未开封的酱油中,不大可能看到蛆。 酱油生蛆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但这个蛆跟企业真没什么关系,理由前面也讲了,管他什么蛆都扛不住加热、过滤这样的工艺。酱油生蛆,与消费者使用储存有关系。 苍蝇的卵孵化成蛆需要特定的条件,酱油属于高渗透环境并不适合。这些蛆来自特殊的苍蝇——麻蝇,它是卵胎生,直接生出来就是活蛆。麻蝇有很多种,口味偏好还不一样,其中有一类就叫“酱麻蝇”,喜欢的就是酱。因此消费者看到的蛆并不是从酱油里长出来,而是酱麻蝇直接外部“定点投放”的,时机就在你做饭过程中恰好忘了盖好酱油瓶且离开视线的那一会儿。 如果真的要较真,可以给这些蛆做DNA 鉴定,是什么品种的苍蝇就一目了然了。也可以根据蛆的大小来推算是什么时候进去的。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主要用在刑侦领域,叫做“法医昆虫学”,可以通过尸体上的昆虫品种和发育阶段推算死亡时间。 那些吃了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发现生蛆的消费者们心里有数了吗? 最后,关于酱油生蛆这件事情,我是这样认为的: ❶ 酱油生蛆应该是开启之后苍蝇产蛆造成的,不是企业的问题。 ❷ 生蛆对于酱油品类而言是小概率事件。消费者在使用酱油的过程中,保存不当就会发生生蛆的现象,不管是哪个牌子。夏秋季更容易发生。 ❸ 消费者需要对自家的厨房卫生负责,不管食物还是调料,敞开放都有可能被蚊虫光顾。 我们人类喜爱的食物,昆虫普遍也喜欢。从来不长蛆、绝对不生蛆、连苍蝇都懒得光顾的酱油你敢吃吗? |
|